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在一起,除了彼此喜歡,更多的還是兩個人的相處方式,這是決定一段感情的走向。而彼此相處的模式,很多行為都是來自於原生家庭。這些內建行為,源於我們的父母,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親密關系的老師,同時父母在和我們相處時會在我們的潛意識裏種下這些行為的種子。
舉個例子,很多人會說自己沒有安全感。其實「沒有安全感」是因為在感情中,你對伴侶要求有很多,比如要求伴侶一直報告自己在哪裏,時刻想著對方,一直占用對方的私人空間。因為你缺乏安全感,所以會在一段感情成為「壓榨者」的角色。而基於你通常缺乏安全感,所以你是意識不到這種行為會對伴侶造成傷害。
那麽你為什麽會缺乏安全感呢?其實很多都是因為我們在小時候父母不能很好顧及我們的一些需求,以至於我們會有一種無力感。而這種無力感,在我們長大後會體現在對伴侶的情感和需求控制上。我們會以為這樣的行為是在愛對方,其實我們並不知道這是傷害對方的行為,而這些都是在一段感情中缺乏自信和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當你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你會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你會本能地認為自己永遠是一段感情中付出最多的人。你會覺得自己很愛對方,包容著對方,理解著對方。但是對方為什麽不能多給你一些反饋和安全感呢?所以你就很容易因為一些小細節和對方歇斯底裏。其實歸根結底,在感情中都是你情我願的。沒有誰付出多和付出的少的理論,也沒有誰傷害誰的觀點。對方做了什麽「傷害」你的事,更多的是因為你缺乏安全感,從而站在了受害者的角度。一旦你進入了「受害者」的角度,那麽你就會自動忽略對方為你的付出,只關註對方做得不好的地方。導致對方無論為你做什麽,就像對方時間欠你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不正確地看待自己,沒有正確的婚戀觀,只會讓你在自己感動自己,卻忽略了對方感受和需求。那麽你在這段感情中你就會把對方越推越遠。在咨詢中,我每天都會接觸到因為各種原因而分手的情侶。其實很多都是夾雜著原生家庭的因素,從而忽略了對方的內心世界,導致最後走到分了手。這是很可惜的。那麽今天就講一講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導致分手的我們應該如何挽回呢?
一、找準在一段關系中的自我定位
想要維持一段長期關系,那麽兩個一定是建立在平衡的基礎上。雙方可以均衡地給予和接受對方,是能夠彼此換位思維的狀態,那麽各自既可以擁有獨立的空間。又可以互相依附,互不幹擾。要達到這種狀態,不能有一種「我認為自己愛對方的方式是對,這樣對方就會更愛我」的思維。有了這樣的想法,你會越來越深地陷入受害者的狀態,你會覺得我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給了你。為什麽你無動於衷,到最後,你難免會心生怨恨,即使對方大部份時間都是順從你的?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有時候對方也是害怕沒有遵從你的意願,導致你們會不斷地發生麻煩,才被迫接受你的想法。
所以在親密關系中一定要找準定位。但是這個位置一定不能是聖母瑪利亞的救世主,更不能是感情中的的索取者,而應該是一個承擔者。聖母瑪利亞的救世主和索取者,在咨詢中經常遇到的兩個身份角色。前者的思維邏輯是,「我會付出一切,但前提是你要聽我的。後者的思維邏輯是,「我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在感情中就是掌控者,如果不能被我掌控那我就拋棄」。一開始對方還能接受你這樣的狀態。但時間長了,對方就會覺得被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會要去釋放這樣的壓力。當你往往你是不會給對方釋放的機會,同時你會用你的思維方式去證明對方是錯的,你是對的。那麽時間久了,對方是會不斷積壓這些情緒,他會想為什麽錯的是自己,因為他不覺得自己是有問題的。這樣的情緒積壓的時間一長你們就會爆發出很大的問題。
長時間處於錯誤的角色,作為一個「受傷的好人」,你會覺得越來越委屈,你會發現關系越來越難以維系。
說個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場景:
兩個人發生矛盾,其中一方快要爆發的時候,另一方會說:「這麽小的事情,我為你付出了多少?你就不能多包容我一些嗎?」對方聽到這種話,會本能地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會立刻停止抱怨。看似這個問題得到了遏制,但實際上呢?只是一方「受害者」的角色登場,讓另一方無處藏身,只好作罷。看似停止的爭吵,只是在為下一個更大矛盾積累和鋪墊。對方原本可以發泄的情緒會一直留在心裏,越積越多,最終會選擇分手來解決問題。
