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實事求是不難,難的是尋求共識

2024-01-05新聞

什麽是共識?

經濟學家張維迎說,人們對於一些重要問題的爭論,經常不是因為對事實的認定有分歧,而是因為不同人對相同的事實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

比如,中國經濟過去40年高速增長,沒有任何其他國家可以與中國相提並論。這是事實,這是沒有分歧的東西。

但為什麽我們能夠取得如此大的進步?

不同的人解釋不同,甚至相反。這兩種不同解釋會導致不同主張,甚至會產生相反的結果,我們的未來是什麽樣,依賴於我們相信哪一種解釋。

因此在今天,實事求是不難,真正困難的地方,其實是尋求一個共識。

共識不僅僅是個人的,更是集體的,一個宏大公共敘事空間裏的共識,這對於我們今後十年乃至數百年來看,都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而眼下,共識沒有越來越多,反而朝著相反的方向在發展。

從引入市場經濟到今天,四十多年的時間裏,因為宏觀經濟增長的放緩,以及市場的不斷飽和,我們到了該做總結的時候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公司和個人會歸咎和歸功,以進一步發揮他們各自的比較優勢。

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看,對一個經濟體、一個國家來說,也同樣如此,歸功和歸咎,能夠幫助我們及時審視自己,找到缺點改正,發現優點放大,這並不難。

有人說今天實事求是越來越難了,回顧過去一年,我們的確有看到類似的跡象,但本質上,實事求是是人類理性的結果,是科學進步的結果,我們的高等教育受眾群體越來越廣,而人的理性和高等教育的塑造下,個體會天然追求事實,而不是虛偽。

因而,強調實事求是的確是我們過去四十多年來的一個成功因素,這是我們的優點,未來應該繼續發揚下去,延續優點和實事求是,這並不難,因為人骨子裏是願意強調事實的,而不是弄虛作假。

這是基於我們的年輕群體中比例越來越高的高素質人才決定的。

但尋求共識,在眼下來看是非常困難的。

為什麽尋求共識困難?那是因為我們和現有的國際主流有所不同。

過去我們常說特色主義道路,這本質上就說明了,我們所走的道路,和西方主流乃至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所走的道路是不同的,是有所區別的。

由於不同,就很容易產生分歧,因為別國的經驗和淌過的水,並不能夠完全成為我們參考的工具和路徑,這就很容易產生分歧。

過去由於我們的經濟高速增長,大家看得到一個明確的正反饋,所以共識很強烈,分歧並不多,但在今天,宏觀經濟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自然分歧也就越來越多。

一方面是房地產行業的歷史性問題,另一方面是地方債務的結構性問題,我們還面臨著收入上的分配失衡影響消費等等,這些因素,都成為了今天尋求共識難的關鍵。

市場經濟自亞當斯密【國富論】問世以來,到今天為止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前人走過的路太多,其中有錯誤的歷史,也有正確的經驗,這些都值得我們吸取教訓和學習優點,但由於我們自身的特色因素,這就又導致,在很多地方,西方走過的經驗,已經被證偽的東西,可能並不能夠很好為我們所用。

在宏觀經濟上,我們需要自己走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路線,自己走,當然會有分歧和試錯,但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大經濟體來說,任何的一小步,對應到微觀上,那都是一大步。

今天尋求共識難,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尋求共識,我們需要從我們過去四十多年的經驗裏,明確找到一些共識,來凝聚整個社會的信心。

例如全球化。

不管我們要走怎樣的路,預期可以確定的是,全球化依然還是離不開的主旋律敘事。

什麽是全球化?

