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走人之前,他們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西方盟友一個接著一個找上中國,甚至就連「特殊盟友」英國,在對華問題上跟美國都不再是一條心。
(英國財政大臣雷切爾·裏夫斯)
美聯社放出訊息,本月11日至12日,英國財政大臣雷切爾·裏夫斯將存取中國。在裏夫斯為期兩天不算長的存取裏,她還要去往北京和上海,可以說是行程滿滿。
裏夫斯啟程之前,英國財政部已經提前放風,裏夫斯此行將尋求穩定英國與中國的關系,重新開機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希望能求得一個機會,幫助英國低迷的經濟重新實作增長。
需要提及的是,上一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還得追溯到2019年6月份,時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執政時期。而同年12月份鮑利斯·莊遜正式上台之後,中英關系開始走下坡路,之後歷經特拉斯和蘇納克兩屆政府都沒任何起色,反而更加惡劣。
相信大家還有印象,莊遜是一位華極不友好的前首相。自莊遜上台後,英國政府開始盲目地跟隨美國炒作反華議題,非議中國涉港、涉疆問題,甚至跟著美國在新冠疫情問題上給我們潑臟水,導致中英關系一度緊張。
(前英國首相鮑利斯·莊遜極度反華)
此後上台的特拉斯、蘇納克,也絲毫沒有修復中英關系。尤其是特拉斯,雖然是「歷史上最短命的英國首相」,但在反華一線上卻跳得最高,以至於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也擱置了6年之久。
直到英國現任首相斯塔默上台後,開始有意修復與中國的關系,調轉前幾任政府的反華路線,頻繁向中國投擲橄欖枝,中英關系才有所回暖。裏夫斯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得到一張訪華門票。
英國財政部已經將裏夫斯的訪華意圖說得很明白了,「致力於重新開機中英經濟財金對華,幫助英國低迷的經濟實作增長」,那麽經濟因素正是驅使斯塔默政府想要修復與中國關系的最大動力。
在英國前幾任政府長達6年的「反華歷程」裏,英國不僅半點好處沒撈著,反而經濟發展陷入遲緩。
(英國前幾任政府反華期間,中英經貿關系受影響)
英國曾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二大投資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資來源地,中國則是英國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然而前幾任政府的對華強硬政策,導致中英雙邊經貿關系受影響,進出口總額下降。在此期間,英國又受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爆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導致財政負擔沈重,經濟增長乏力,民眾生活成本提升。
因此斯塔默工黨政府上台後,將刺激經濟增長作為首要任務,那麽修復與中國的經貿關系,自然也成了重中之重。
此前斯塔默的顧問文德森親口承認,「英國在過去十年犯下的最大錯誤,正是對華態度急轉彎,在對華政策上的強硬立場既不理智也不現實」。如今斯塔默政府又派出財長訪華,這就說明了他們不僅意識到了修復與中國關系的重要性,並且開始付出實際行動了。
斯塔默政府的調整,對美國來說可不是一個好訊息,畢竟我們知道,英國可是美國盟友體系裏那個最「聽話」的國家,此前不僅是在反華議題上和他們亦步亦趨,在援烏問題上也是最「盡心盡責」的,可現在,英國在對華問題上進行了重大調整。
(英國在對華問題上,跟美國不再是一條心)
就在裏夫斯啟程的前一天,美國現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一場簡報會上還聲稱,「擔心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的一些盟友將和中國抱團」。然而此時拜登政府還沒走人,他們最擔心的事就已經發生了。
隨著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也將隨之產生變化,美國不少盟友正是在此背景下,尋求透過緩和與中國的關系,在外交事務中拿回更多的自主權,除了英國以外,日本、法國等國家的變化也很明顯。
目前看來,英國試圖在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職前,抓緊時間改善與中國的關系,提前敲定一些關鍵共識,打特朗普上台的時間差,盡可能避免受到特朗普上台後的政策幹擾。可想而知,等特朗普上台後,可能很多事情已經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