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關註市政府新聞辦新聞釋出會|「公園城市」理念正從人居理想繪成現實答卷

2024-10-12新聞

10月12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新聞釋出會,記者發現,「公園城市」,是【規劃】的關鍵詞之一。

會上,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規劃師董建華介紹,近年來,成都不斷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和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開展了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探索的系列工作,並充分融合到【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公園城市」理念正從人居理想繪成現實答卷。

董建華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介紹了本輪【規劃】是如何體現公園城市特色的。

在宏觀層面,形成「公園化格局」。

【規劃】著力塑造城園相融、藍綠交織的優美格局,以水網、綠道和生態廊道串聯全域公園,形成綠色生態基底,以1275平方千米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作為城市綠心,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城鎮空間結構,使城市成為「大公園」;同時著力將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透過187平方千米的環城生態區、第二繞城高速公路田園生態區、兩級通風廊道以及條形公園引綠入城,在龍泉山東西側分別形成帶狀、扇葉狀組團化空間形態。

中觀層面,創新「公園+」布局。

【規劃】堅持綠色生態是最優質資產、生態產品供給是最普惠民生的理念,創新「公園+」布局模式,依托城市綠色公共空間集聚城市服務功能,營造「公園+」開放舒適的生活街區、「公園+」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公園+」富含活力的工作場所等,讓城市居民就地就近享受優質的生態資源,實作生態價值利用最大化。

微觀層面,營造公園式場景。

【規劃】突顯公園城市的生態、美學、人文、經濟、生活、社會價值,透過營造多元空間場景,形成可進入、可參與、可感知、可閱讀、可欣賞、可消費的高品質空間體驗。如推動街道空間從道路紅線設計向沿街U形空間一體化設計轉變,開放沿街建築退距空間,促進人情味和街坊感回歸,營造親切宜人的城市街區空間場景;推動河道濱水空間「車退人進」,促進濱水空間生態價值轉化,引導公共功能結合濱水空間布局,營造水潤天府的濱水空間場景。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陳秋妤 楊升濤 責任編輯 劉楊 編輯 王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