其實這是一方主動扮演受害者和付出者的角色,而忽略了另一方的需求所造成的。本來是可以透過吵架來發泄情緒。最後,由於一方自我定位的問題,想吵架發泄情緒的一方就成了徹頭徹尾的「迫害者」。其實對方只是想發泄情緒,結果卻變像是有滔天大罪一樣。
所以角色的問題是需要我們認真地對待。因為兩個親密的人所扮演的角色必須是平衡平等的,任何一方的過分要求和付出都會逐漸積累成一場災難。一旦一方進入一個角色,另一方就會被迫放在角色的對立面,這對戀愛中的另一半是極其不公平的。
而且不能過度帶入不適合自己的另一半的角色。在一個就是我們也要學會承擔自己邊界感的責任。如果兩個人因為太懶太安逸而忽視了自己的責任,那必然會讓一段感情走到盡頭。所以還是那句話,任何關系都在於平衡,不能過分。物極必反。
二、清楚地認識到你自己的需求
在親密關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有的想要對方無微不至的陪伴,有的想要好的物質生活,也有的想要一個絕對能給自己安全感的愛人,還有的想要自己的愛人充滿著未知的魅力。而這些其實都是有沖突的。哪有那麽完美的另一半?所以當出現矛盾的時候,請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丟給一方,而是要懂得正視自己的問題。如果你自己的需求不明確,你會覺得對方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如你意,而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知道自己的需求,所以會包容和理解對方的不完美。如果你這樣做了,你會發現大多數問題都不是問題。
三、正確認識彼此的原生家庭
父母作為親密關系的第一任老師很重要,因為他們和你交流和愛你的方式直接決定了你和別人交流的方式和你愛別人的方式。這種影響會持續很多年,潛移默化,最終成為我們和異性表達感情的方式。所以你需要的是了解對方的原生家庭是什麽樣的,父母是怎麽和他溝通的,找出和對方可以接受的溝通方式。
以下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現在你需要冷靜下來,找到自己的問題,給對方空間。
你們的關系走到這一步其實是因為你不斷壓縮對方的空間,把他和自己一步步推向這種境地,所以你需要給對方一個喘息的機會,不要在讓你的情緒化把對你們之間的感情給作沒了,要在分手之後真正的讓自己反思一下,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減少索取並降低自身需求感
如果是在沒有分手的時候,說一些情話是很正常的,比如「我很愛你」「我們要一直在一起不分開」,這些都可以促進你們的關系。但是分手就意味著你們這段關系已經結束。如果你還是堅持給對方這種情緒,不停地說自己目前有多需要對方,那對對方就是一種強迫。不要在結束後還讓對方承擔你的安全感。對方已經沒有這樣的義務了,對方也從來不需要承擔這樣的義務。因為兩個人在一起戀愛就是為了開心快樂,而不是時刻都要為你提供安全感。因為安全感應該是給自己的,而不是透過別人進行獲得的,因為透過別人獲得安全感你永遠都是不會滿足的。而現在你要做的是把註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多建設自己,提升自己,提高自己和別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而不是繼續在感情上和情緒上消耗對方。這樣做法是不明智的。
第三、做好復合前的準備
當你打好前面的基礎後,你再去做進階動作也不遲。不要低估自我反省和正確認識親密關系以及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因為這是你們復合後對他情感情緒輸出的重要部份。他是如何知道你真的是有了變化?其實是透過你表現出來的「反思狀態」知道的。
你們的關系走到分手不是某一個人的原因,兩個人都是有問題的,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只是誰多誰少而已,但是修復一段感情,前期是需要你一個人,後期是需要對方和你一起去進行改變適應你們新的相處和溝通模式。
我們在親密關系中不能把自己所有的情感缺失都放在上面。愛情本身就是脆弱的,小心維護著它都不一定沒有任何問題,更不要說你對它加以破壞。對錯的問題,哪個對哪個錯,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感情中不要太情緒化,把所有的解決方法都歸咎於愛或者不愛。這會讓你一步一步的錯下去。
正確並冷靜的看清彼此的內心世界,才是解決情感問題的有效方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