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拋物,
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
發生在上海居民區的
也不在少數!
就在去年7月,小坊報道過這樣一位"難搞的"老鄰居,她給嘉定區江橋二村的居民們帶來了不少煩惱。
這位老太太住在5樓,近20年來,她時不時會從家裏往樓下扔生活垃圾。整棟樓的1到4層,沒人敢晾曬。對此,鄰居、居委、物業都去溝透過,甚至還報過案,但都無濟於事。甚至還反過來被對方威脅,說自家「路子老粗額,當心報復!」
終於,有一位居民透過自家車輛的網絡攝影機,多次捕捉到了這位老太扔垃圾的事實。在證據面前,老人的女兒只能承認了她母親存在高拋行為,並認罰。之後,屬地江橋鎮鎮政府牽頭多部門,在涉事樓棟附近安裝2台公共影片網絡攝影機,以釘選證據。
然而,網絡攝影機安裝後,
實際上老太就消停了一個禮拜,
又開始高空拋物了!
不僅如此,還變本加厲,
作出了一些惡意報復的舉動。
時隔一年多,
昨天,記者再次來到江橋二村,
見到了涉事樓棟前、對準樓上
的公共影片網絡攝影機。
對於老太的行為,不少居民都表達了不滿,還有人說自己的雨棚也因高拋被砸破過。一位居民向記者提供了一段影片,她表示去年報道播出後,這個老太太不僅從樓上扔垃圾,還會時不時向樓下潑水。
小區居民:
剛裝好網絡攝影機開始一個星期很幹凈的,後面就不行了,一直扔。垃圾也扔,倒水也倒,臉盆倒水下來聲音很響的,我們睡著了就被吵醒,早上五六點鐘就開始倒水了。反正沒停過,還有快餐的那種東西。那個新裝的探頭有用嗎?他們有處罰嗎?還有這種事情的……
明明安裝了網絡攝影機,
釘選了許多證據,
為何還不能制止老人的"高拋"行為呢?
屬地城管表示,
技防器材拍攝到的證據
依舊不足以構成處罰。
童琦 嘉定區江橋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
這些影片、錄像,其實並不是特別清晰,只能反映出來她往下面倒了一點水。有的是因為晚上天太黑了,也看不清楚。
記者:有臉部嗎?
童琦:沒有,但是能確定是他們家。
這位負責人透露,安裝探頭近一年來,實際上在去年8月17日開過一張100元的罰單,不過罰的不是老太太,而是她女兒,處罰的行為也不是高空拋物,而是在小區內亂扔垃圾。
記者又找到小區物業經理,對方表示,小區內安裝的兩台技防器材只是普通網絡攝影機,並非能夠主動捕捉拋物軌跡的高空拋物專業器材,日常需要人工時時監看,否則很難發現問題;而且在高拋技防器材的日常管理中,也存在管理主體不明的問題。
此外,台風登陸的時候還刮斷了其中一台網絡攝影機,剩下的這台要麽有死角拍不到,要麽清晰度不夠,夜裏拍不清楚,沒辦法釘選到具體的人,倒查起來非常困難。
那麽,
有沒有更精良的"技防"器材?
據小坊了解是有的!
金山一個小區裏最近就引進了新的AI監控系統,來精準定位高拋的源頭。這台器材最特別的地方在於,網絡攝影機是24小時工作,但只有在發生拋物事件的時候,它才會進行錄像,但透過系統中的多重AI演算法,可迅速釘選拋物源頭,並在短短35秒左右,把記錄下的影片證據推播給管理者。
9月3日啟用這套系統半個多月來,這個小區已破獲多起高空拋物事件,所拋物大多是煙頭、塑膠袋等。居委工作人員會拿著影片找到當事人,進行核實並勸誡。
不過,對於江橋二村
高空拋物近20年的這個老太太來說,
即使居委會升級安裝了這套系統,
也是於事無補,
因為在屬地城管和居委看來,
向樓下潑水,
似乎並不能算高空拋物,
更不能以此為依據對老太太進行處罰。
那麽,
對於高空拋物這種行為,
法律上又是如何規定的,
怎樣的拋物行為
才有可能受到刑事處罰呢?
