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公號釋出文章,標題為【東方甄選竟然1元賣書!出版還能幹嗎?】,隨後,這篇文章在朋友圈被出版人、書店店主、作家等大量轉發,其中,圖書公司浦睿文化創始人陳墾向東方甄選隔空喊話,對「1元賣書」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批評,這一言論,也被網友稱之為「文化人破防了」。
陳墾的朋友圈螢幕擷取
從東方甄選被傳播出來的海報看,其APP會員店推出了一項「新年送好禮,5000冊好書1元領」的活動,因此,更準確一點說,這是一次吸引新老會員參加活動的引流行為,有網友曬出1元領到的俞敏洪著作,以示這項活動是福利而非銷售行為,所以,用「1元賣書」夠概括東方甄選的這次推廣活動,是有商榷空間的。
不同群體對於「1元賣書」有不同看法,源於角度與出發點不同;在APP使用者看來,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一次「薅羊毛」活動;從商家的角度看,象征性的收費1元,等於書白送還要搭上快遞費,不該被批評;但出版行業從業者不這麽認為,他們顯然被刺痛了,覺得「一個玉米棒子都賣6元,書1元一本說不過去」,有文化人用「谷賤傷農」的比喻,來形容圖書被賤賣。
在電商行業,低價賣書早已大行其道,此前也進行過幾次較大範圍的討論,但結果都是不了了之,這次東方甄選的「送福利」或者說「引流」,之所以讓「文化人破防」,恐怕還是覺得東方甄選賣書有一定的文化含金量,把這個品牌當成文化品牌來看待了,所以才有那麽多出版行業從業者已經麻木的神經,再次敏感起來。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前段時間東方甄選「內鬥」占用了大量公共資源,處在一個被高度關註的階段,大家難免會對其有較高的要求。
「文化人破防」,是一個感性的說法,比起這一說法,更值得探討的是「文化人該不該破防?」2023年7月水災導致涿州上百家圖書公司庫房遭遇淪陷性打擊,整個行業的人破防了一次,因為這次水災暴露出整個出版行業所處的艱難困境,不僅僅是那些被洪水泡掉的圖書,在下半年圖書市場彌漫著悲觀色彩的大環境下,希望圖書從業者以豁達、開放、包容來看待不利因素,無疑是苛刻的。整個出版行業,是一個龐大繁復的產業鏈,電商「低價售書」貌似只是其中一個小的環節,但它必然會傳導到整個鏈條的其他環節。「天上不會掉餡餅」,有人獲益,就必然有人為之埋單,如果埋單者一直保持沈默、付出、犧牲,那永遠不會有人看到在「銷售狂歡」背後,那些遭受損失的人,在承受著什麽。
文化人反對低價賣書,是在發出他們的合理籲求。如果整個行業,都被「低價賣書」這輛「戰車」捆綁、拖拽著前行,久而久之,行業的創造積極性,以及內容產出的高質追求,都會遭到嚴重的損害。所以不能把「低價賣書」、「以低價書引流」當成簡單的商業行為來看,它早已開始深層次地介入行業全鏈條,並透過「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漸成為一種行業霸權,文化人的憤怒,一方面來自出版業的「谷賤傷農」,但更多還是來自於對這種行業霸權的反對。
網上「1元賣書」短時期內不會消失,因為這一做法帶來的甜頭,還有著極大的誘惑力,也正因為如此,圍繞這一商業行為,還需要各方去掉情緒色彩,進行更多、更深入的理性討論,並最終實作杜絕「大家拿著錢也很難買到好書」這一嚴重後果的發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