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金融數智化呼喚存力變革 「先進存力」有望打出中國科技新名片

2024-11-19新聞

【科創板日報】11月18日訊(記者 張洋洋) 金融機構一直是率先將新興IT技術套用於業務場景的行業。憑借雲端運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套用,金融機構正在最佳化金融服務流程,重塑金融服務模式。

在前不久結束的第二屆「華彩杯」算力創新套用大賽決賽上,一系列與金融數據安全、金融系統安全相關的技術和套用被置於台前進行終極PK。【科創板日報】記者註意到, 這些案例,尤其集中於存力方向,是這次大賽較為突出的特點。

事實上,存力正在成為金融業數智化轉型的卡點。【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金融機構的IT系統建設年限一般很久,IT系統一旦投入執行,新技術不斷湧現,有時會導致新舊技術不相容。然而,為了保證業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金融機構很少會對IT架構進行大規模地調整,而是傾向於進行逐步改進。由此,這也成為金融業系統數智化轉型時的一個「隱蔽的短板」。

譬如,在AI能力構建時,金融機構會在高效能GPU上大量投資,但在儲存方面往往會繼續沿用現有的架構。新計算技術與舊儲存技術的組合,致使「重算力、輕儲存」的情況普遍存在。存力效能不足,導致系統出現瓶頸,威脅系統穩定的情況屢見不鮮。

在業內看來, 隨著國內持續推進存力建設,數據儲存產業正在成為中國科技的新名片。 而儲存、計算、網絡協同發揮發展,形成的合力不可小覷,能為中國提供可持續供應的算力支持,幫助我們在智能時代贏得先機。

▍金融業需要何種存力?

CCF(中國電腦學會)數碼金融執行委員方寧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到,隨著金融行業業務流程的數碼化,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客戶資訊、交易記錄和風險評估等海量數據的儲存需求不斷攀升。

「然而,傳統的數據儲存系統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數據安全與合規要求、數據異構性與整合難度等。」方寧說,「因此,針對這些痛點,銀行業亟需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也需要展望未來的數據儲存趨勢。」

隨著手機銀行和線上支付技術在金融行業的廣泛套用,金融服務模式從「5*8」改為「7*24」不間斷服務。伴隨業務形態的變化,金融機構數據儲存量也在指數級提升。同時,領先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布局人工智能(AI)套用,尤其是大模型技術的研發。

相比於數碼化時代數據儲存吞吐場景,大模型套用和推訓具有數據量大、參數規模大、訓練周期長等特點。相對應的,這也對存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強調高吞吐、高頻寬、低延時等極致效能。同時,還需要考慮數據的備份、恢復和容災、安全防勒索等能力,確保數據儲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何度過「存力」關?

業務套用的需要,正驅動著金融機構的數碼基礎設施架構的轉變。儲存方面,重構創新開放的存算分離架構,同時建設具有高可靠,高擴充套件性的先進存力基礎設施,正在成為行業先進企業共同選擇。

本屆「華彩杯」的參賽專案裏,【科創板日報】記者觀察到國內眾多銀行選擇利用先進存力技術,應對金融數智轉型時代存力不足的問題。

以國內某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例,相關專案負責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銀行資訊化建設起步較早,但受早期技術發展限制,企業儲存架構設計並不夠完善,生產中心存在計算任務和儲存任務在同一器材或環境下進行、相互幹擾的情況。這導致銀行國產數據庫本地盤方案,一直存在可靠性差、資源利用率低的難題。

從2023年10月開始,該銀行開始嘗試以「存算分離」架構方式對儲存資源進行池化管理。透過儲存資源池化,生產中心和容災中心多儲存節點能共享一份數據,避免了數據的重復儲存,從而實作數據讀取速度和資源利用率的大幅提升。從效益指標來講,儲存空間節省77%,相較於傳統主備集群效能提升40%。

對金融機構來說,業務穩定連續非常關鍵。湖北銀行計劃基於網絡附屬儲存(NAS)雙活的中介軟體容器雲技術,構建起L5級的容災能力。與傳統的主備模式不同,「NAS雙活」能使備用容災節點始終處於就緒狀態,主節點發生故障時能瞬間無縫接管主節點的業務,實作業務的平滑過渡,最大程度地保障業務的連續性。

專案負責人李子東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該方案充分利用了存算分離架構外置高效能儲存的特點,能使主節點配置檔和映像倉庫即時異步復制到容災端容器環境,從而保障了容災中心容器集群與生產中心保持一致,實作數據跨節點跨站點共享/容災,進一步強化了整個容災體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終,湖北銀行以【基於NAS雙活的中介軟體容器雲實踐】獲得「華彩杯」全國總決賽三等獎。

▍「先進存力」打出中國科技新名片

透過本次「華彩杯」,【科創板日報】記者觀察到,金融機構IT系統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與國內技術方案提供商技術進步密切相關。以華為為代表的數據儲存解決方案提供者,在評比案例中頻繁亮相。這不僅為金融機構送來了系列技術支撐,也讓「先進存力」成為中國科技向世界打出的一張新名片。

事實上,在金融行業的資訊化和數碼化行程中,儲存一直是構建金融資訊基礎設施的核心部份。與計算和網絡相比,後者可以透過購買成熟的產品和服務快速提升能力,而儲存建設則因其軟硬件的高度整合和對開放性的需求而面臨更大的挑戰。

儲存在金融領域的套用面臨的難題正逐漸受到國家政策和業界的更多關註。工業和資訊化部等6部門在2023年10月聯合印發了【算力基礎設施高質素發展行動計劃】,強調計算、網絡、儲存和套用需要共同發展,並明確提出到2025年先進儲存容量占比達30%以上的目標。

方寧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在金融行業目前的儲存方案裏,有分布式儲存架構的套用、引入數據湖與數據中台、邊緣計算與緩存技術等。具體方案上,目前華為OceanStor分布式儲存方案已經非常成熟,被套用於各類金融企業,提升企業大規模數據儲存與管理能力,在業內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而行業對先進存力的認可也在加深。此前,金融行業,對儲存產品的采購主體多是四大行以集采的方式采購傳統儲存陣列,然後分發到不同的分支機構。但現在采購主體在下沈,不同的機構業務部門基於自身的業務特征,開始逐步考慮高效能分布式儲存。種種要素變遷,讓國產先進存力發展,邁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據了解,上述銀行的專案方案,均有華為的儲存技術加持。前述國內某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底層儲存上,就選擇了華為OceanStor Dorado系列企業級全快閃記憶體儲存產品。據了解該系列儲存產品,具備「高效能、高可靠性、低能耗、易管理」的優勢,能為銀行金融數據保護和數智化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湖北銀行則計劃采用華為的企業級全閃OceanStor Dorado NAS產品。該產品是華為面向企業關鍵業務打造的全快閃記憶體儲存,效能領先業界30%,能同時實作多層數據保護方案,可透過同城雙中心的A-A NAS雙活和容災部署為業務提供「6個9」可靠性保障,持續助力銀行L5級容災建設。

在方寧看來,隨著科技進步及合規要求提升,未來的數據儲存將呈現智能化、分布化、安全化及綠色化的發展趨勢。透過以上解決方案,中國銀行業能夠有效應對數智化轉型中的諸多挑戰,同時也為未來的高質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科創板日報記者 張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