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想太多?如何去除心中的雜念呢?
首先就是內求,何為內求?
就是觀自在,遇事向內省察自我,看德性上有無缺失。
古聖先賢早就知道外求是一條痛苦輪回的不歸路,所以著書立說,皆指向內求,勸大家修心修德修行為。
內觀主要事關一切念頭、情緒和感受,透過觀察自己的身心,以覺知洞見一切煩惱的根源,獲得無上的智慧,看破一切不實的幻想,從而獲得解脫。
念頭不需要控制,只需要覺察到它,並轉化為善念,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當你知道念頭起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職了,這就是治安即真,因為他和智慧是一體兩面,此消彼長。
就好像你搬石頭壓草,你壓得住嗎?
草還會長出來,那你就看住它唄,讓草是草,讓花是花,自然呈現。
一旦有念頭,就會造業,即因即果。
如果你不造聖業,不能成聖,不造白業,不能成凡,不造鬼業,不能成鬼。
那麽你既然想造業,你就造一個大心大願大慈大悲的一個善業,讓正念當家,那麽貪嗔癡的念頭就轉化為正直正念了,就好像你不想讓田裏長雜草,你就種上莊稼一樣。
有一種修行方法叫做觀心法,以旁觀者的視角,冷靜包容的觀察自己心中升起的一切念頭和情緒,要點是如實關照,不參與其中。
雜念來,你就讓他來,該走的時候他自然會走。
在雜念來去之間,總會有一個空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靜的狀態,但這個狀態太短暫了,一不留神就會被另外一個雜念所掩蓋。
所以要想鏟除內心的雜念,需要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知道自己當下在想什麽,看到自己的雜念;
第二階段,僅僅只是旁觀自己的雜念,不因此而產生情緒;
第三階段,體會到雜念來去之間的空隙狀態,第四階段,做到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這個時候你才有了參禪的資格。
每個人此生都有自己的劇本。
在什麽樣的家庭,遇到誰,經歷什麽樣的事,無論接受與否,本當如此。
劇本的意義在於讓我們隨時抽離出來,不去纏結,只是內求,對境觀心轉念,昇華。
以上,祝各位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