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即時配送再迎政策紅利,國常會推動降低企業合規經營成本

2024-01-23新聞

根據央視新聞,國務院總理李強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關舉措,審議透過【關於促進即時配送行業高質素發展的指導意見】,研究部署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有關工作,聽取資本市場執行情況及工作考慮的匯報,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子能法(草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修訂草案)】。

會議指出,近年來即時配送行業快速興起,在促進消費、保障民生、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加強鼓勵引導,進一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升行業發展水平糊支撐帶動能力。要督促企業守好食品安全、配送安全等底線,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推動降低企業合規經營成本。

即時配送是綜合運用新一代資訊科技和人力眾包等模式,實作點到點、無倉儲、無中轉、即需即送的快捷物流服務。近年來,隨著即時消費習慣以及萬物到家心智的養成,帶動即時零售和配送領域行業規模不斷攀升,成為促進消費增長的新引擎。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釋出的【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預計在2025年,「即時零售」開放平台模式規模將突破萬億門檻,達到約1.2萬億元。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碼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南都記者表示,受益於外賣業發展,即時配送已經成為當前配送行業的頭部需求,在長距離配送方面,由於長距離快遞中大部份是電商快遞,透過將商品提前布局在本地前置倉、本地商超的方式,長距離配送實際上也在向即時配送轉變。由於商品距離終端消費者的距離短,配送效率高,未來即時消費將成為零售業的主流,大多數商品將被布置在使用者1小時生活圈內。

即時配送不斷迎來政策紅利。【「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提出,鼓勵物流企業與商貿企業深化合作,最佳化業務流程,發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分時配送、夜間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最佳化完善前置倉配送、即時配送、網訂店取、自助提貨等末端配送模式。

伴隨即時配送市場的發展,即時配送品類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這一領域開展相關業務,諸如出行、旅遊、酒店等企業都曾跨界試水。2023年在本地消費市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順豐同城、達達等即時零售主要玩家也紛紛進入扭虧為盈的通道。不過當前階段,即時配送行業發展還需直面一些挑戰,涉及食品安全監管、平台營運機制、騎手管理和員工權益保障等等。

在2022年12月國家發改委召開的專題新聞釋出會上,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表示,作為跨界融合的新興現代物流業態,即時配送與現行政策體系、管理機制不完全適應,行業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包括適應即時配送特點的政策框架體系不完善、傳統勞動保障制度不適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需要、平台企業協同管理作用發揮不足以及標準規範、配套設施器材不健全等。並透露:正在牽頭研究制定綜合性政策檔,加強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進一步促進即時配送健康有序發展。

為更好推動即時配送企業規範化發展,【即時配送服務規範】國家標準於2023年釋出。該標準涵蓋即時配送領域從攬收、配送直至服務評價全流程,對即時配送的基本定義及服務範圍要求、操作流程規範、服務質素要求及評價處理機制、企業及人員從業資質等均做了詳細明確的規定,適用於提供兩輪車即時配送服務的運作和管理,對推動即時配送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12月中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4年要圍繞推動高質素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紮實做好經濟工作。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有業內觀點認為,受此帶動,本地消費將迎來高質素發展的契機,即時配送行業有望進入新一輪增長。

盤和林表示,即時配送行業如今欣欣向榮,且即時配送是當前中國就業市場重要的工作來源,在擴大就業、保障民生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意見】針對當前即時配送行業短板給出解決方案,提高勞動者保障力度,提高工作安全和食品安全,同時降低企業合規經營成本,從而推動即時配送產業的長期繁榮發展。

采寫:南都記者 傅曉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