根據中國台島網的報道,台島媒體最近透露,2月1日將是台島立法院長選舉的大日子。國民黨和民進黨是這場角逐的兩大主要競爭者。
國民黨方面的候選人有南韓瑜和江啟臣,而民進黨則派出遊錫堃和蔡其昌。在2024年的選舉中,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席位幾乎不分伯仲,分別拿到52席和51席。在這種情況下,擁有8個席位的民眾黨顯得尤為重要。
台島媒體還對立法院長人選做了個網絡民調,大約有3.9萬人參與。結果顯示,56%的人支持南韓瑜和江啟臣的組合,7%支持遊錫堃和蔡其昌,還有35%的人認為民眾黨扮演了關鍵角色。
賴清德在1月13日的島內領導人選舉中獲勝後,誰將成為立法院長就成了一個關鍵問題。這不僅影響到對賴清德的制衡,也涉及國民黨和民進黨之間的角力。如果南韓瑜成為立法院長,這將增強國民黨的議會影響力,並可能重新洗牌國民黨內部的權力結構。
大陸對「台獨」的打擊行動,也為國民黨提供了反對民進黨的助力。2024年選舉結束後,曾被視為國民黨內部團結的關鍵人物侯友宜的地位開始受到邊緣化,甚至有人呼籲他卸任新北市長。
在2024年選舉期間,國民黨內部的種種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這包括郭台銘和侯友宜之間的競爭導致黨內團結力量的進一步分化,以及盡管動用各種資源和承諾,但最終選戰失敗的反噬。此外,選舉前夕國民黨對前領導人馬英九的態度也釋放出一些訊號。
馬英九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相信大陸,並稱如果統一能以和平方式進行,對台島或許是可以接受的。這一言論一經披露,即遭民進黨的強烈批評。國民黨的侯友宜和趙少康等人迅速與馬英九劃清界限,甚至在選前活動中沒有邀請馬英九出席。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馬英九在關鍵時刻的言論反映出國民黨可能采取的一種兩岸政策方向。這種方向是與大陸合作,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行程。這一政策主張得到了洪秀柱等少數國民黨人士的支持,而馬英九對此持開放態度。
不過,國民黨內如朱立倫、侯友宜等大多數人對此持較為消極的態度。朱立倫近期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針對是否應該靠近大陸的問題,明確表示國民黨從未親近大陸,始終堅持「親美和中」的政策。在這種背景下,國民黨在兩岸關系上的作用仍然關鍵,但對其期望值不應過高。
至於南韓瑜是否能夠在台島當選立法院長,這並非是制約民進黨「台獨」行為的關鍵因素。真正抑制「台獨」的力量來自大陸在各個領域的持續努力,包括軍事、戰略、外交和經濟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兩岸經貿合作協定(ECFA)正逐步被撤銷,台島對外的出口經濟在各個方向都有所下滑。對大陸的順差從千億美元降至大約805.6億美元。民進黨可用的資金減少,這直接限制了其「台獨」行為。同時,解放軍在台海周邊不斷展開軍事行動,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推進實質上也在促進兩岸統一行程。
在國際上,繼瑙魯與「台獨」斷絕關系後,圖瓦盧也可能做出同樣的選擇,這進一步縮小了「台獨」的國際空間。台島人民應該意識到兩岸趨向統一的大勢,遠離台海地區的動蕩,擁抱和平統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