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瞭望丨打造東南亞黃金大通道

2024-10-09新聞
◇中老鐵路修建前,老撾境內僅有泰國米軌延伸至老撾境內的3.5公裏長的鐵路線;鐵路開通後,老撾境內新增422.44公裏鐵路線,人均鐵路保有裏程從全球149個擁有鐵路國家中的最後1名躍升至第28名,並一躍成為東盟各國首位
◇ 這條鐵路如同一條流動的血脈,為地區貿易註入了新的活力。無論是新鮮的水果、珍貴的木材,還是各類工業原材料,都能在中老鐵路上高效流轉,實作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 中老鐵路是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的紐帶,鐵路的開通改變了老撾沒有出海口的歷史,使得老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
◇ 中老鐵路的建成和營運標誌著東南亞黃金大通道的正式啟航,它將為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註入新的活力,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趙旭
在中老鐵路萬象營運管理中心的機車檢修居里,中老師徒 4 人一同對機車部件進行攻關(2024 年 9 月 9 日攝) 鄭皓文攝 / 本刊
2021年12月3日清晨,隨著中老鐵路萬象站內的一聲鳴笛,中老鐵路老撾段正式通車。2022年4月13日,聯通兩國的跨境列車開始每天在中國雲南昆明與老撾首都萬象間往返,一條高效便捷之路從此通達。
隨著近年來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迅速推進,域內各國間互聯互通變得愈發重要。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老鐵路的建成無疑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經濟合作的標桿專案之一。它不僅為中老間經貿往來提供便捷通道,也成為東南亞黃金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份。尤為重要的是,中老鐵路建成開通為規劃已久的泛亞鐵路註入關鍵動力,力促泛亞鐵路建設破局。
鐵路飛架南北 天塹有通途
中老鐵路起點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終點為老撾首都萬象。鐵路全線總長度1035公裏,其中老撾境內約422公裏。自2011年動工以來,這條鐵路歷經數年建設和完善,於2021年12月3日正式開通營運。自開通以來,中老鐵路客貨兩旺,旅客人數和貨運總量實作逐年遞增。
翻開中老鐵路營運成績單,這些數據讓人眼前一亮。據老中鐵路有限公司的數據,中老鐵路開通後老撾境內客運量增幅明顯,2022年老撾段累計發送旅客1396188人次;2023年累計發送旅客2593808人次,同比增長85.8%;2024年截至8月25日,老撾段已累計發送旅客2277363人次,同比增長39.8%。
國鐵昆明局釋出的數據勾勒出了中老鐵路的全貌。今年上半年,中老鐵路全線累計發送旅客達989.6萬人次,發送貨物1004.9萬噸。截至今年8月19日,中老鐵路累計開行旅客列車5.6萬列,發送旅客超3800萬人次,其影響力更是跨越國界,吸引來自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的25.2萬名旅客搭乘國際旅客列車跨境旅行,為推動口岸經濟繁榮、跨境旅遊升溫、人文交流深化註入強勁動力。
如今,乘坐中老鐵路遠距離出行已融入老撾生活日常,老撾民眾對鐵路的接受度和客運列車的上座率超出鐵路建設方和營運方此前設想。
記者出差時曾偶遇在中企工作的老方員工阿勇,他的一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讓記者記憶猶新。阿勇告訴記者,他曾留學中國,中文流利,但始終對中文詩詞一知半解,直到有一次,他坐火車從昆明返回萬象只用了9個多小時,腦子裏就突然蹦出這句詩詞,也立刻領會了其中含義。阿勇說:「中老鐵路就是詩裏說的那座橋,跨越群山的那條路。」
中老鐵路修建前,老撾境內僅有泰國米軌延伸至老撾境內的3.5公裏長的鐵路線;鐵路開通後,老撾境內新增422.44公裏鐵路線,人均鐵路保有裏程從全球149個擁有鐵路國家中的最後1名躍升至第28名,並一躍成為東盟各國首位。
在談及中老鐵路時,老撾國會副主席宋瑪·奔舍那曾激動落淚道:「老撾人民想擁有一條鐵路很久了。」他表示,一直以來老撾幾代人在謀劃修建一條鐵路,中老鐵路的開通終於圓夢。
目前在中老鐵路客運列車擔任乘務長的文童介紹,她奶奶曾送大伯前往蘇聯學習鐵路相關技術,而大伯學成回國後卻一直無緣實踐。中老鐵路開通給了文童成為客運列車首批老撾乘務員的機會,一家三代追逐數十年的鐵路夢終成所願。
助力經濟多元發展
黃金通道成色盡顯
中老鐵路開通後,有效推動老撾社會經濟多元化發展,持續客貨兩旺超出鐵路建設方和營運方此前設想。
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助推旅遊業蓬勃發展。萬象、萬榮、瑯勃拉邦等城市之間的旅行時間大大縮短,為各國遊客提供了更便捷舒適的交通方式,吸引了更多遊客前來,促旺了老撾旅遊業。
老撾新聞文化旅遊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老撾迎來超過340萬名國際遊客,同比增長164%,遠超世界銀行此前260萬的預測數據。其中,中國是老撾第三大客源國,全年到訪量超60萬人次。從今年前4個月的數據來看,老撾共接待外國遊客150多萬人次,中國遊客數量約占20%。
為進一步吸引中國遊客到訪,老撾政府宣布自今年7月起對中國旅行團組實施免簽政策,並預測今年中國遊客到訪量將進一步增長到80萬人次。
中老鐵路更是一條黃金物流通道。鐵路通車後大幅縮短了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貨物運輸時間,從昆明到萬象的運輸時間由過去的幾天縮短至不到一晝夜,極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貨物周轉速度。
