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受國務院委托,審計署相關負責人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作了【國務院關於202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138個地方、部門和單位落實審計整改責任,相關部門加強協同配合,推動中國審計整改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審計整改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工作格局更加成熟,效能全面提升。截至2023年三季度,整改問題金額9570多億元,制定完善規章制度1600多項,追責問責2540多人,要求立行立改問題中有92%已完成整改,重大問題整改總體進展順利,一些長期困擾改革發展和經濟社會穩定的體制機制問題獲得有效解決。
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作為審計監督功能的關鍵環節,審計整改對於更好發揮審計監督保障作用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審計整改方面,中國基本建立起主體明確、責任清晰、履責有力、問責有效的審計整改責任機制,形成了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相結合的審計整改基本架構,部門協作日趨順暢,審計監督不斷加強,整改權威持續提升。
同時,審計整改也面臨一些短板弱項亟待補齊。比如,對發現問題原因分析不夠,源頭治理不深入,審計成果運用不到位,審計成果利用效果還不夠理想,效率仍待進一步提升等。接下來,要在系統思維、法治思維、數碼思維等方面持續發力,把相關要求貫穿審計監督的全過程,推動領導幹部規範用權和履職擔當,管好「錢袋子」「賬本子」,充分發揮出審計強大的監督功能。
增強系統思維,推動重點難點領域高效聯動。堅持審計為民,圍繞就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社保、「三農」等民生重點領域,對於存在時間久、歷史原因復雜、整改難度大的問題,建立健全協作機制,提升審計整改合力。完善審計機關深度參與紀檢監察、巡視調查、組織人事等監督常態機制。加強各類監督力量在情況通報、資料提供、線索移送、成果共享等方面的聯動與協作,持續強化審計整改成果的運用。充分發揮多元監督主體協同推進審計整改的制度優勢,凝聚更大整改效能,打好審計整改「組合拳」。
完善法治思維,以規範化推動形成長效機制。審計是一項系統工作,在揭示問題、規範管理和促進改革的有機鏈條中,應註重查問題與促整改、治已病與防未病、治當下與管長遠的法治思維、制度思維。對普遍性和典型性問題在分析體制機制中的深層次原因基礎上,既要透過整改解決當下的問題,又要立足長遠,做到舉一反三,形成治本之策。適時出台審計整改條例,對審計整改的目的、要求、程式、內容、方式方法、監督主體等內容進行系統規範,保障審計整改長行長效,增強治理效能。
突出數碼思維,激發「資訊化」動能。發揮資訊化、智能化技術功能,不斷完善監督管理電子政務平台,構建審計整改工作全國一盤棋,實作一網掌控、全流程管理。全面整合各類數據庫,實作審計與被審計主體間即時互動。完善審計整改「標準化清單」,對問題整改情況精準監督,對整改數據進行客製化統計分析,提高業務數據分析能力,實作審計整改從「最先一公裏」到「最後一公裏」的全鏈條監督。透過推動智能化發展,加快建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方位、多層次、有深度的審計整改全覆蓋體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誌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