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運動的大時代趨勢已經到來!隨著冬奧會的完美收官,點燃了全民運動的熱潮。但又因為疫情,使得「雲健身」這類方式熱度大大增加,受男女老少所喜愛,尤其是劉畊宏等眾多明星效應的推動,加上各種APP的宣傳;比如「Keep」、「悅動圈」,使更多人逐漸愛上運動。
大多數人的運動以有氧為主,比如跑步、跳繩、籃球、跳操等。在有氧運動中,機體能維持時間較長的能量供給,動作模式也以向心為主,不像離心運動一樣多次後便能導致肌肉酸痛疲勞。
而大多數的有氧運動以下肢發力為主,上肢的參與程度占比不高。提到下肢,不得不說的就是我們的膝關節了。我在這裏讓大家捫心自問一下。
「運動前有熱身嗎?」
「運動後有拉伸放松嗎」
「你們的膝關節嗎還好?」
拉伸那酸爽的滋味,懂的都懂;大部份人都沒有拉伸放松的習慣,再加上運動前沒有很好的熱身,導致我們在運動中時常受傷,然而隨著年紀的漸長,你會發現身體變得僵硬了起來,身體的柔軟度也下降,下蹲或者彎個腰都變成一件難事。
所以,我們可以將身體可以看做一台汽車,行駛時間久了都會送去保養,那被我們頻繁使用的膝關節關節更應該好好愛護它了,正所謂人老先從腿老起,腿老又先從膝老起。
那下面來看看在運動中膝關節都會出現哪些常見的問題吧!(左膝為例)
1. 股骨上方:股四頭肌肌腱炎
2. 髕骨周圍:髕骨軟化,磨損的問題
3. 髕骨下方:髕腱炎(跳躍膝)
4. 髕腱內外側膝眼:脂肪墊損傷
5. 膝蓋內下方:鵝足腱
6. 膝蓋外上方:髂脛束症候群(跑步膝)
大家覺得自己哪個位置有問題呢?
下面教幾個簡單的自測動作:
(1)髕骨磨損:腿伸直,將一只手的虎口卡在髕骨上方,然後股四頭肌發力收縮,上提髕骨,如感到疼痛的話可能提示你的膝蓋有磨損了,或者在平時感覺髕骨周圍有點刺刺的痛,上下樓梯打軟腿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了,你的膝關節磨損得有些嚴重了。
(2)髕腱炎:坐位,將測試腿屈曲30°放於地面,另外一條腿搭在上面,下面的腿主動發力對抗上方腿做伸直動作,如果髕骨下方疼痛,提示髕腱有問題。
(3)脂肪墊損傷:屈膝90°,用雙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在兩個膝眼的位置,慢慢伸直腿,出現不適則可能是脂肪墊問題。
(4)半月板:小腿外旋成外八狀態,開啟雙髖並緩慢下蹲到90°,出現內側彈響卡頓或不適可能是內側半月板的問題。小腿內旋,成內八的狀態,做膝內扣的動作由站位緩慢下蹲到90°,出現外側彈響卡頓或者不適感可能是外側半月板問題。
怎樣去保護我們的膝蓋呢?
(一) 拉伸 :拉伸的好處有很多,放松肌肉,增加身體柔韌性,提高身體素質,提高運動狀態,並且可以保持一個良好的體型。
①大腿後側
②大腿前側
③大腿內側
④臀部
⑤小腿後側
(二)泡沫軸放松 :推薦像我這種沒錢去康復機構的打工人,泡沫軸放松大腿前側、外側、內側、後側、小腿後側及前側。每天在訓練後各個部位放松2到3分鐘(泡沫軸或筋膜槍或者搟面杖都可以)。
(三)臀部肌肉的啟用 :大家有沒有看過走路時臀部左搖右晃、扭來扭去的人,俗稱「 銷魂步 」;臀中肌,作為我們髖外展、外旋的肌肉,它負責站立、行走、跑步時能使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姿態,當臀中肌無力時,下肢生物力學改變,力線偏移,會產生大腿內收,內旋現象,俗稱X腿,這樣就更不能運動了。
或者是骨盆往前頂、腰向後伸的人。這往往都是因為臀大肌力量不足導致的,眾所周知,跑步是矢狀面的運動,我們又是在以臀大肌伸展作為地面反作用力為主的運動模式,所以加強臀大肌的練習有助於提高跑步效率。
①臀中肌訓練
⑴側臥擡腿
(2)蚌式開合
(3)蟹步
②臀大肌
(1)支撐後擡腿
(2)側登階
③腘繩肌訓練:股四頭肌的訓練就不介紹了,聽了很多人說膝蓋痛去靠墻靜蹲,但你不知道的是,腘繩肌的訓練其實更重要。
(1)彈力帶勾腳
(2)瑜伽球/波速球單腿臀橋
穩定性訓練:平衡墊拋接球
日常防護
①穿戴護膝或髕骨帶:護膝能給膝關節更好的穩定性,還能保護我們的老寒腿;髕骨帶能減少膝關節摩擦,穩定髕骨,並且針對髕骨下方疼痛和髂脛束有改善。
②控制體重:基數過大的人不建議跑步,先控制飲食,或者中強度的間歇性訓練。
③合適的鞋子:盡量選擇寬松舒適的運動鞋,最好有緩沖減震的功能,降低我們運動中膝關節的壓力。
④適量運動,註意膝蓋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