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國際貿易的交鋒中,關稅就像一把雙刃劍,有時候看起來如同握在戰士手中的利器,既可以保衛國家內部的產業,又可能反過來刺傷自己的經濟。而在特朗普期間,這種 「 關稅遊戲 」 被演繹得尤為激烈。隨著他對進口產品揮舞著 「 關稅大棒 」 ,不僅直逼中美貿易關系,還波及到了美國最親密的鄰居 —— 加拿大和墨西哥。
特朗普一向將 「 減少貿易赤字 」 視作上任後的頭號壯舉之一。他認為,美國長期以來在與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國的貿易往來中,因進口超過出口而負債累累。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貿易規模相當龐大。作為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墨西哥在經濟上對美國的影響不可小覷。同樣,美國也是墨西哥最主要的出口市場之一。特朗普堅信,墨西哥透過某種貿易偏好策略,從美國市場獲取了過多的經濟利益。而這一切則造成了美國制造業的外流,並使得高薪工作機會被外遷。
於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已頻放
「
壞話
」
,若勝出,他必大刀闊斧地減小貿易逆差。正因如此,當他勝選後便迫不及待地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高額關稅。但是,這一關稅戰術真的能嚇唬住這些北美鄰國嗎
?
短期內,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會面臨嚴峻挑戰。然而,高昂關稅反噬美國經濟的效應也不容忽視。美國企業的生產成本會有所增加,尤其是那些依賴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企業,比如汽車行業。 25% 的關稅下,橫跨邊境的組裝零部件成本必然飆升。這樣一來,不僅美國車企的利潤受到打擊,普通消費者也要為此買單。
更令人擔憂的是,受威脅的國家已經開始準備報復性措施。墨西哥已經示意可能對美國商品加稅。同時,加拿大亦不甘示弱。安大略省省長道格 · 福特表示,只要美國加征關稅,加拿大將立刻切斷供應,而這對美國而言無疑將成為 「 淪陷性打擊 」 。畢竟,美國對加拿大的原油、電力等資源有著高度依賴。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經濟息息相關。在高關稅的陰影下,加拿大和墨西哥有可能轉向其他經濟夥伴,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而中國,則成為一個潛在的強大合作夥伴。
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貿易物件。如果墨西哥和加拿大加深與中國的合作,不僅可以緩解美國關稅帶來的沖擊,還有可能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增強其經濟活力。這無疑是對特朗普的戰略的有力反擊。美國的市場份額勢必受到壓縮,國內經濟增長的長期前景也無法樂觀。因此,特朗普本想透過關稅來震懾北美鄰國,未曾料到卻將他們逼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面對特朗普的咄咄逼人,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並沒有選擇韜光養晦。特魯多與各省省長一同展開應對策略商討,展現了加拿大的決心。雖然特魯多極力避免徹底決裂,但他也清楚,如果特朗普對加拿大實施新關稅政策,加拿大將針鋒相對。
加拿大總理的言辭愈發堅定: 「 我們不會對此坐以待斃。 」 他指的是 2018 年特朗普政府對加拿大鋼鐵和鋁征收關稅時,加拿大進行報復的歷史事件。這次,如果特朗普實行全面高關稅,加拿大已經準備好了各種可能的方案,包括對美國產品實施報復性關稅,甚至考慮切斷能源供應。
蓄勢待發的貿易陣營正在北美大陸上攪動著暗流。特朗普的
「
關稅大棒
」
似乎只是在短期內贏得部份支持,卻未能從根本上扭轉貿易逆差。相反,它削弱了美國與鄰國之間的合作關系,讓本該牢固的盟友關系搖搖欲墜。對於加拿大和墨西哥來說,與中國等其他經濟大國深化合作,顯然是一條務實之路。這種
「
新貿易關系
」
的趨勢或許會為全球帶來更深遠的影響。正如那句古老的諺語所述:
「
江湖險惡,唯有智者方能攻城拔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