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7屆中國城市建設投融資論壇在雄安舉行,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雄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波介紹,雄安集團正在按照「投資、融資、開發、建設、經營」五位一體模式,全力打造新型城市營運服務商。
吳波在會上發言。 雄安新區網信局供圖吳波表示,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素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素疏解發展並舉。在城市建設方面,初步形成「政府統籌、市場運作、多元籌措」的長期穩定投融資機制,各類功能、專案、創新、人才等要素不斷聚集,正在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歡迎各界繼續關心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發展,帶動更多優質專案、產業、資源和團隊來雄安開拓事業,共建共享這座未來之城。
近三年年均完成投資1200億元
中國雄安集團是由河北省政府出資設立,2017年7月註冊成立以來,已成為擁有12家二級公司、14家三級子公司、22家控參股公司的省屬重點骨幹企業。
7年來,該集團承擔了雄安新區85%以上的建設投資任務,90%以上的政府投資專案。近三年年均完成投資1200億元,目前集團資產規模超過1600億元。
堅持「建一片、成一片、用一片」原則,開發建設了容東、容西、雄東安置房2618棟,累計交付8.7萬余套,12萬余回遷居民喜遷新居。同步建設了雄安商服會展中心及5家高端酒店,有力支撐疏解相關商務、辦公及會展活動舉辦;高標準建設商品房、共有產權房、機構租賃住房550萬平方米,打造「租購並舉、職住平衡」的宜居雄安,為疏解單位「來得了、留得下、發展好」解除後顧之憂。規劃了「幹線—支線」兩級地下綜合管廊300公裏,水、電、氣、信、熱等管線全部集中於綜合管廊內,目前建成投用的綜合管廊達154公裏。
構建「四縱三橫」對外高速公路網,新建道路791.7公裏。目前,投資313.27億元的京雄快線專案正在加速推進,建成後可實作半小時直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一小時直達北京麗澤商務區和金融街。投資361.22億元的雄忻高鐵也在加快推進,建成後,將形成西南、西北地區與京津冀地區之間的快速客運通道。
堅持「先植綠後建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宜居城市初現。截至目前,該集團累計造林47.8萬畝,新區森林覆蓋率由設立前的11%提升至34.9%。投資249.7億元建設了39個防洪排澇工程,建成防洪堤212公裏,排澇水系115公裏,使雄安新區主城區防洪標準達到200年一遇。一體推進白洋澱補水、治汙、防洪,白洋澱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水標準,野生鳥類達到287種,野生魚類恢復至48種。
建投「一中心四平台」,以「城市大腦」為中心,實作了數碼城市與現實城市孿生共建。透過套用綜合數據平台、物聯網平台、CIM平台、影片一張網平台,為套用系統數據匯聚、器材接入、影片共享、數碼孿生提供數碼化能力支撐。其中CIM平台按照城市規律,實作了全空間、全要素數碼化。
保障疏解物件待遇不低於北京
該集團圍繞新區實作疏解物件的創業環境、居住條件、福利待遇總體不低於北京要求,推動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城市營運服務新模式,承接了新區能源、水務、公交、道路、管廊、園林等11類營運業務。
今年,該集團成立了雄安人才發展集團,高水平營運雄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成立了雄安新區政策保障性住房專業營運公司,首批推出368套政策性保障住房投入市場;分層次、分業態打造社區鄰裏商業、特色商街及城市商業中心,商業設施出租率達63.4%。協同促進了健康中國傳播大廈、雄安白塔幼稚園、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健康管理中心開業營運。新建樊登書店、燕南堤公園等文旅設施,開通「到雄安、遊未來」免費觀光旅遊專線。
與此同時,雄安一卡通集合政務服務、待遇發放、金融服務、就醫購藥、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京雄互通等8大功能套用於一體,目前已全部實作京雄互通套用,讓北京疏解人員「一卡在手,生活無憂」。
該集團堅持「投現在」與「投未來」相結合,推動設立了新質生產力基金,構建了自有產業投資體系。打造了中關村科技園、人工智能產業園和11棟主題樓宇,加快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醫工交叉等「硬科技」產業上下遊企業、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集聚。2023年以來,大力開展「三招三引」,持續開展「千企雄安行」活動,對接企業超3000家,引進17家央企子公司落戶雄安,華望城、商務服務中心等產業載體累計簽約企業200余家,推動機器人領域獨角獸企業梅卡曼德遷址新區。
為了吸引更多京津科技企業入駐雄安,該集團構建了多元融資體系,融資渠道不斷拓寬,透過直接投資、基金投資等形式,與央企二、三級子公司、市場化疏解企業廣泛展開合資合作,推動股權合作專案落地,成功引進雄安電子口岸有限公司、雄安千方數城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設立10億央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10億科技創新成長股權投資基金、4億科技創新天使基金、2億科技創新種子基金,初步形成「投早、投小、投科技」基金群。
五個抓手幹好雄安這個「大物業」
如何打造新型城市營運服務商,當好未來之城「物業管家」?吳波表示有「五個抓手」。
一是全面落地「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城市營運服務新模式。從縱向上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管理銜接,有效實作全周期管理;從橫向上將多線條城市管理職能集中在集團內部,快速實作多方協同作用。
二是打造「系統整合」的協同合作優勢。把城市作為一個「大物業」服務物件對待,按照「業務集中、資源集約、管理整合、高效便民」的思路,對各類營運服務所需設施巡查、智慧化營運、客戶服務、應急保障等公用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最佳化配置,實作了營運效率更高、營運成本更低、營運人員更少、營運服務更好。
三是激發「資源聚集」的企企合作勢能。充分連結優質市場化資源,充分發揮北京首都旅遊集團、雅高集團、北京公交集團等優質合作夥伴價值,推動城市營運服務專業化,增強公信力和認可度。
四是持之以恒培育發展高端高新產業,以「成就企業,就是成就雄安」的理念,做好服務產業發展工作。進一步支持中關村科技園發展,推動高新技術、專精特新、擬上市、獨角獸、瞪羚企業等落地;深化打造國際人才港和人力資源AI基地,提供「引育用留」綜合化、多層次、全流程的服務體系;拓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材料主題樓宇,持續鞏固產業發展格局;持續開展「千企雄安行」活動,打響「雄安創投工坊」品牌,推動更多優質專案和關鍵核心技術在新區落地轉化;結合主責主業,發掘股權合作、業務互助、場景共建等協同創新機遇,持續推動央企疏解工作,最佳化央企疏解舉措,吸引更多央企以及子公司落地雄安。
五是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產業基金和雄安中關村產業基金的功能,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實作投資破局,推動產業強鏈延鏈補鏈,進一步加強與金融機構總部的高層次對接,引導創新動能、政策資源和資金投放。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