全球化不僅僅是和全球做生意,更進一步,全球還是一種觀念、一種共識,它代表著商業世界裏的契約精神、市場原則和公開透明的貿易體系,它意味著一種以規則為主導的體系,而非是一種以人治為主導的體系。

這就是全球化。

對內來看,我們的人均GDP依然還停留在日本1994年三分之一的水平,根據2019年的數據來看,中國月入5000以上的群體,還不足1億人,這些赤裸裸的數據事實,都在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全球化還要繼續走,也應該繼續走。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收入上的普遍性,加之房地產和教育醫療的三座大山,這就註定了我們的內需目前依然會比較乏力,尤其是大量的中產以上群體缺乏消費信心,這就需要我們依靠全球化的貿易,來推動中國的就業、收入、乃至外匯的進一步增長。

擴大內需當然很重要,但我們也要客觀看到中國依然還有數億人月入不足兩千的事實,收入上的失衡短期內難以調節,因此我們依然需要全球化,來拉動投資、貿易和就業。

這是共識。

既然是全球化,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開啟門和全球搞好關系,尤其是消費能力強的歐美市場搞好關系,這同樣也是共識。

我們賺誰的錢,當然就有必要和誰把關系處好,這樣才能夠賺更多的錢,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商業邏輯。

但我們的分歧卻又是那樣之大,歐美對我們的打壓,當然有他們的很大問題,但除此之外,許多人對歐美自身的敵意,恐怕也遠遠超出他們對我們的敵意。

新年第一天,日本七級地震,互聯網上又是一片「興奮之聲」不絕於耳,似乎搞對立和民粹主義,天上就能夠掉現金,掉真金白銀,但這顯然無助於我們的全球化路線,更無助於我們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

當年汶川地震,日本救援的物資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至今依然是一段佳話。

我們當然需要牢記歷史,但牢記歷史不是為了復仇和報復,而是為了和平糊共同富裕,構建全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才是牢記歷史,不忘初心的根本原因。

如果銘記歷史是為了復仇,那麽世界第三次大戰、第四次、第五次可能就會源源不斷地發生,如果仇恨無法得到遏制,理性無法得到生長,那麽我們都只會被瘋狂蒙蔽人性,除了戰爭之外,別無其他選擇。

歷史上,任何一個瘋狂的民粹主義集體的狂歡,最終都將會釀成惡果,沒有例外。

因此,海南廣播電視總台就旗下主持人叫好日本地震而暫停其主持人工作的決定,當然是正確的,因為這在某種意義上,和恐怖主義的言論別無二致。

煽動對一個民族或國家的仇恨,當然很容易,羊群效應告訴我們,人有時候是盲目從眾的,更是容易陷入無意識的狂歡之中,這是想象的共同體。

但仇恨和瘋狂,會令人畏懼你,害怕你,進而不願意和你打交道,在全球化的貿易之中,尤其如此,對個人來說,你的生意夥伴是怎樣,幾乎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這就是誌同道合的由來。

因此,我們的共識不僅僅是全球化的貿易,更是一種觀念,一種認知。

今天有很多人說全球化已死,如今是在逆全球化,可我們放眼世界來看,全球化依然如火如荼,越南、印度、泰國、菲律賓,全球化如今在這些新興市場依然在生根發芽。

以越南為例,越南2023年四季度GDP增長6.72%,全年為5.05%,表現好於預期,主要原因就是越南消費者需求回升、出口復蘇和投資激增,抵消了越南房地產疲軟的拖累。

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投資、出口、消費、地產等等,一個行業的蕭條可以由其他行業去拉動,但今年以來,我們面臨著投資、出口、消費、地產、債務的多重經濟壓力,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我們自然需要改變策略,著力拉動一兩個行業去帶動經濟增長。

而2023年過去一年時間裏,我們看到內需依然疲軟,房地產的銷售也在穩步下行,一些行業如果難以被短期的效應拉動,那麽我們就應該著眼於能夠拉動增長的因素,例如出口和投資。

基於人力成本和國際關系的變化,全球化不會消失,比較優勢的原理依然會發揮作用,這個時候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繼續吸引全球的投資來到我們的市場投資,盡力延緩外資外流的速度,而不是加速度。

全球化不會逆轉,也不會消失,它僅僅只是會發生轉移,而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我們的經濟轉型之前,盡力延緩全球化轉移的速度。

實事求是是基於數據事實給出的結果,而共識則是一種觀念,一種原則,這就需要我們對過去進行精準的歸咎和歸功,如果我們對同一事實的認定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這可能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增長意味著需要有空間,空間就意味著需要有更寬松的標準和尺度,這就需要高度的靈活性和前瞻性,市場經濟不可動搖,全球化亦是如此。

只有堅定實事求是,我們才能夠基於事實,找到正確的共識。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註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