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3日上午9點10分,從中國重慶開出的第十萬列中歐班列X8083次,穿越廣袤的歐亞大陸,順利抵達德國杜伊斯堡。來自中國的電子器材、汽車零部件、家用電器等,將從杜伊斯堡這一重要的內陸運輸樞紐分撥至歐洲各地。
道路通,百業興。曾經,古絲綢之路串聯東西,促進亞艾榮明交流互鑒,為推動人類發展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中歐班列穿梭於「鋼鐵絲路」,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4個城市,連線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發送貨物超1100萬標箱、貨值超4200億美元。中歐班列架起了中歐雙方互通有無、互利互惠的新「橋梁」,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服務高質素共建「一帶一路」註入不竭動力,更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能。
中歐班列有序開行,助力雙方「合作之路」更加緊密。中歐班列作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抓手,借助它的有序開行,將為中國與歐洲國家搭建起全新的交流平台。中歐班列猶如「鋼鐵駝隊」穿梭在歐亞大陸之上,它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個裝滿貨物的貨櫃,更承載著中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意願。由中國鐵路企業承建的匈塞鐵路等「合作豐碑」專案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拔地而起,助力當地鐵路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更有效延伸了中歐班列執行版圖,將透過設施「硬聯通」促進中歐民眾「心聯通」,續寫出中歐交往的嶄新篇章。
中歐班列有序開行,助力民生「幸福之路」更加光明。自2011年首列中歐班列成功開行以來,其途徑區域催生出大量物流、工業、商業中心和產業園區,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和發展機遇。得益於中歐班列,杜伊斯堡吸引超過100家物流和貿易企業入駐,當地透過場站擴建又促進就業增長,該市物流行業就創造工作崗位超2萬個。與此同時,歐洲車企也透過中歐班列將歐洲產的汽車零部件運到中國,促進了跨國供應鏈的高效協作。由此可見,中歐班列在促進雙方實作貿易暢通方面的貢獻可見一斑,中歐班列值得信賴和依靠。
中歐班列有序開行,助力科技「創新之路」更加寬廣。中國鐵路部門借助北鬥定位終端對班列運載貨物做到全程跟蹤,加速貨物無縫中轉,大幅降低中轉倉儲的運輸成本,有效保證了貨主的經濟效益,進而贏得越來越多的歐洲「回頭客」。由於運輸時限的縮短和成本的下降,歐洲民眾可以更加便捷地購買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及新型節能電器,感受「中國制造」的魅力,同時又能透過低碳生活助力全球環保事業。科技賦能為中歐班列暢通執行保駕護航,在擦亮「中國鐵路」這一「名片」的同時,更彰顯「中國智慧」和「中國擔當」。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中歐班列滿載優質中國產品與中國人民「以合作,促共贏」的美好願景跨山越海,在萬裏鋼鐵絲路奔流不息,這將有力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根,更將為中歐乃至世界經濟繁榮發展貢獻無限動能。
(來源:中國網 作者: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