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分成「前總」和「後總」,林彪帶著前總在遼西作戰,羅榮桓帶著後總在沈陽。
可是沒多久,占領沈陽的蘇軍就逼著羅榮桓和東北局撤出沈陽,要把沈陽交給國民黨軍。
為此,東北局的彭真與蘇軍進行爭執,相互頂牛,不歡而散,問題拖了下來。
怎麽辦?
羅榮桓身為民主聯軍政委,對這個問題也感到棘手。但是,經過多日的思考,他有了新的想法。他認為,從另一角度考慮,指揮機關住在沈陽,對指揮前方作戰不利,應該撤離。他的理由是:
一、既然中央有「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指示,有占領中小城市、建立根據地的方針,就不必留戀大城市。
二、東北局機關、民主聯軍「後總」住在沈陽,城裏一片混亂,到處擺著舊貨攤,滿街響著買賣破爛的叫聲。
三、在城內,蘇聯紅軍趾高氣揚,日本男女垂頭喪氣。當了14年亡國奴的人民解放了,但看到的蘇聯大鼻子跟日本小鼻子差不多,白天公開拆老工廠機器,有的偷了倉庫東西,成袋的在街上拍賣,晚間喝得醉意蘸,闖街鉆巷找花姑娘,都嚇得關門閉戶,盼著他們早點走,希望「國軍」來接受。
四、最先進城的是八路軍,但是他們服裝不漂亮,官兵分不清,舉止言談「土裏土氣」,盡管紀律嚴明,買賣公道。可是,有著「正統」思想的市民們,還是有點失望。許多人收聽北平廣電台的反動宣傳,有錢人怕「共產」,漢奸們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黨的地下人員,偽滿國兵和暗藏特務,像耗子一樣,天黑四出活動,入夜經常可以聽到槍聲……
在這樣的地方辦公,羅榮桓認為其實很不方便,也不安全。於是,他幾次提議搬出沈陽。
偏偏,東北局有些同誌不同意。
結果,蘇軍一再逼著我軍撤走。12月底,東北局及「後總」機關不得不搬到了本溪。
1946 年2月下旬,又遷到撫順。
遷移的時候,羅榮桓認為撫順離沈陽太近,國民黨軍一旦占領沈陽,決不會讓我們的指揮機關,住在他們的「後院」,主張搬到離沈陽較遠的梅河口,以便在比較安定的環境中,爭取時間健全組織和開展工作,但是,林彪又不接受。
這時羅榮桓腎病發作,不得不離開撫順,去了大連治病,後來去了北韓、蘇聯。然而,他預料的情況果然發生。國民黨軍進駐沈陽後,3月,攻打本溪、撫順,東北局只好撤到吉林省和遼寧省交界的梅河口。
這就是羅榮桓的天才般的預見。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記述了羅榮桓元帥傑出的軍事才華及其征戰傳奇。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銷量已過百萬冊,曾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