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島內選舉亂糟糟 不變的只有這個!丨灣區望海峽

2024-01-15新聞
這是【灣區望海峽】的第32期
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及民意代表選舉結果於13日晚間出爐,計票結果顯示,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當選台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台灣地區立法機構113個席次中,中國國民黨獲得52席,民進黨51席,台灣民眾黨8席,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者2席。
選舉後台灣政治格局被改變民進黨不再「一黨獨大」
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方面,民進黨正副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四成的得票率獲選,成為了繼陳水扁之後第二位票不過半、不能代表主流民意的台灣地區領導人。侯友宜、趙少康的組合在選戰中惜敗,但國民黨在立法機構民意代表選舉中拿下了52個席位,成為立法機構第一大黨。有評論表示,賴清德剛剛當選就成了「跛腳鴨」,執政、行政、立法之間的關系相對混亂。同時,從這次選舉三組候選人的得票率來看,台灣地區政治格局藍綠兩黨長期競爭的格局被改變,未來呈現出「三黨不過半 三黨大亂鬥」的局面。
對此,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在直新聞【展望台海】深度對話節目中,對本次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投票率進行了分析,給出如下觀察。
一是,民進黨「一黨獨大」「為所欲為」的政治格局被徹底改變。與過去蔡英文的「全面執政」不同,民進黨在立法機構選舉中所獲得的席次沒有過半,在野黨的力量能對賴清德形成強有力的制衡。不僅中國國民黨在立法機構所獲得的席次高於民進黨,同時民眾黨也獲得8席,能夠起到關鍵少數作用。
二是,希望下架民進黨的選民超過六成。此外,從前年「九合一」選舉以後,台灣的民調始終顯示有將近六成選民「希望下架民進黨」,或者是「不希望民進黨全面執政」,後一目標基本實作。同時也可以預料將來賴清德執政以後,會是困難重重。
三是,網絡時代改變了傳統的「北藍南綠」傳統政治格局,由於網絡無邊無界,因此能夠迅速地把南北都協調起來。中國國民黨在侯友宜和盧秀燕擔任市長的新北市、台中市兩個選區的得票率上並沒有占據優勢,「北藍南綠」歷史形成的傳統格局現在似乎也被改變了。
內外交困 「‘台獨’金孫」賴清德能做的其實不多
賴清德一直以來都「標榜」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而其副手蕭美琴也是「台獨」頑固分子,有輿論憂慮「雙‘獨’組合」上台之後,是否會進一步加劇兩岸之間的緊張局勢。對此,廈門大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在直新聞【展望台海】深度對話節目中說,可以明確的是,賴清德上台接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職務後,兩岸關系一定會面臨一個非常緊張的時期,但兩岸和平統一的大勢不會改變。
面對賴清德執政後可能帶來的兩岸局勢風險,劉國深表示,大陸方面一定要堅定地在兩岸和平統一問題上做出實力的展現,展示出大陸有能力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圖謀的實力。而賴清德雖然以「台獨」來「自我標榜」,也不意味著其可以在相關話題上,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為所欲為。
劉國深進一步指出,賴清德的「台獨」炒作,由於面臨內外夾擊,難以落到實處。從內部來看,賴清德想要落實所謂「台灣獨立」,首先要跨過台灣地區內部法律的限制,即台灣地區的相關法律規定。從外部來看,對賴清德「又愛又怕」的美國,也多次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
劉國深指出,即便是「‘台獨’金孫」賴清德在上台之後小動作不斷,也不會改變兩岸和平統一的大勢。因為兩岸的領土沒有分裂、主權沒有分裂,兩岸民眾從未把對方當做「外國人」來看待,所以兩岸就是同屬一個國家。而台灣地區的領導人,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人上台,抑或柯文哲執政,面對台灣地區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與大陸坐下來好好談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即便分歧一時間難以徹底解決,與大陸之間保持某種共識、保持共同目標,有利於營造比較和平、穩定、安全的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因此,兩岸之間如何能夠更好地融合,將是未來所面臨的更大課題。
劉國深表示,兩岸交流目前一段時間看似已經達到了相當頻密的、經貿互相依存的程度,但其實還不夠,我們要繼續「咬住青山不放松」,要繼續堅持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盡管政治效應會相對滯後一段時間才展現出來,兩岸最終還是要生活在一起的。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於13日晚就中國台灣地區選舉結果發表評論稱,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無論台灣島內局勢怎樣變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基本事實不會改變,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分裂、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立場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普遍共識和穩固格局不會改變。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我們相信國際社會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理解和支持中國人民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爭取完成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深刻揭示了新時代10年對台工作最鮮明的特征是牢牢掌握兩岸關系主導權、主動權,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重要的啟示是統一的時、勢、義始終在祖國大陸這一邊。
台灣問題背後的中美馬拉松式競爭迎來轉折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次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前夜,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華盛頓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會談。中美高級官員在台灣議題上的再一次雙向溝通,引發了廣泛的關註。而台灣地區選舉結果出爐後,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月13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可以說,台灣問題的背後是中美兩國綜合實力的較量,並且是一個比意誌力、綜合實力、耐心、智慧的馬拉松式的比賽。
有訊息稱,本周稍早時候,白宮宣布將在台灣地區選舉結束後,派遣一個非正式代表團「登台」。對此,廈門大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表示,美方此次派出的代表團雖然是以「民間」的名義,但其所肩負的使命是進一步管控好台海問題,同時希望與中方做相關的溝通。
劉國深進一步預測,美方派出所謂「代表團」在島內溝通,肯定也會派人到大陸來。而這對於中美雙方而言,也是一個就台灣問題進行溝通的機會。中方希望美方面對現實,尊重中國的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只有中美關系正常了,國際社會、國際政治秩序才會更加有序。
作者丨林舒琪,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
編輯丨楊穎,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