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58萬噸玉米運至中國,美國大動脈被切,王毅提出要求,一招定勝負

2024-01-23新聞

58萬噸玉米運至中國,美國大動脈被切,王毅提出要求,一招定勝負

在中美之間的全球博弈中,中國和巴西的合作引起了世界的關註。近日,巴西總統盧拉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了會晤,雙方就加強戰略合作和推動國際秩序變革達成了重要共識。而在經貿領域,中國從巴西進口的玉米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了58萬噸,遠超過了美國的24萬噸。這一舉動不僅體現了中巴之間的互利互惠,更是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的一招妙棋,打擊了美元的霸權地位,展現了中國的戰略智慧和國際影響力。

中巴合作基礎牢固,共建「一帶一路」

巴西是中國在拉美的重要合作夥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參與者。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和合作,為雙方的發展和福祉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中巴合作的意義更加凸顯,為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盧拉和王毅的會晤中,雙方就中巴關系和國際形勢進行了深入的交換意見,達成了多項重要共識。盧拉明確表示,巴西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會參與任何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為,支持中國在台灣、香港、新疆等問題上的立場,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幹涉中國內政。王毅對此表示高度贊賞,表示中國願意同巴西加強政治互信,深化戰略合作,共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在經貿領域,雙方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合作意願和信心。盧拉強調,中巴經貿合作具有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巴西歡迎中國企業加大對巴西的投資,尤其是在基礎設施、能源、農業等領域。王毅表示,中國願意同巴西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同巴西「再工業化」、「加速增長計劃」等發展戰略的對接,推動傳統和新興領域的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為雙方的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註入新的動力。雙方還就加強在疫情防控、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等領域的合作達成了一致。

中巴玉米大單打破美元霸權,展現中國戰略智慧

在中巴經貿合作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中國從巴西進口的玉米數量。近日,中國從巴西進口了58萬噸玉米,創下了歷史新高,而從美國進口的玉米只有24萬噸,不到巴西的一半。這一數據反映了中國對巴西的信任和支持,也反映了中國在全球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之一。美國長期以來利用玉米的優勢,控制了全球糧食市場的定價權和分配權,同時也透過玉米的出口,維持了美元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美國的玉米出口不僅是一種經濟行為,更是一種政治手段,透過玉米的供應,美國可以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甚至進行制裁,從而維護其霸權地位。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玉米消費國,一直受到美國的牽制和威脅。美國不僅對中國的玉米出口實施高額的關稅,還經常利用玉米的供應問題,向中國施加政治壓力,幹涉中國的內政。因此,中國一直在尋求多元化的玉米進口來源,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和主權安全。

巴西是中國的重要玉米供應國之一,也是中國在拉美的戰略夥伴。中國從巴西進口的玉米不僅質素好,價格低,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使用的是人民幣結算,而不是美元結算。這意味著,中國和巴西的玉米貿易是一種「去美元化」的合作,打破了美國對全球糧食市場的壟斷,削弱了美元的霸權地位,提升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這一舉動不僅是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的一招妙棋,也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重要舉措。透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與沿線國家開展了廣泛的經貿合作,其中很多都是使用人民幣結算的。這樣做不僅可以降低匯率風險,提高貿易效率,還可以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促進多邊主義和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做出貢獻。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興起,中國引領國際秩序變革

中國和巴西的「去美元化」合作並不是個例,而是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的一個縮影。在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挑戰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尋求用非美元貨幣進行貿易結算,擺脫美國的控制和幹涉,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尊嚴。

據統計,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采用了非美元貨幣進行貿易結算,其中包括歐盟、俄羅斯、印度、伊朗、土耳其、委內瑞拉等。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結算貨幣包括歐元、盧布、盧比、裏亞爾、裏拉、玻利瓦爾等,其中人民幣的使用比例也在不斷提高。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去美元化」合作不僅有利於降低對美國的經濟依賴,提高自身的經濟安全,還有利於推動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增加國際貿易的靈活性和效率。

巴西總統盧拉是「去美元化」浪潮的積極倡導者之一,他多次表達了對美元霸權的不滿和反對,強調21世紀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不必受制於美國的意誌和利益。盧拉認為,美元的霸權地位是美國對全球經濟和政治的主要工具,美國透過美元的發行和操縱,對其他國家進行剝削和控制,造成了全球經濟的不平衡和不穩定。盧拉呼籲,國際社會應該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和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擺脫美元的束縛,實作各國的共同發展和利益。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去美元化」浪潮的重要引領者之一,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開展了廣泛的「去美元化」合作,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行程,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中國還積極參與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的改革,促進了人民幣成為SDR的第五種貨幣,提高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中國還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多邊和雙邊的本幣互換機制,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便利。

結語:中國用「一帶一路」撼動美元霸權,美國的霸主地位面臨考驗

中美之間的全球博弈,不僅是政治和軍事的博弈,更是經濟和金融的博弈。美國透過美元的霸權地位,對全球經濟和政治進行了長期的操控和幹涉,維護了其霸權地位。而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倡議,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廣泛的「去美元化」合作,打破了美國對全球糧食市場的壟斷,削弱了美元的霸權地位,提升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展現了中國的戰略智慧和國際影響力。

58萬噸玉米的到來,象征著中巴合作的深化,也意味著中國在打破美元霸權上邁出了關鍵一步。中美博弈下,中國透過「去美元化」謀求全球貿易格局的變革,美國的霸主地位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中國將繼續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加強合作,推動國際秩序的變革,為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和合理的世界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