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海南20年建得和台灣一樣,為何分家1988?
昔日的海南曾是一座被忽視、發展滯後的「軍事島嶼」,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海南逐漸成為中國的經濟特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新名片。
那麽,海南是如何從廣東省的管轄下獨立建省的呢?為何要讓海南獨立建省呢?讓我們一起探究其背後的原因吧。
位於中國南海的海南島,雖然面積不大,只有3.54萬平方公裏,甚至比青海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還要小,但在歷史上卻有著獨特的重要性。
早在漢武帝時期,海南就被設立為郡縣,但由於交通不便,海南長期被視為「流放地」。然而,到了明朝時期,海南島開始受到國家的重視,被劃歸給廣東省管轄,成為廣東省最南部的一片土地。
隨著海南島的開發,越來越多的漢人開始在這裏居住。盡管海南的歷史並不被廣泛認識,但它的地位和影響力不容忽視。
據海南島的數據顯示,明清時期有超過240萬的外地人移居到此,為海南島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同時也為海南島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以及南海周邊國家相繼成為殖民地,海南島便成為了中國海防前線的重要據點。在清朝時期,張之洞已經認識到海南島是廣東乃至整個中國的屏障之一,他積極加強了海南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海防建設,例如,他在海南島修建了12條大路等。
這些措施在客觀上推動了海南島的經濟發展,也為後來海南省的規劃打下了基礎。
在歷史上,海南島首位提出獨立建省的人是海南人潘存。他認為只有獨立建省才能更好地利用海南的地理優勢,抵抗外敵入侵。
然而,由於當時清政府和整個中國都在風雨飄搖,戰亂不斷,無暇顧及海南獨立建省的問題。因此,直到新中國成立,海南都未能實作獨立建省,只是成為了"特別行政區"。
在1950年海南解放後,原有的海南特別行政區被撤銷,海南島再次並入廣東省的管轄範圍。同時,中央政府意識到海南作為海防前線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冷戰的國際背景,決定將海南的所有建設以國防保衛為首要目標。
由於長期的重工業建設缺失,海南的發展主要依賴農業經濟和微型輕工業,因此,海南島的經濟發展一直相對緩慢。
海南解放後的數據顯示,從1952年到1987年,海南島的農業產值從2.57億飛躍至26.83億,工業產值則從0.42億猛增到19.2億。
當時,由於廣東與海南島之間只能透過輪渡,交通極為不便,海南島的整體發展水平甚至不及內地的農村地區。當全國都在迎接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時,海南島顯然無法跟上中國經濟的步伐。
然而,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洞察到了這一問題,於1980年在北京主持召開了關於建設海南島的專項座談會,開啟了海南島發展的嶄新篇章。
鄧小平用20年的時間,將海南打造成了中國的熱帶寶島,面積與台灣相近。1980年夏天,國務院總結海南島30年的發展經驗,指出海南島的開發價值。
1983年,中央再次提出要加快海南島的建設,並指出這有利於鞏固南海國防、促進台灣回歸、加強民族團結。這些措施推動了海南社會經濟的發展,吸引了無數大學生湧入海南,參與到海南的建設之中。
曾經,海南是大學生眼裏的「下放地」,但現在,海南是「開放地」,種植了大量的熱帶經濟作物,港口建設也同步啟動。
海南的前途一片光明,事實也確實如此。
1984年元月,鄧小平南巡考察經濟特區的開放和發展狀況,倡議進一步開放港口城市,實施特殊的開放政策。他預示性地提出:「海南島經濟發展到台灣的水平,這是一個重大成就,應當用二十年時間完成。」
這句充滿遠見的話,為海南島的建設帶來了深遠影響。在這一方針的引導下,海南撤銷行政公署,設立「海南行政區」。
雖然此時海南仍隸屬廣東管轄,但事實上,它已經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盡管鄧小平提出了一些問題,海南的行政區劃和開放程度都存在弊端。為此,港商建議將海南島劃為特別行政區,由港商進行投資開發。
然而,國家認為這個方案與「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模式不符,且海南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具備可行性。於是,谷牧同誌開始研究新的海南發展方案,最終決定將海南島獨立建省、撤銷自治州、省直接領導縣,並將其作為經濟特區來發展。
鄧公對此表示完全同意,並且興奮地說,海南島擁有豐富的鐵礦、石油和天然氣,還有一種熱帶副熱帶作物,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正如鄧公所說,海南島的石碌鐵礦儲量達到近4億噸,占全國富鐵礦儲量的71%,並且是一種低硫、低磷、微錳的優質礦。
僅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采了近400萬噸,供給給全國60多個鋼鐵廠使用。此外,南海的三大油田中,有兩個就位於海南島附近。
開發海南島,不僅可以利用天然氣推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還可以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源。因此,海南島的開發計劃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原來「汽車倒賣事件」是海南辦成經濟特區的「功臣」,劉劍鋒回憶說,海南起初發展情況有些混亂,利用錯誤做法進口了大量汽車進行倒賣。
雖然此事影響惡劣,但也同樣給當地上了一堂「寶貴」的市場經濟課,加速了海南的改革開放行程。1988年,鄧公還特地針對海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開了座談會,並派出專家到海南實地考察,寫出了一份【海南經濟發展】戰略報告。
根據調研結果,鄧小平做出了海南省「多元並舉」的重大決策,這一策略對於海南省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海南省是唯一一個以旅遊業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省份,這再次證明了鄧小平的遠見卓識。
雖然上世紀90年代海南曾出現過房產泡沫破裂的危機,但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海南省成功清理了遺留的爛尾樓,恢復了經濟秩序。
海南環境的封閉性導致其房地產發展潛能有限,無法真正推動海南經濟的繁榮,而其他方面的進展也相對滯後。但是,旅遊業成為了海南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柱。
鄧公曾有一個宏偉的構想,希望海南能對標「亞洲四小龍」以及東南亞航運市場,但由於當時人們並未意識到這將對海南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所以這個對外開放的機會最終被錯過。
幸運的是,在2018年海南省辦特區30周年之際,海南又傳來了一個好訊息:海南島將建成「自由貿易試驗區」,這為海南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作為全國唯一的全省範圍建設自貿港的省份,海南已經成為了對外開放的新名片。未來,海南將緊緊抓住新時代的機遇,不斷擴大開放,加強經濟建設,實作曾經對標「亞洲四小龍」的宏大夢想。
雖然目前海南在經濟方面與台灣仍有差距,但隨著海南的進一步開放,利用外資規模的擴大,以及全省經濟的企穩回升,我們有理由相信,海南的發展前景將更加美好。
參考資料:海南日報【大特區論壇:鄧小平十分關註海南的開發建設】中國青年報【中國最大經濟特區誕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