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90後南江地質隊駐守地質工程師回訪排查萬州楊花池滑坡點——給山川大地把脈問診

2024-02-16新聞
原標題:
新春走基層
90後南江地質隊駐守地質工程師回訪排查萬州楊花池滑坡點——
給山川大地把脈問診
「天氣預報說,夜間萬州有雨夾雪,我們趕在雨雪前‘回訪’地災點。」2月2日,頂著寒風、踩著泥濘,趕在新一輪雨雪來臨前,同為90後的綦江人廖學海和安徽人劉偉再次來到萬州長灘鎮沙灘村楊花池滑坡點,回訪排查地質災害隱患,並向附近群眾宣傳地災避險知識。
海拔700多米的楊花池,曾因強降雨在去年7月發生滑坡,掩埋了多戶房屋。幸運的是,滑坡前,市地礦局南江地質隊駐守地質工程師會同區地質環境監測站、鎮地質災害防治員,進行了地災隱患全覆蓋排查,提前預警群眾緊急轉移避險,20戶79名群眾無一傷亡。
檢查好地質錘、羅盤等工具,帶上無人機、穿上工作服,駐守地質工程師廖學海、劉偉就驅車前往長灘鎮。40多分鐘後,來到沙灘村,接上地災防治員黃傳君,大家一道前往滑坡點位。
沿著山路七拐八拐,一個巨大的滑坡現場呈現在眼前。7個月前,這裏26萬立方米的泥石俱下,村民的房屋和道路被掩埋。從道路被掩埋的起點,大家徒步進入。「要檢視是否還有滑坡隱患,具體要看頂部開裂區、邊坡和底部。」廖學海拉緊了衣領,頂寒風而上。
走幾步、停一下,廖學海和劉偉兩人交替檢視泥土裂縫。沿著滑坡堆積坡面兩側,他們手腳並用攀爬而上,用專業的眼光判斷巖層裂隙及斷面,丈量後一一記錄。滑坡面寒風勁吹,時間久了,劉偉的鼻涕眼淚都激了出來。
他們使用無人機檢視人去不到的位置,按照預定點位逐一排查。「滑坡是累積能量的釋放,現在基底處已基本穩固,按照排危方案後續還會增加排水和攔擋工程。」現場,廖學海除了向黃傳君傳授災後排查方法,還介紹地災排危除險工程進展,方便他給群眾講解。
「滑坡發生後,政府協調組織幾戶群眾搬遷。現在這是禁入區,但仍有不少人會進來種菜,我們勸說群眾,他們聽不進去。廖博士你是專家,你講的大家都信。」指著遠處蹣跚著走進滑坡禁區的村民,耿直的黃傳君講出了值守中遇到的難題。
沙灘村8組村民譚婆婆家因災搬遷,但她還在附近種菜,需要穿越滑坡區。「廖博士,你又來了。我就在旁邊種點菜,不礙事吧?」「譚婆婆,快過年了,這一大片山坡都屬於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存在類似的滑坡風險,以後您多走幾步繞一繞,不要冒險喲。」講清楚具體隱患、說明白災害後果,類似的對話,每到一處地災隱患點,廖學海和同事們都要進村入戶,不厭其煩向群眾講。
「簡而言之,就是給山川大地把脈問診。除駐守防區333個地災隱患點的日常排查,我們還負責開展群測群防員培訓、向周邊群眾宣傳宣講等。」廖學海是重慶交通大學博士,從事地災防治工作近10年,現在是南江地質隊駐守萬州負責人。在他帶領下,駐守當地的8名青年地質工程師,用腳丈量大地山河,以專業素養排查隱患,「問診」山川,一次次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經受了風雨考驗。
去年,萬州遭遇多輪強降雨天氣,持續暴雨引發地質災害險情300多起。險情中,南江地質隊地災防治專家和8名駐守地質工程師成為災區救援及後續災後重建的中堅力量。年關將近,他們又針對轄區隱患點,再次開展新一輪全覆蓋巡查核查。
「廖博士,不能太耽擱了,今天還要趕往江東機械廠。」1991年出生的劉偉雖然畢業還不到四年,但專業科班出身的他已能獨當一面,負責3個鄉鎮的地災防治駐守工作。去年8月,江東機械廠危巖發生崩塌。正是在他和廖學海等人的巡查研判和預警下,當地政府果斷處置,危巖影響區內70余名作業人員及時撤離,無人員傷亡。
為排查地災隱患、及時預警,去年籌備結婚的劉偉3次推遲了婚禮。「強降雨、暴風雪最易引發地質災害,犧牲自己的時間,為更好守護群眾安全,不後悔。」眼圈紅紅的劉偉告訴記者,做完今年最後一次排查,他就要陪著愛人回老家過年。
下山時,遠方群山飄起薄霧,新一輪雨雪即將來臨。廖學海、劉偉匆匆趕往下一個地災隱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