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假期,「想你的風」吹到了哀牢山:博主「山取畫材」獨自進哀牢山收集材料的影片在網絡走紅;「苗疆陳朵朵」釋出在哀牢山露營2天1夜經歷的影片引發管理部門調查;一位遊客在哀牢山拍攝寫真引起爭議……哀牢山相關話題紛紛登上熱搜榜單。由於太多人湧入,原本人煙稀少的哀牢山變得人滿為患,甚至出現了堵車,山上酒店房間也是供不應求。
博主進哀牢山收集材料。網絡圖
在國慶假期作為旅遊目的地爆火的背後,實際是被稱為現實版「雲南蟲谷」哀牢山神秘自然環境的吸重力。據上遊新聞了解,比哀牢山自然環境更為神秘的,則是距今三千年的哀牢古國。
詩句中的哀牢山:
毒霧遍布巨蟒出沒
在社交網絡上,哀牢山被戲稱為現實版「雲南蟲谷」。實際上,哀牢山並非一座山,而是位於雲南中部,跨越雲南省楚雄州、玉溪市、普洱市的一片綿延數百公裏的哀牢山脈,全長約500公裏,是雲南省東西兩半部氣候的分界線,山上有全國最大的原始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區。
哀牢山走向為西北——東南,北起雲南楚雄彜族自治州,南抵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綠春縣,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主峰是位於新平彜族傣族自治縣水塘鎮境內的大磨巖峰,海拔3166米。
自媒體文章截圖。微信公眾號截圖
1981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劃定哀牢山自然保育區為省級自然保育區,1988年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育區,保護區地跨雲南省三州(市)六縣(市):玉溪市的新平縣,楚雄州的雙柏縣、南華縣,普洱市的景東彜族自治縣、鎮沅彜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總面積為6.7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85.1%。
哀牢山上的高原原始森林,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的兇險之地。唐朝初年駱賓王的【從軍中行路難】,生動地道出了邊關將士在哀牢山區行軍的千辛萬苦:「杳杳丘陵出,蒼蒼林薄遠。途危紫蓋峰,路澀青泥阪。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絕壁千裏險,連山四望高。」
金山原始森林公園一條小路。紅星新聞
在詩中,一片無窮無盡的丘陵橫在眼前,蒼茫的山林連線天邊,山路高危,峰頂上紫氣繚繞,道路險阻。在這裏,絕壁千裏,連山四望,都是連綿不斷的原始山林,這就是哀牢山,中原文化和農耕文明未及的不毛之地。
在宋末元初詩人方回的詩句「霧毒飛鳶墮,風腥巨蟒過。已還生定遠,猶類病維摩」中,哀牢山則是山林毒霧遍布,巨蟒出沒,如果染了山中瘴病,就算能救活也要丟半條命。
哀牢山。羊城派
即便如此,在哀牢山中仍有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哀牢山茶馬古道,這是歷史上雲南三條大通道之一,始於唐代,建於元,繁盛於明清,是連線中原與西南、西北地區的重要商貿通道,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走廊。這條古道長約8公裏,有「馬踏石穿」「千家寨」「煉鐵爐」等遺址。
被附會的哀牢古國:
消失的古老王國遺址
關於哀牢山名字的由來,雲南民間各地說法不一,有一種說法是得名於哀牢古國,哀牢山是矗立在其疆土以東的界山。哀牢古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文化發達、物產豐富、民族眾多,是雲南歷史上文明古國之一。盡管哀牢古國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與之相關的傳說和文化仍在雲南地區流傳。
哀牢山在社交媒體上被廣大網友冠以「雲南蟲谷」的戲稱,與此前曾經熱播的一部驚悚探險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有關。
【鬼吹燈之雲南蟲谷】海報。網絡圖
「雲南蟲谷」是作家天下霸唱的著名小說【鬼吹燈】系列中一個故事的發生地。在【鬼吹燈之雲南蟲谷】裏,主人公胡八一等人前往雲南,探尋傳說中的獻王墓。小說中,「雲南蟲谷」位於深山密林,環境極其惡劣,蟲蛇遍布,且地形險惡,被認為是古代神秘王國的遺址之一,藏有珍貴的寶藏和謎團。小說中描述的獻王是一個極其強大的古代王者,與哀牢古國歷任國王有著相似之處。
【鬼吹燈之雲南蟲谷】影片截圖。網絡圖
盡管【雲南蟲谷】中的獻王是虛構的,但從故事背景和情節設定來看,獻王與哀牢古國的國王有很多共同點:
首先,哀牢古國歷史上確實存在,但在後來逐漸消亡,而【雲南蟲谷】中的獻王墓同樣是一個消失的古老王國遺址,這種消失的古國成為了探索冒險故事的重要背景;其次,地理環境相似。現實中哀牢山一帶原始森林密布,珍稀野生動植物繁多,與【雲南蟲谷】中的描述非常相似,且均位於雲南的深山密林之中,都是神秘、難以進入的地方。
【鬼吹燈之雲南蟲谷】劇照。網絡圖
盡管【雲南蟲谷】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它利用了很多雲南地區的歷史和傳說元素,塑造出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古老世界。哀牢古國的真實歷史也為小說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背景,增添了故事的真實性與神秘感,這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此前人煙稀少的哀牢山景區遊玩。
傳說中的哀牢古國:
