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編輯:陳鑫露 素材來源:福建釋出(00:27)
2023年12月29日,全球首例高難度機器人經導管二尖瓣微創手術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這台與眾不同的手術,由手術台前忙碌的國產自主研發的心臟手術機器人,和手術間外中控室操作著搖桿控制台的醫生耗時2小時共同完成,這是中國在結構性心臟病手術機器人領域的又一突破性進展。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心臟瓣膜病患者2500萬,發病率正隨著人口老齡化快速攀升,瓣膜病已成為全球心血管學者共同面臨的突出健康挑戰,而二尖瓣病變是發病率最高、介入治療難度最大的瓣膜疾病。
二尖瓣修復的發展經歷了從傳統外科開胸手術到微創介入修復的演進,但因介入修復也存在著學習曲線較長、手術步驟較多的挑戰,目前能獨立開展此療法的醫院還非常有限。而在心臟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下,術者在控制室內操控搖桿和按鍵,根據人機系統界面上的動畫指示確認器械操作的動作與方向,並透過系統反饋得知器械運動的振幅及可運動範圍。這種高度靈活的操控系統使醫生能夠對器械進行更加精準的定位和移動,處理手術中更微小及復雜的解剖情況,最大程度減少對於患者其他周圍組織的幹擾傷害,提高操作的手術精度及手術安全性,減少了患者術中並行癥的風險。
獨立開發「二尖瓣介入修復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的上海申淇醫療科技公司旗下上海術濟客醫療公司的負責人稱,標準化操作也有望縮短醫生的學習曲線,提高手術一致性和可重復性,同時,聯合5G技術使得遠端手術成為可能,這對於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醫療服務下沈至偏遠地區具有積極意義。
作為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緊跟介入心臟病學發展前沿。自2014年率先在福建省開展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以來,廈心在心臟瓣膜病的微創治療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截至目前已完成800余例心臟瓣膜病的微創介入手術,手術量位居全國前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