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灣區之心發力,激蕩澎湃動能

2024-01-16新聞
2024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化引領高質素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推動南沙開發開放取得新突破」。
面對時代之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站在了新的歷史節點。作為廣東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期的標誌性節點,粵港澳大灣區被賦予了「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素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全新定位。錨定高質素,勇闖深水區,廣州如何抓緊做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機遇、大文章?如何推動南沙這個「廣州的未來」「大灣區的未來」實作跨越式發展?圍繞這個話題,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展開熱議。
聚焦創新 強化產業科技創新 增強國際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冷泉生態系、人類細胞譜系2個大科學裝置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國內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鉆探船試航成功……過去一年,廣州聚焦聚力強化產業科技創新結出累累碩果。
如何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力、產業創新引領力?「要加快將南沙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地。」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晶科電子董事長肖國偉指出,南沙實施「芯晨大海」產業發展戰略,已吸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南沙集聚。「建議加快高標準建好南沙科學城,發揮好中國科學院系統、大科學裝置、高端科研平台的‘龍頭’和‘中心樞紐’作用,提升南沙原始創新能力。」同時,借助港澳高校在基礎研究和國際合作方面的先天優勢,合力加快打造一批有資源、有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合作新平台,吸引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資源逐漸匯集南沙。
「助推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大灣區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廣州煥發新活力、激發新動力、再造新優勢貢獻力量。」廣州市政協委員、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建議,完善戰略性產業支撐政策體系,助力全產業鏈生態形成。「探索在南沙、黃埔、增城等區域支持龍頭企業開展低空飛行試點,推進城市治理領域低空飛行的套用、擴大無人機物流套用、培育城市空中交通新業態等,為飛行套用領域多元發展、飛行空間持續拓展、飛行市場持續壯大奠定基礎。」低空經濟套用場景豐富多樣,如空中交通,普通人也可以打「空中出租車」出行;空中旅遊,坐直升機去「兜風」;空中急救,空中「救護車」運送傷員或醫療資源;空中物流,無人機外賣「從天而降」等。
未來產業聚焦顛覆性、源頭性技術,面向新領域、新方向,開辟出多條產業新賽道,是提升南沙綜合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的著力點。廣州市人大代表、南沙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要負責人、南沙區建設中心主任陳榮毅提出,南沙必須要在代表未來產業發展的諸多方向要有所作為,譬如AI智能、量子資訊、新一代通訊、機器人、新型儲能、合成生物等。
聚焦人才 建設人才高地 聚集高端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內地轉移轉化總部基地、穗港科技合作園加快建設,港科大(廣州)首屆本科生招生計劃順利完成;往來港澳人才簽註試點實施,辦理簽註5360人次;新增穗港澳姊妹學校49對、增長14.5%……隨著穗港澳全面合作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匯聚廣州,引領產業變革新風。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培育未來產業離不開創新人才,如何進一步強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人才優勢?需要加快建設大灣區人才高地,形成高端科創人才聚集效應。「南沙應加快推進建設國際高水平人才特區。」廣州市政協常委、香港廣州青年總會主席霍啟文建議南沙加快推進建設國際高水平人才特區,進一步加大南沙人才政策創新力度,吸引人才聚集南沙。針對港澳和國際人才的發展需求,需要體系化地推進人才政策先行先試改革,爭取在人才引進、股權激勵、技術入股、職稱評價、職業資格認可、子女教育、商業醫療保險、入境與停居留便利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此外,還需要建立重點產業急需緊缺戰略性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與「特色服務」,加快戰略性人才引進,築牢戰略人才力量。
肖國偉提出,應發揮「南沙國際人才特區」的政策效應,人才政策結合產業發展政策,構建創新人才的生態系。「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南沙要合理利用好廣州留交會、CNBC全球科技大會、大灣區科學論壇等平台資源,抓住歐美留學人才回流機遇,結合重點產業政策,制定有吸重力的專項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海外科學家、國際留學人才、國際科技領軍人才及其創新團隊到南沙創新創業發展。」
「報告中多次提到港科大(廣州),包括支持港科大(廣州)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推進建設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也提到了產學研融合發展,非常振奮人心。」廣州市政協委員、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告訴記者,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歷史契機下孕育並建立的港科大(廣州)正在進行一場教育變革。「透過推動中國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範式改革,助力大灣區科技創新和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為人類社會發展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倪明選告訴記者:「創新一直是港科大最強的DNA。我們不為追求排名而下達任何硬性科研指標,不看重老師發表論文的數量,而看重老師做出了什麽創新成果,也鼓勵學生掌握多學科交叉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發現、解決真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能夠迎接未來挑戰的拔尖創新人才。」這種教育範式改革在短短時間裏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在開學短短一年多以來,學校已與上千家企業進行產學研對接,與百余家領軍企業和知名科研機構簽訂了合作協定,與近10家行業龍頭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校內創業專案湧現,目前已有超過50個不同階段的師生創業專案,其中已成立公司超過20家,都是硬核科技企業,覆蓋智能交通、機器人、芯片、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多個專案拿到一線VC的創業投資,正在快速成長為明天的獨角獸企業。
