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網】;
央視網訊息:2023年是充滿考驗和挑戰的一年,中國圓滿實作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開局之年交出了一份沈甸甸、分量足的高質素發展「中國答卷」。回望2023年,歷經風雨的中國經濟顯示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這是今天的中國,也是面向未來的中國。12月30日,我們透過梳理多組亮眼數據,一起見證中國經濟的活力、韌性和潛力。
【打好政策「組合拳」 高質素發展按下「快進鍵」】
財政部下達增發2023年國債第二批專案預算
近日,財政部下達增發2023年國債第二批專案預算5646億元,包括骨幹防洪治理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等五個方面的補助資金。
第二批國債資金預算5646億元具體包括: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區為重點的骨幹防洪治理工程補助資金983億元,支持183個專案,實施內容包括大江大河大湖幹流防洪治理,南水北調防洪影響處理工程等。
其他重點防洪工程補助資金1748億元,支持5311個專案,實施內容包括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溝治理和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水文基礎設施等。
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補助資金1115億元,支持1511個專案,實施內容包括灌區建設改造、侵蝕溝治理、丹江口庫區水土流失治理。
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補助資金1400億元,支持2372個專案,聚焦易發生內澇災害、排水防澇基礎設施薄弱的重點城市,兼顧部份重點縣城,支持排水管道、排澇泵站、重要點位防護設施以及移動排澇裝備購置等內容。
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統)補助資金400億元,支持280個專案,專項用於防火道路和生物防火阻隔帶建設,助力提升森林草原防火重要基礎能力。
「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套用 多場景套用
國家數據局日前宣布推出「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什麽是「數據要素×」?相關負責人在12月29日舉行的吹風上表示,這項新行動以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套用為主線,促進多場景套用,從而實作經濟規模和效率的倍增。
中國數據產量已占到全球數據總量的10.5%,「數據要素×」行動將促進中國數據要素「從連線到協同」。
國家數據局副局長 沈竹林:透過從數據中挖掘有用資訊,作用於其他要素,能夠找到企業、行業、產業在要素資源約束下的「最優解」,解決過去解決不了的一些難題。
比如,透過打通制造業產業鏈數據,可實作供應鏈上下遊零部件廠與主機廠的高效協同研發制造,有效縮短研發周期,降低供應鏈成本,創造更高質素、更好效能的產品。
「數據要素×」行動,還將促進中國數據要素「從使用到復用」「從疊加到融合」,創造新產業新模式,培育發展新動能。比如,醫療健康數據既可以幫助醫生更精準地治療疾病,也可以套用於藥物開發,助力加速新藥研發上市,還可以套用於客製更加精準化的保險產品,帶動醫療健康產品和服務升級。再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任何一個單一數據來源都無法實作真正的智能,必須透過單車智能、車路協同,多方數據匯集起來,才能真正做到全自動駕駛。
中國首批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名單公布
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近日公布了中國首批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名單,包括了河北省圍場縣、山西省浮山縣等15個縣(市、區、旗)。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將立足加快農村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助力實作鄉村振興,因地制宜創新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模式,探索推動農村地區用能保障、清潔替代水平不斷邁上新台階。
五部門明確有關進口稅收政策措施 在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自貿港試點
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等五部門日前聯合釋出公告,明確對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註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營運的部份航空器、船舶,暫時出境修理後,復運進入海南自由貿易港,無論其是否增值,免征關稅,照章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十部門發文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解民憂惠民生】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編辦等10個部門12月30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從5個方面提出20條重點任務和具體目標要求,對縣域醫共體的外部管理、內部執行、完善服務、支持政策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推動實作一般疾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
【指導意見】提出,根據地理位置、服務人口、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布局等,組建由縣級醫院牽頭,其他若幹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組成的縣域醫共體。組建數量不搞「一刀切」,可由地方結合實際確定,給地方留出了較大的自主空間。對於人口較多或面積較大的縣可組建2個以上縣域醫共體。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一般為二級以上非營利性綜合醫院或中醫醫院。
【指導意見】提出的具體目標是,到2024年6月底前,以省為單位全面推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到2025年底,縣域醫共體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力爭全國90%以上的縣(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財物統一管理、權責清晰、執行高效、分工協作、服務連續、資訊共享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到2027年,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基本實作全覆蓋。
【指導意見】提出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內涵,就是圍繞「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資訊通」目標,透過系統重塑醫療衛生體系和整合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推進以城帶鄉、以鄉帶村和縣鄉一體、鄉村一體,加快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群眾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為健康中國建設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城市支援農村 提升縣域醫共體能力