透過中老鐵路,中國的商品可以更快速地進入東南亞市場,老撾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資源和產品也能更快捷地輸送到中國乃至全球市場。這種互聯互通的提升,對於促進區域貿易、推動經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這條鐵路如同一條流動的血脈,為地區貿易註入了新的活力。無論是新鮮水果、珍貴木材,還是各類工業原材料,都在中老鐵路上高效流轉,實作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2022年12月,中老鐵路發出首列老撾香蕉輸華班列,搭載著25個鐵路冷鏈貨櫃、裝載500噸老撾新鮮香蕉的列車在一天後抵達湖南長沙,同車抵達的還有來自域內其他國家的榴槤、芒果等水果。
對於出口產品較為單一的老撾來說,高效的鐵路運輸給老撾農產品生產和出口提供了巨大機會,有效提高了當地果農的收入。目前,老撾主要出口農產品包括香蕉、橡膠、糖和咖啡豆等,而中國是老撾香蕉、橡膠和木薯的主要出口市場。
老中鐵路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貨運數量增勢喜人。2022年中老鐵路老撾段發送貨物2233424噸;2023年累計發送貨物4089336噸,同比增長83.1%;2024年前8個月,中老鐵路發送貨物3545946噸,同比增長25%。
在老撾的礦石和農產品、泰國的榴槤和芒果源源不斷北上的同時,中國投資者也南下尋找商機、開拓市場。鄰近中老鐵路的萬象賽色塔工業園占地11.49平方公裏,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13億美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總額約6億美元,入園企業產業投資約7億美元,成為老撾境內標準最高、建設質素最好的經濟特區。截至2024年3月14日,該園區累計入駐企業達142家,其中71家已建成投產,71家處於前期籌備和建設中,全部投產後預計每年總產值超過18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1.5萬余個。
工業園內不僅坐落著老中鐵路有限公司的總部,更吸引了一批中資企業入駐。其中,江蘇貝德服裝於2021年入園,為老撾創造超千個就業崗位。代表著中國優勢產業的中潤光伏自2023年正式投產後,成為老撾首個太陽能光伏產品生產專案,此後還吸引了日林光伏、Gstar等上下遊企業入駐,助力老撾逐步打造首個光伏產業基地。
據老撾老中合作委員會常務副主席賽薩納·西提蓬介紹,目前中國是老撾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國,同時中國企業在老撾各領域的投資專案達900多個,總額超過130億美元,中國成為在老撾投資額最多的國家。
對接陸聯國戰略為泛亞鐵路破局
中老鐵路建成,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區域合作,不僅促進了中老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系,還對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鐵路通道的開放為東南亞國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運輸網絡,推動了區域內的經濟一體化,促進了多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尤為重要的是,中老鐵路成為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的紐帶。作為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內陸國,中老鐵路開通極大提升了老撾基礎設施水平,讓老撾能夠更好地融入地區及全球供應鏈。目前,中老鐵路貨物運輸已覆蓋老撾、泰國、越南和緬甸等1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區域樞紐地位日漸凸顯。
2023年10月,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率團訪華,兩國元首在北京簽署【中國共產黨和老撾人民革命黨關於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2024-2028年)】,為中老命運共同體走深走實再次指明方向。其中明確提出要「高質素推動中老鐵路營運維護和沿線開發,爭取早日實作中老鐵路和泰國鐵路以標準軌聯通,推進中老泰聯通發展構想」。
作為規劃中的泛亞鐵路中線,中老泰國際鐵路通道全長約1830公裏。隨著中老鐵路建成通車以及中泰鐵路一期工程穩步推進,這條連線昆明與曼谷的鐵路通道有望在2029年實作全面貫通,進一步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間的互聯互通。
此前,中老泰全程鐵路運輸往返班列已於2023年2月開通,今年7月19日老撾泰國跨境鐵路客運列車正式執行,意味著泰國米軌已實作與中國準軌的全面對接,中老鐵路輻射範圍不斷拓展。
某種程度上,中老鐵路的開通使得老撾陸鎖國的劣勢變成了陸聯國的優勢,為老撾物流產業帶來更多機遇。從地理的角度來看,老撾位於中南半島的核心,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優勢發展物流產業,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質素,加強與中國及其他國家的物流合作,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
展望未來,中老鐵路不僅是一個運輸通道,更是推動東南亞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隨著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入發展,中老鐵路將進一步發揮其在促進貿易、投資和區域一體化方面的作用。同時,它也將成為其他類似跨國鐵路專案的借鑒,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實作互聯互通和共同發展。
中老鐵路的建成和營運標誌著東南亞黃金大通道的正式啟航,將為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註入新的活力,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鐵路必將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繁榮和實作共同發展的重要紐帶。
(【瞭望】2024年第4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