「九隆神話」誕生地
在影視作品之外,哀牢古國有著自己的古老傳說。
瀾滄江以西,在瀾滄江與怒江之間上遊較為狹窄、下遊較為寬廣的「扇形」群山懷抱中,有一片低窪積水、布滿雪峰與綠蔭的廣袤土地。這片土地被偉岸的山脈蜿蜒交錯分割成一個個大小各異、適宜人居的高山平壩,這其中,較為寬闊平緩的保山壩就是上古時期哀牢國的源頭——「九隆神話」的誕生地,即哀牢古國諸民族聯盟的棲居地和發祥地。
位於保山市隆陽區的易羅池(九隆池) 。雲南日報
「九隆神話」,最早成書於東漢楊終所撰【哀牢傳】,主要透過文獻記載和口頭傳承流傳至今。
【哀牢傳】的講述,分別從人物、形制、事件進展和時空轉移方面為後世提供了這樣一個種族神諭:
作為族群起源性圖騰神話,「九隆神話」反映了沙壹時代和九隆時代的文化事象。沙壹象征著哀牢民族還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捕魚象征其生產方式主要為漁業,觸沈木懷孕意味著當時母系氏族社會還處於群婚階段,子女只知道母親而不知父親。
哀牢寺。雲南日報
「沈木化為龍」意味著哀牢王善於利用華夏族圖騰去博取族民擁護,並以此神話獲取漢朝的信賴和親近。九隆被推舉為王,象征著男性開始處於社會的主導地位,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轉化,其政治制度是王位推舉制。九隆兄弟娶十女子為妻意味著當時的婚姻制度還處於部落之間比較固定的對偶婚和群婚階段。九隆神話揭示了哀牢民族的圖騰崇拜、婚姻制度、民族來源、經濟生產方式、政治制度、民族交流、九隆世系等原始文化因素,並透過這些文化內涵詮釋了民間神話的獨特價值。
歷史中的哀牢古國:
延續五六百年主動內附漢朝
據昆明市晉寧區人民政府官網介紹,哀牢國即傣族史籍中記載的「達光王國」,是傣族先民在怒江——瀾滄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聯盟國家。達光王國最早與漢朝有接觸的國王叫「哀牢」,因此,漢史就把達光王國稱作「哀牢國」。又因達光地區的百姓善騎大象,生活環境又與漢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漢朝誤以為是越人的一支,把達光王國也稱作「滇越乘象國」。
哀牢王柳貌(左)與永昌郡守呂凱(右)。雲南政協報
據雲南考古公眾號介紹,史料【楚寶·哀牢國考】載:「哀牢,夷者。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於牢山……龍因舔之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後長大諸兄,以九隆能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為王後……九隆死世世相繼,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
根據這段史料,可以斷定哀牢的祖先為「九隆」。有的專家根據哀牢世系所提到的最早領袖「九隆」,依據【說文】「三十年為一世」或「二十五年為一世」推算,論斷「九隆至遲肇基於公元前五世紀中期周顯王之時。」初王九隆死後,開始「分置小王」,到著名的柳貌王時期,已經「分置」了77個小王。柳貌,公元1世紀中葉在位,哀牢國歷史上一位關鍵人物。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柳貌率眾人舉國「內附」,主動內附漢王朝,將哀牢國的版圖融入到漢王朝版圖中。
柳貌歸漢內附圖。保山市博物館
隨後,漢朝推廣郡縣制,在原哀牢國版圖上設立了永昌郡。【華陽國誌】載:「永昌郡,古哀牢國。」但好景不長,柳貌歸漢後七年,哀牢王類牢即反。範曄【後漢書】載:「建初元年(76)九月,永昌郡哀牢王類牢與守令發生爭執。殺守令,攻巂唐城(今雲南永平西)……章帝募發越雋、益州、永昌夷、漢兵九千人進討……率種人與諸郡兵進攻類牢於博南,大破之,類牢被殺,傳首洛陽。」其殘余勢力西遷,哀牢古國也就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這樣來看的話,哀牢國在歷史上的存續時間在最少五六百年。 」雲南考古公眾號稱。
哀牢古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文化發達、物產豐富、民族眾多,是雲南歷史上文明古國之一,其鼎盛時期,疆域遼闊,號稱東西3000裏,南北4600裏,國土約138萬平方公裏,範圍大半與東漢所設全國第二大郡「永昌郡」轄地基本一致,即東起哀牢山脈,西至緬北敏金山,南達今西雙版納南境,北抵喜馬拉雅山南麓。
考古中的哀牢古國:
3000年前青銅器已久負盛名
關於哀牢古國青銅器的記述,最早見於西晉·常璩著【華陽國誌·南中誌·永昌郡】,其載:「永昌郡,古哀牢國……宜五谷。出銅、錫。」南朝·範曄著【後漢書·西南夷列傳】亦載:「哀牢地出銅、鐵、鉛、錫、金、銀……」這些記載說明,在古代的哀牢國時期,當地的生產力已經具備了與國力相適應的銅鐵冶煉技術。在這一時期,龍陵大花巖遺址出土的金屬冶煉爐便佐證了這些史料的記述。因而,在3000年前,在哀牢國腹地,保山範圍內的青銅器制造其實已經久負盛名。
騰沖市張家寨出土山字足銅案。雲南考古
這一結論在近年來昌寧縣境內的多處實地考古中得到充分證明。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昌寧縣田園鎮大甸山墓群中考古發現了多種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青銅器,如靴形銅鉞、人面紋銅彎刀、銅盒、銅護腿、銅鈴飾等。
這就充分證明了保山市隆陽區、昌寧縣右甸壩及其周邊區域正是古代哀牢國先民們「散居溪谷,往往邑聚」的奴隸制部落聯盟核心區域,同時也證實了東漢時期楊終所著之【哀牢傳】中「九隆神話」誕生於保山壩之後,其族群分別沿瀾滄江、怒江流域向下遊逐步延展和繁衍生息的歷史事實。
上遊新聞綜合自 新華網、央廣網、春城晚報、雲南考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