透過發展融合學科、開展原始創新和推動知識轉移,越來越多的尖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出來,更好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新興產業培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素發展。在港科大(廣州)就讀的博士生、元互動技術創始人郭偉鈺受益匪淺:「博士畢業不需要必須完成多少篇論文,我就可以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創業上,將幾年前的想法轉化成了人機互動產品。現在已經獲得了多輪天使投資,企業也由最初的3個人擴大到十余人。」
如何助力「灣區之心」成為港澳青年築夢灣區的不二之選?陳榮毅表示,南沙將深入實施「五樂」計劃2.0,持續釋放「港澳青創新十條」政策效能,全力做好港澳新青寓、人才公寓的配租,提升南沙人才全鏈條服務能力,用心用情讓服務更有溫度,讓廣大人才有優質生活的家的感受。
聚集招商 集聚國際商協會 搭建國際橋梁
【南沙方案】提出「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重大任務,3個先行啟動區建設提速,15%企業所得稅優惠等稅收政策減免稅額超7.2億元,為地區經濟發展註入新的強勁動力、帶來新的重大機遇。
港澳及國際商協會是南沙協同港澳深化全面合作、面向世界加強交流交往的重要橋梁。如何吸引更多的港澳企業前來?陳榮毅表示,鼓勵引導港澳商協會在南沙設立代表處,攜手港澳建設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等舉措,為南沙更大範圍集聚港澳商協會、共同拓展國際發展空間提供了新的機遇。
廣州市人大代表郭曉欣呼籲,支持南沙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協會集聚區。「南沙經濟發展狀況是令人鼓舞的,其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的成就,為廣州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他認為,南沙急需出台針對港澳及國際商協會入駐南沙的更有吸重力的扶持政策,加快在南沙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協會集聚區。「希望南沙率先開展商協會登記等相關改革的試點工作,開展國際商協會在南沙簡化申請登記、建立綜合監管機制方面的綜合改革試點,盡快開辟出國際商協會在南沙登記註冊的綠色通道。」同時,在國際商協會名稱審定和註冊落地方面給予南沙更大自主權,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在南沙盡快落地。
聚焦樞紐 提升城市輻射力 做實灣區交通中心
2022年6月【南沙方案】釋出以來,廣州賦予南沙「未來發展核」的新定位,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推動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把南沙打造成為全市高質素發展的主陣地和新引擎。2024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南沙開發開放取得新突破」。作為「廣州的未來」「大灣區的未來」,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南沙,備受矚目。
在南沙,開放門戶樞紐能階提升。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不斷增強,國際通用碼頭工程開工,綜保區獲評全省唯一A類保稅區。世界媒體峰會、大灣區科學論壇、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年會、亞洲青年領袖論壇等國際盛會先後舉辦,世界目光瞄準「灣區之心」,這裏成為全球觀察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視窗。
「報告以大格局、大手筆謀深謀實南沙發展,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堅持‘一把手’工程不動搖,舉全市之力推進南沙開發開放的堅定決心。報告部署南沙工作既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又緊扣實施【南沙方案】,為南沙打造廣州高質素發展主陣地和新引擎註入強大動力。」陳榮毅表示,從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要以南沙開發開放之進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作新躍升」,到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都強烈釋放出「深刻把握改革開放這關鍵一招」的訊號。「面對未來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南沙必須一直堅定不移吃改革飯、走創新路、打發展牌。」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南沙「面向世界」搶機遇,需要南沙實作從「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向「灣區交通中心」轉變。陳榮毅提出,「機遇之城」南沙應不斷提升城市輻射力,做實灣區交通中心,有力支撐南沙建設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作為一名建設者,陳榮毅說,南沙建設發展新變化的感受可以用「三個更加」來概括:「交通出行更加便捷,生態環境更加美麗,民生配套更加完善。」
向海而生、依港而興。沿海樞紐港口是連結「雙迴圈」的重要節點,是協同腹地、聯通世界的重要戰略資源。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港集團董事長李益波表示,廣州港集團聚焦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提升港口樞紐能階,增強綜合服務能力,為推動經濟高質素發展貢獻港口力量。「未來將進一步深化大灣區港口群合作,共同打造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是中國建築面積最大的郵輪母港綜合體,未來將是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條件最優越的郵輪母港,承載著廣州市海洋文化旅遊發展的全部期盼。」廣州市人大代表蘇韜建議,要盡快推進南沙郵輪母港的郵輪旅遊業務啟動,深挖國內海洋旅遊資源,開發入境遊,爭取由廣州率先創新將國內郵輪單向出境遊的模式轉變為「雙向」輸入輸出或國內「內迴圈」模式。
2035年一個暢通南沙、貫通全市、直通灣區、聯通港澳、融通全球的灣區中心交通樞紐將建成,實作「灣區30分鐘優質生活圈」「全球12小時航空經濟圈」「全球123快貨物流圈」。「透過優質生活圈的建設、規則機制的銜接、區域協同聯動發展、門戶樞紐能階的增強等,真正實作‘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南沙所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度協同的發展環境,建設‘精明增長、精致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都市,推動南沙成為向世界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視窗和生動範例。」陳榮毅表示。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耿旭靜、董業衡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耿旭靜、董業衡、蘇俊傑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