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影視行業從「燒錢」進入到「省錢」階段,從業者們應該要做哪些努力,才能生產出更多好內容?

2022-12-26新聞

一、大態度

大概在六七年前,對於四大網劇平台(優酷、愛奇藝、騰訊、搜狐)來說,只要是數據過得去的IP改編劇就要,那時還是一個互相爭奪市場存量使用者的時代。

以至於彼時看似文化市場繁榮,實則魚龍混雜。

又在三四年前,網劇市場漸漸從百裏挑十到百裏挑一,22年聽到最多的是陸陸續續的工作室關閉、裁員和千辛萬苦準備的專案最終被斃掉。 對於影視公司來說,不確定性是唯一的確定性。

在諸多的抱怨聲中,我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個討論,即中國電視劇什麽時候能比得上美劇?

我想起這個問題並不是因為國產劇制作距離美劇制作水準越來越遠,而是因為這裏涉及到一個本質問題—— 好內容不缺市場

所以無論再多的抱怨,抱怨環境、抱怨資金、抱怨市場、抱怨觀眾等等,都是無意義的,因為當我們能夠系統地創造出好內容時,我們就沒時間去抱怨。

短影片和中影片市場依然火爆,但長影片內容2022年仍然不缺爆款。比如為了盤點22年值得推薦的國產劇,最近我就在追王一博的【冰雨火】。

我們需要好內容,而好內容的誕生往往不易。

比如我朋友準備了二年多的專案上會時還是被斃掉了。

她二年前開始挑選IP,她手下的三個責編看了上百部網文,選出三十多部有改編潛力的IP,緊接著寫改編策劃和報告,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合作的編劇向他們推薦專案,在諸多專案和潛力IP中選出一個專案,綜合考慮專案的各個賣點和特色後,再找職業編劇進行專案創作,寫出十集劇本,接著在各地疫情多變的情況下全國各地找最合適的演員、導演和制作班底。

綜合送出專案案去過會,可惜仍然沒有過會。

雖然沒有過會,當我們仍然欣喜地看到一些變化 ,比如 影視公司與平台的「氛圍」

以前平台對內容供應商屬於「甲乙」關系。但如今感覺兩者好像「雙向奔赴」。

她說,她的感覺是現在平台越來越專業,如今應該 把「內容供應商」與「平台方」都視為 內容創作方 ,因為雙方最終都是對觀眾負責,對觀眾的時間負責。

我記得我以前做一個專案時,跟某平台打交道,平台方把自己定位為專案操盤手,即完全按照約定流程去走,必定在某個時間得出東西。

作為編劇團隊的負責人,那時平台給我的 建議就是把編劇們都關「小黑屋」 ,所謂小黑屋就是誰都別想出賓館,每天就是寫寫寫趕進度。我有一些北京的編劇朋友就住過北京所謂的 編劇樓 什麽的。

我覺得這是極其荒唐的。我老師教我的東西,就是一句台詞可以改七天,七天坐在電腦前就為了改一句台詞。雖說時間不等人,可是好內容是需要積澱的。

那時我的感覺還是,平台要的就是成品,大差不差的質素就行,至於嚴謹的創作規律,是我們自己的事。甚至平台方負責專案稽核的也只是初出茅廬的責編,無法提供精準的反饋。 說到底,該專案負責人不看內容只盯進度,無非是可以未來甩鍋給責編

可以想象,如此偏離內容為王的理念,在進入中期拍攝時,還不得是導演組和制片組爭鋒相對。

當我們在考慮「應該如何努力產出更多好內容呢?」時,首當其沖是 要解決態度問題

可喜的是,我們漸漸發現平台思路的轉變,最近優酷推出了新主張短片【一鏡】,提出「為好內容全力以赴」的品牌主張。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內容供應商說蘋果沒熟,平台說沒熟也能吃,如今是平台和內容供應商一起呵護蘋果成熟。

光有態度不行,還得有「技藝」。

影視劇劇組幕後包含導演組、攝影組、服化組、美術組、道具組、制片組、演員統籌組等等。以我的工作經驗,組建一個組並不難, 難的是組建一個具有「藝術感覺」和「藝術審美」的劇組

【一鏡】短片講了被觀眾忽視的幕後英雄,當我看完短片,作為從業者我們覺得我們更應該關註幕後英雄的「審美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