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金祝 秦怡 實習生 劉思彤 受訪者供圖
回顧2023年,「復蘇」是民航業的關鍵詞。四川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成都航空樞紐年旅客吞吐量近7500萬人次、閬中古城機場正式通航、達州金埡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
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築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統籌開放大通道、大平台、大樞紐建設,提升在全國開放格局中的位勢和能階。其中特別提到,恢復和開通更多國際航線,構建以成都為中心的連通亞洲、歐洲、南美洲等的骨幹貨運航線網絡。
1月24日,四川省兩會期間,記者對話了多位代表委員,關註四川民航領域新動向,看四川將如何構建開放新格局,在新機遇下講好「蜀道」新故事。
圓桌嘉賓:
李漢成: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黨委書記
李涵:四川省政協委員、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執行院長
高增安:四川省人大代表,民盟省委會副主委,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喇明英:四川省政協委員,農工民主黨四川省委會秘書長,省青聯副主席
關鍵詞:人才培養
為民航業培養輸送高素質專業人才
近幾年,四川航空網絡加速布局拓展、國際國內旅遊運輸與貨郵運輸幹線支線一起發力,形成了四川民航高質素發展的新格局,為成渝地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註入了強勁活力。
李漢成
「以成都為例,2023年,雙流機場和天府機場的航空總運輸量達到7492萬人次,貨郵運輸量達到77.1萬噸,分別排在全國城市第三名和全國第六名。」李漢成說,這些成績的取得,突顯了四川經濟發展的活力,特別是成都作為西南地區、西部地區經濟的影響力、聚集力。
民航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建院68年來,一直致力於為民航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把人才培養質素作為立校強校的生命所在。「我們紮根四川立足行業、放眼國際,服務於民航業和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李漢成稱,特別是近年來,飛院堅持全面高質素發展、持續強化學科專業建設、持續推進人才強校戰略,為民航業培養輸送可堪大用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飛行人才培養形成全球影響力,成為國家品牌。」
2024年,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將加快博士點建設,天府新校區也將全面投入執行,教學資源更加完善。李漢成說,四川航空制造業優勢明顯,在下一步的發展中,還需要和川內高校一起抓住發展契機,在航空制造、航空運輸、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等方面做到產學研同步發力,把註重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培養作為推動發展的動力源。
關鍵詞:成渝世界機場集群
強化協同運作形成高效的航空網絡
「2023年四川民航領域的發展態勢令人鼓舞。」李涵說,四川通航機場旅客吞吐量的上升,不僅反映了航空運輸需求的持續增長,也顯示了四川在航空運輸領域巨大的市場潛力,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
李涵
在他看來,這一發展趨勢進一步彰顯了四川在全球民航領域的競爭實力,為吸引國際投資和促進本地經濟多元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機場的建設對當地經濟也將帶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比如,機場將加速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聯系,促進人員流動和貨物流通,助力形成更加緊密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還可以成為外資引入的重要視窗,吸引更多跨國企業在四川投資興業,推動當地產業的升級和技術創新。」
當前,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正在加速建設中。李涵認為,「機場群的成功關鍵在於各個機場的協同運作,形成高效的航空網絡。」為此,他建議,加強成渝世界級機場群與其他國際機場的合作,拓展國際航線,促進四川與國際市場的更緊密聯系。註重與航空公司和物流企業緊密合作,推動機場營運與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加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加強資訊科技的套用,推動機場數碼化轉型,利用先進技術提升機場服務水平,提升旅客體驗。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李涵說,在成渝世界機場集群加速形成的同時,四川也正全面提升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競爭力。根據2023年公布的【構建第三亞歐大陸橋國際貿易樞紐實施方案】,四川將重點圍繞建設亞歐洲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國際班列網絡集結中心、連線歐洲和東盟的國際公路貨運集散中心、發揮通道優勢擴大西向南向貿易規模等四大方面重點任務,加快打造第三亞歐大陸橋國際貿易樞紐。
關鍵詞:大樞紐建設
打造航空產業發展高地
如何統籌開放大通道、大平台、大樞紐建設?高增安建議四川打造航空產業發展高地。
高增安
高增安提到,航空產業是中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四川是中國四大航空工業基地之一,主力賽道龍頭集聚,科研創新資源豐富,可以聚焦成都都市圈打造航空核心集群,同時註重協調發展,推進民航通航能階提升。
在推動重點產業強鏈補鏈方面,高增安表示可以加快四川省無人機產業創新中心落地並對接重點企業創新中心入駐,探索「一中心兩基地」模式,支持中航無人機、騰盾科技、縱橫無人機等企業在北京、深圳等地組建工業無人機創新中心。此外,支持成飛民機等龍頭企業在民用飛機賽道拓展新研機頭、尾翼、活動翼面等領域,加快引進細分領域龍頭的「二配」和「三配」民營企業,全面提升民機配套和整合交付能力,強化產業鏈韌性。
與此同時,高增安認為,四川可以向上爭取試點開通低空物流配送航線,鼓勵低空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等公共服務以及智慧巡檢等政府履職輔助性服務拓展,不斷豐富低空經濟新業態。
「最重要的還是人才。」高增安表示,要厚植長久高質素發展根基,還要大力推動西南交通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四川大學及相關職業技術學院與飛機制造企業、航空公司、機場場站等加緊合作,共建航空工程技術中心,強化學科專業建設和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有力支撐全省航空產業高質素發展。
站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高增安提到,應當推進川渝航空產業技術創新、協同攻關、設計合作與聯合驗證等領域合作,爭取國家在川渝布局重大技術裝備試驗驗證基地。整合已規劃航空特色小鎮點位,探索結合低空消費開發短途運輸航線,實作「雙核+兩翼+多點」的網狀布局。
關鍵詞:開放新高地
高質素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
「當前,四川面向世界的通道共建、市場共育、成果共贏的開放發展新生態正在形成,但目前統籌支持力度不夠、沿線各地區互聯互通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仍然制約著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素發展。」今年,喇明英帶來了農工黨四川省委會的一份集體提案,聚焦如何高質素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向西開放新高地。
喇明英
「我們的建議剛好響應了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關註。」喇明英建議,要前瞻布局強統籌,協同沿線合作「大聯動」,積極融入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她舉例,要對骨幹要道、重要樞紐城市規劃進行超前謀劃,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融入沿線地區城市規劃,強化區域、產業、投資、環保等政策協同,推進通道建設與地方發展規劃的有機銜接。
同時,加大政策紅利「含金量」,建議聯合「13+2」省市區共同爭取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資金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和政府專項債券的支持範圍,爭取成都鐵路港、瀘州港、宜賓港升級為國家級開放口岸,將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至成都、瀘州、宜賓等沿線港口,更好推進陸港退稅、鐵路運費下浮、一票通關等政策落地。
加強區域協調方面,她認為,應從省級層面推動,強化「13+2」省市區聯席會議協作共商作用,融入跨區域合作「大格局」。特別是加強與重慶、雲南、廣西等「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省市在產業、經貿、物流要道建設方面的互聯互動;依托新加坡—四川貿易與投資委員會等國際合作機制、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立1-2個新通道國際合作先行區,以多點開發、多向共通、多方互濟的「大聯動」積極融入全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
此外,還應推動技術標準國際化。喇明英表示,這樣可以提升標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推進多地試點國際聯運「一單制」和「一箱制」,為提高運輸效率、營運質素提供標準化便利化服務,整體提升通道規則、制度、標準「軟聯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