高空拋物,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定義為 一種"違法行為";直到2021年,刑法修正案生效,高空拋物正式入刑。
【刑法】第291條第二款規定:從建築物或其他高空拋擲物品,情節嚴重的,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所謂的「情節嚴重」,
相關司法解釋是:
應當根據行為人的動機、拋物場所、拋擲物的情況以及造成的後果等因素,全面考量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正確適用罪名、準確裁量刑罰 。
所以,對這位住在5樓的老太太,除非她扔下的東西砸傷了人、砸壞了東西,才可能面臨法律嚴懲,不然,只是隔三差五潑點臟水、扔點雞蛋殼、外賣盒子,惡心惡心樓下的鄰居,屬地居委和城管,似乎真的拿她有點沒辦法。
考慮到涉事居民是一位七旬老人,
擔心對方會有過激行為
因此屬地居委表示,
他們也一直在想辦法,
希望嘗試靠教育、勸說等方式,
去感化老人。
童琦 嘉定區江橋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
我們也約談了她女兒,因為老太太對這方面比較敏感,上次曝光之後,她可能心裏面不是很舒服。上次(媒體報道)行政處罰後,老太太會和樓下鄰居發生一些矛盾。
此外,這位老人腿腳也不方便,所以社區還安排了誌願者幫助她們家點對點收掃垃圾,希望從社區關懷的角度讓她有所改變。
社區還多次搭建溝通平台,並將情況同步上報給屬地派出所,社區民警也多次對其進行了普法教育,但效果依然不明顯。
何蓓蘭 江寧社區黨總支書記:
我們安排了誌願者和社工定期上門走訪,了解她的需求,因為她腿腳不方便,特地給她安排了誌願者,讓她把垃圾放在家門口,會有誌願者上門給她收。我們還和民警一同上門,對這個阿姨進行疏導和勸解,和她說法律法規。可是好了一段時間,她又出現了這個行為,不知道是不是又和其他居民有矛盾。
江橋鎮社區辦副主任:
後期還是準備加強和社區的聯系,盡量把這件事做妥當,居委也搭建了平台,城管公安也都來參會了,也罰款了,我們技防網絡攝影機也裝好了,我們是搭建平台,其他的應該由執法部門來(介入)。
道理講不通,
感化作用也有限,
這位難搞的老鄰居,
讓許多人傷透腦筋。
同時,還有鄰居提出意見,
難道因為70多歲,
就可以倚老賣老,不顧法律,
為所欲為嗎?
這讓規規矩矩生活的鄰居,
情何以堪?
對此,記者也走上街頭采訪,
去聽聽大家的建議。
市民:我覺得不是很合理,因為這個事情不能解決源頭,不能總是有誌願者去撿,還是要跟老奶奶去做通工作。
市民:她如果扔重的東西了更危險,好了出問題了,啤酒瓶摔進去了,把人頭也摔開了,是吧?
市民:居委會真的是縱容她們,上去收垃圾什麽的。小孩子還要從小教育了,活了這麽大歲數,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市民:跟老人家的家人溝通一下,因為老人家可能比較固執一點,可能家人跟她溝通也好一些。
市民:她不聽我們再勸也沒有用,那麽鄰居大家幫幫忙,假如說人家有困難,我們幫她拿下去,她自己不好意思了,那麽就自己好扔了。
教育、溝通、互相幫忙,
這是大部份路人提到的關鍵詞。
但想一想,畢竟快20年了,
高空拋物的行為
似乎成了老太太的一種生活方式,
也成了她對抗鄰居的一種應激反應。
鄰裏之間的矛盾和心結,
越結越深,
要從根源上化解,
肯定需要更長的時間。
都說老人像孩子,越是跟她強行對著幹,越是起反作用。小坊覺得,既然只從老人身上下功夫不見效,那她的女兒,是不是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突破口呢?假以時日,等治好了心病,再借助居委、誌願者、鄰居的外力,也許外在的高空拋物行為也能隨之改變。
對此,坊友們有什麽看法?歡迎評論區來說說!
記者:李仕婧
攝像: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