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政法工作直接關系百姓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公平正義。
近年來,政法機關忠實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重要職責,持續推進政法領域改革,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斷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改革之勢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
「您好,我過來換駕駛證,但身份證忘帶了。」
「沒關系,這邊刷臉就能辦理。」
2024年12月初,在安徽省馬鞍山市政務服務中心二樓公安業務視窗,不到20分鐘,邰女士便辦理完了所有業務。「放在以前,一上午時間可能都被耽誤了。」她說。
百姓「身邊小事」,改革「心頭大事」。
「高效辦成一件事」公證事項範圍擴充至31類84項;超過90%的縣市可以辦理小型汽車登記業務;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周一行」陸續實施……一系列公證、交管、出入境便民利企改革措施,切實為群眾辦事「減負」,讓人民可知可感。
公安交管改革持續推進,累計透過線上影片快處1000多萬起輕微交通事故;「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提高立案審查和閱卷效率,為公眾提供更為便捷、普惠的法律咨詢服務……一系列新技術套用,讓政法機關面貌一新,執法司法質效得到明顯提升。
9個方面45大項改革內容,200余項具體改革任務……
202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釋出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綱要」,引發社會廣泛關註。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踐中,政法機關肩負重要使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出明確部署,對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提出明確要求。
司法責任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政法機關近年來深入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人民法院不斷壓實院庭長審判監督職責,「法答網」上線以來累計提問74萬條、答疑67萬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條例明確,檢察人員應當對其履行檢察職責的行為終身負責……改革環環相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腳步更加堅定。
司法部、最高檢深化審查起訴階段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人民法院「交叉執行」改革更好打通公平正義「最後一公裏」……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加成熟完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基更加堅實。
以法治之力護航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
「感謝檢察機關為我們追回200多萬元的損失。」
2024年10月,面對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某企業負責人由衷感慨。
在辦理一起職務侵占案時,檢察機關協助這家企業挖出「蛀蟲」,並就企業管理漏洞提出檢察建議。
高質素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政法機關是服務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立足政法職能,在深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上下功夫。
近年來,政法機關努力服務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營主體平等、市場競爭有序、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監管到位、司法維護公正。
明確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依法實行同責同罪同罰;監督糾正違法「查扣凍」企業財產、「小過重罰」「同案不同罰」……政法機關努力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讓企業家安心幹事創業。
「五個嚴禁」「八個不得」……2025年伊始,國辦釋出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引發熱議。司法部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糾正違法和不當行政行為2.4萬件,有效規範了一批行政不作為、程式違法、亂罰款問題。
保護科技創新、釋放市場活力,政法機關拿出實招硬招。
人民法院加強對關鍵核心技術、新興產業、高端裝備等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秘密侵權案判賠6.4億余元創下新高。
檢察機關積極開展「檢察護企」「檢護民生」等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懲治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
公安機關縱深推進「昆侖2024」「凈風」等專項行動,集中偵破一批利用「直播帶貨」「網購平台」等渠道制假售假犯罪案件。
保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助力保護好藍天碧水凈土。
過去一年,最高法釋出保護農用地、嚴懲環評造假、懲治濫伐林木典型案例;公安機關偵辦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4.8萬起;最高檢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文,規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檢察公益訴訟銜接,織牢生態環境「保護網」。
司法部釋出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白皮書(2024年)顯示,截至2024年6月,全國經司法行政機關登記管理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287家,年均辦理鑒定業務2.1萬余件,為打擊環境違法犯罪提供有力證據支持。
以為民之心守護百姓生活幸福安康
2024年12月,浙江溫州檢察機關對緬北果敢明家犯罪集團成員及關聯犯罪集團成員39人依法提起公訴。
魔不勝道,邪不壓正。明家犯罪集團徹底覆滅,彰顯政法機關徹底鏟除電詐「毒瘤」的堅定決心。
國泰民安,民之所盼。老百姓痛恨厭惡什麽,政法機關就全力打擊鏟除什麽。
攻克一批「骨頭案」「釘子案」,查處一批黑惡勢力「保護傘」,推動健全一批預防黑惡勢力滋生蔓延的長效機制……中央政法委持續深入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鬥爭,持續深化源頭治理,向社會持續釋放「掃黑除惡永遠在路上」的強烈訊號。
公安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共偵辦涉黑案件121起,惡勢力犯罪案件1883起;破獲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1.7萬余起;偵破毒品案件3.8萬起,繳獲各類毒品24.4噸,堅定不移守護人民幸福安寧。
2024年歲末,余華英拐賣兒童上訴案二審維持死刑原判。宣判那一刻,余華英把頭縮排了肩膀。網民點贊「罪有應得,拍手稱快」。
司法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守護百姓安居樂業。
中央政法委以縣級為重點全力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統籌司法功能,切實把矛盾風險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
向「天價彩禮」說「不」!最高法施行司法解釋,統一裁判尺度,助力移風易俗。
保護江河湖海,著眼衣食住行……檢察公益訴訟制度10年來範圍不斷拓展,更好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公安機關部署開展打擊整治「黃牛」倒票違法犯罪專項工作,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呼聲關切。
子女無理阻礙老年人自主管理財產怎麽辦?機動車「炸街」等雜訊汙染難題如何破解?「人藥獸用」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如何整治?……「兩高」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引領作用,努力實作「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會效果。
國家安全部公布一批國家安全領域典型案例,呼籲全社會提高國家安全意識,共築反間防諜鋼鐵長城。
築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
政法機關奮力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現代化,推動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不斷邁向更深層次、更高境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保障。
新華社記者 : 馮家順、羅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