十個部門釋出的【關於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深化城市支援農村,從五個方面對提升縣域醫共體整體服務能力提出具體要求。
在城鄉聯動方面,【指導意見】要求,二三級醫院要透過專家派駐、專科共建、臨床帶教、遠端協同、科研和專案協作等方式,提升縣域醫共體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以縣帶鄉方面,提出牽頭醫院要向鄉鎮(街道)常年派駐臨床、管理人才,幫助解決基層問題,面向鄉村開展巡回醫療。確保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1名牽頭醫院主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常年服務。
在以鄉帶村方面,提出將符合條件的公辦村衛生室逐步轉為鄉鎮衛生院延伸舉辦的村級醫療服務點,實行行政、人員、業務、藥品、財務、績效等統一管理。
在醫防協調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縣域醫共體開展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下派人員到鄉鎮服務,以及加強醫防協同和資源資訊共享等工作機制。
【指導意見】要求各地促進資源服務共享。統籌建立縣域內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診斷、消毒供應等五大資源共享中心,統籌建立縣域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癥監護等五大臨床服務中心。
提升重大疫情應對和醫療應急能力,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加強縣域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加強重大疫情醫療資源和物資儲備等。
拓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要求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做實一般人群和重點人群簽約服務。圍繞慢病患者、老年人、兒童、孕產婦、重大傳染病患者等重點人群,開展融合疾病預防、篩查、診治、護理、康復等一體化服務。
【交通領域穩步發展 水運經濟、西部陸海新通道穩中向好】
交通運輸部:今年前11個月水路貨運量同比增長9.0%
交通運輸部釋出數據,前11個月,中國水路貨運量同比增長9.0%,水運經濟執行持續穩中加固向好。
數據顯示,前11個月,中國水路貨運量同比增長9.0%;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55.1億噸,同比增長8.4%,港口貨櫃吞吐量達2.8億標準箱,同比增長4.9%。
今年以來,交通運輸部持續擴大有效投資規模。前11個月,全國完成水運建設投資1829億元,同比增長23.7%,已超2022年全年水平,水運建設投資實作連續5年增長。
隨著投資的加大,水運基礎設施短板正在加快補齊,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小洋山北作業區貨櫃碼頭等重大專案加快建設。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經濟執行處處長 祝振宇:水運具有運能大、成本低、能耗低、占地少、汙染小等比較優勢,今年以來,中國水路貨運量持續增長,水運建設投資保持高位執行和較高增速,對鞏固和增強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進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3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突破9400列
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泰跨境鐵路雙向班列12月29日從重慶發車,用時5天抵達泰國瑪達普站。這是中老鐵路貫通後,重慶與泰國之間首趟全程采用鐵路運輸的國際貨運班列,運輸時間比傳統海運縮短近20天。目前,2023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數量已突破9400列。
【能源領域傳喜訊 全球最高海拔光伏專案正式並網發電】
12月30日,全球最高海拔光伏專案——西藏才朋光伏電站正式並網發電,這個專案一天的發電量可以滿足近4000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需求。我們為什麽要在海拔如此高的高原地區建設光伏專案?投入和產出值得嗎?
數據顯示,在西藏,每年太陽能輻射總量可相當於2400億噸標準煤,在5000米以下海拔高度的光伏發電技術開發量就有120億千瓦,技術上可開發面積達34萬平方千米。
選在高海拔地區建設光伏專案最主要的就是因為這裏陽光資源充足,以西藏才朋光伏專案為例,這個專案的所在地是西藏地區四大優質光伏發電區域之一,正常情況下,這裏的日照時間能超過10個小時。其次,過去,西藏地區的能源結構比較依賴水電,那麽,在冬季枯水期的時候還是會出現電力緊張的情況。
也正是如此,才會選擇在高海拔地區建設光伏專案。這次並網發電的才朋光伏專案,建在海拔5100米的一個開闊地帶,高度和珠峰大本營差不多,是目前世界最高海拔的光伏專案。整個專案安裝了光伏板將近8萬塊,配套元件3000多組,總重量30000噸,相當於8萬頭成年牦牛的重量。
專案總裝機50兆瓦,還配套了40兆瓦時的儲能器材,相當於一百萬個1萬毫安普通充電寶的總和,每天的發電量可滿足近4000戶居民家庭一天的用電。投產後,每年可發出清潔電能900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9.2萬噸,相當於在青藏高原種植了330萬棵樹木,可以有效緩解當地的用電壓力。
【流動中見證活力 數千億級數據畫出2023年出行軌跡】
即將過去的2023年,特種兵旅行、Citywalk……一系列與「走出去」有關的詞匯火遍網絡。大家都去哪兒了?我們借助千億級的出行大數據,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出行軌跡。
2023年,大家的生活方式有什麽新變化?我們從指尖上尋找答案。
在分析超過10萬個手機App的使用數據後,我們發現在新增使用者最多的5類應用程式中,有4個跟「走出去」有關。
指尖上的紅火也體現到了實際行動中,特種兵旅行、Citywalk……一系列與出行相關的詞匯火遍全網,幾乎每天有一個微博熱搜,並登上幾百個不同的熱度榜單。
2023年,大家都去哪兒了?
我們借助出行大數據發現,2023年跨城出行的人次超過一百億次,每個人平均7次出行。
把各省到訪人次用顏色標註在地圖上,顏色越深,代表到達的人次越多,可以看到東部地區依然是大家去得最多的地方,有超過三成的人跨城去了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這四個省份。
當我們換一個維度觀察時,發現一個明顯的變化,2023年到郊區遊玩的比例明顯提升。在一個專業的生活方式分享平台上,我們以「出遊 戶外」為關鍵詞搜尋,發現「徒步、登山」出現的頻次最高,相關內容同比增幅接近3倍。
數據分析發現,2023年徒步路線的數量遠高於前幾年,相比2019年的漲幅接近15%。
這條像勺子形狀的路線,串起了北京西部的一片密林。
而一條超過50公裏的登山路線,出現在江西武功山,這條路線被徒步愛好者收藏了近萬次。
當我們把鏡頭向上拉,近100萬條這樣的徒步路線遍布全國。尤其在廣闊的西部地區,徒步路線也星羅棋布,相比2019年,寧夏、吉林、新疆三個省份的增幅都超過50%,騰格裏沙漠、長白山雪地、天山腳下,到處都能看到徒步愛好者的身影。
在眾多路線中,我們發現一個特點:不同於地圖中有記錄的規範道路,在今年的徒步路線當中,很多都是徒步愛好者們開辟的新路,他們在2023年不斷探索,走得越來越廣,也越來越遠。
我們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徒步、登山相關的筆記,看到了這樣的高頻詞:「出發」「快樂」「勇敢」「熱情」「環保」。
2023年,更多的人用徒步的方式走進大自然,他們在感受美好和力量的同時,更激發著自我探索、挑戰精神和內在潛能。
【科技創新穩定發力 中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
台北時間12月30日8時1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域,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05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