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瞭望|讓48位元無名烈士「留名」,她當了32年守墓人

2024-01-09新聞

「我要為他們守墓。」為了這句承諾,趙銀亭在歸化烈士陵園旁,一住就是21年,至今守護了無名烈士32年

親朋好友問她,住陵園旁少了家庭團聚,後悔嗎?「既然做了,就絕不會後悔。」趙銀亭說:「住在陵園旁雖然辛苦,但我舍不得這些戰士們。我怕我走了,他們會很孤單。」

「看到人們在祭掃時為英烈們流下眼淚,我就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我相信會有更多人加入到守護烈士的隊伍中來。」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高天

清晨,陽光灑向魯北的一個小山村。94歲的趙銀亭在兒子管玉貴的攙扶下,緩步走向一處林場。林場位於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石廟鎮歸化村,林場盡頭矗立著一處高台。拾級而上,一座烈士紀念碑映入眼簾。

這裏是48位元參加抗日戰爭無名烈士的長眠之地。「我要為他們守墓。」為了這句承諾,趙銀亭在歸化烈士陵園旁,一住就是21年,至今守護了無名烈士32年。

如今,烈士陵園已修葺一新,旁邊矗立著歸化革命歷史紀念館,成為當地重要的主題教育基地。48名無名烈士的故事,正被更多人知曉。

趙銀亭老人給孩子講守墓的故事 受訪者供圖

「我就是他們的家人」

趙銀亭撿起地上枝葉,輕撫墓碑,舉手間就像拂去老友身上的微塵。青松翠柏間,昔日喧囂漸漸遠去,隱匿在此的歷史緩步走來。

1941年冬天,抗日部隊轉移北上,途經當時的商惠縣,即今天濟南商河縣和濱州惠民縣一帶,遭遇日寇合圍,部份戰士奉命掩護部隊突圍。

在突圍中,大部隊在歸化村附近遭遇埋伏。眼看越來越多戰友慘死在敵人的機槍炮彈之下,48名勇士選擇引開敵軍主要兵力,掩護大部隊撤離。最終因彈藥不足,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戰鬥結束當晚,附近村民見烈士們衣著簡陋,便脫下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又將遺體用棺木裝殮,葬在歸化村南灣邊。

戰士們心懷家國、獻出生命的精神,深深影響著當時年僅12歲的趙銀亭。「他們犧牲時不足20歲,沒有人知道他們姓甚名誰、家在哪裏。」每當談起這48位元無名烈士,趙銀亭抑制不住流下淚水。

1947年,趙銀亭加入村婦女救國會,組織周邊群眾做軍鞋、縫軍衣,每天忙到半夜。新中國成立後,趙銀亭曾擔任歸化村黨支部書記,在崗期間常去陵園清理雜物。

考慮到烈士墓地地勢低窪,極易受雨水侵蝕,當地出資將原址遷至村北古寺院遺址的土台上。1965年,歸化烈士陵園建立。此後,附近村民自發守護著陵園。

1992年,為了更好管理陵園,村裏計劃安排專職守護人,但派誰去遲遲未定。一籌莫展之際,已退休的趙銀亭一口答應「我願意去!」鄰居和兒女們都不理解:「隔三岔五看一眼就可以了,何必要一直守著?」

趙銀亭的態度很堅決,因為她一直都放不下這群英勇犧牲的「小戰士」。

那天夜裏,趙銀亭來到烈士墓前,看著石碑出了神——「我不能讓他們沒人管,我就是他們的家人。」

「我怕我走了,他們會很孤單」

初來守墓時,陵園只是「墳圈子」——墳塋低矮,周邊長滿野草,從遠處看不到墳頭。陵園旁兩間低矮小屋,便是趙銀亭的棲身之處。

「這裏屋頂漏雨、墻面脫落,到了晚上,風直往屋裏鉆。遇到大雨天,屋外下大雨、屋裏下小雨。」歸化村原黨支部書記劉興房說。

在趙銀亭看來,這些都不算什麽。屋頂漏雨,就補一下;墻面掉落,就重新刷一刷。添置幾件舊家具後,這裏成了她的第二個家。「咱搬走吧!」剛開始兒女們一直勸說。「搬去哪兒?這裏離著烈士墓只有幾十米,我在這裏住更安心。」趙銀亭說。

這位「倔強」的老太太一住就是21年。21年間,趙銀亭幾乎每天往返烈士陵園,清理雜草、清掃落葉、添置新土……閑暇之余,她對著烈士墓說說話、拉家常,仿佛是要讓烈士們知道,如今的日子已經越來越好。

有一次,天降暴雨,沖垮陵園一處土台,導致大量泥沙外流。趙銀亭見狀披上雨衣,拿起鋤頭,頂著大風跑了出去。她用盡全力搬來幾塊石頭堵住缺口,又用鋤頭把一個個墳頭堆整齊。雖然披著雨衣,但趙銀亭全身上下還是都被雨水打濕。

路過的村民見此情景也紛紛趕來幫忙。第二天雨停後,村民們又自發來陵園修補受損墻體。

「這些年,光鋤頭就用壞了幾個。」趙銀亭說,自己年齡越大,越不舍得離開這裏。每年清明節,她會提前讓兒子備好黃紙,再細心裁剪成48份,小心翼翼地用磚塊壓在每個墳頭上。

2013年,當地對陵園整修擴建,趙銀亭住了二十多年的屋子被拆遷。搬出屋的最後一個晚上,她遲遲沒有入睡,看著自己與陵園的合影,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

一根扁擔、幾把鋤頭、一張雙人床、幾張舊沙發和一個暖爐,勾勒出趙銀亭21年的守墓歲月。這期間,歸化村黨支部書記換了3個,鄰居們相繼搬到城裏,而趙銀亭像釘子一樣留在原地。

親朋好友問她,住陵園旁少了家庭團聚,後悔嗎?「既然做了,就絕不會後悔。」趙銀亭說:「住在陵園旁雖然辛苦,但我舍不得這些戰士們。我怕我走了,他們會很孤單。」

把無名烈士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戰士們,為了贏得大部隊突圍時間,我們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李明華,你帶同誌們趕快撤退,我和敵人拼了!」2019年,趙銀亭的曾孫子管文浩把太奶奶的故事,寫進自己創作的紅色兒童劇本【五寨戰鬥】裏。

「太奶奶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革命先烈們的奉獻與犧牲。太奶奶成為一名守墓人,我也要接力守住對烈士的忠心,守住對英雄的崇敬,把48位元烈士的英勇事跡講給更多人聽。」管文浩說。

2020年5月,修葺一新的歸化烈士陵園正式對外開放。陵園旁,歸化革命歷史紀念館拔地而起。機關單位在烈士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學校組織緬懷先烈的祭掃活動、愛心人士為陵園捐款……歸化無名烈士的故事,逐漸被更多人知曉。

自開館以來,歸化革命歷史紀念館已舉辦教育活動410余場次,累計參觀人數15000余人次。紀念館負責人孔彬說,這處占地770平方米的展館已成為當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追尋紅色記憶、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黨性教育的重要基地。

現在的歸化村,紅色文化墻體彩繪、紅色標牌、紅色文化宣傳欄隨處可見,村裏還利用兩處閑置土地,打造紅色文化長廊、紅色主題廣場。如今,紅色文化所蘊藏的生命力,正激蕩著歸化村的血脈。

莫道無名,人心是名。「看到人們在祭掃時為英烈們流下眼淚,我就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我相信會有更多人加入到守護烈士的隊伍中來。」趙銀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