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深度長文 | 從軍事到經濟:全面解析「俄烏戰爭」

2023-09-19新聞

前言

「能夠證明戰爭的真實社會性質,確切些說,證明戰爭的真實階級性質的,自然不是戰爭的外交史,而是對各交戰國統治階級的客觀地位的分析。」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頁。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全面爆發。俄烏戰爭堪稱是21世紀以來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場熱戰。它是以俄羅斯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和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在烏克蘭領土上的一次交手。帝國主義的政治與經濟利益支配著它們的行動。

列寧主義告訴我們,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與經濟的不平衡」是帝國主義戰爭爆發的根源。今天,只有透過列寧主義的方法,我們才能認清戰爭爆發的原因及其未來。

普京在2022年2月21日和24日分別發表了兩次重要的全國電視演講,聲稱,北約東擴至烏克蘭嚴重威脅俄羅斯的安全,這構成了俄羅斯方面防守反擊的主要原因。烏克蘭納粹化則是其中的重要推手。俄羅斯的政治目標是使烏克蘭在俄方與歐美之間保持政治中立,並去納粹化。

北約東擴固然威脅了俄羅斯的政治安全,但這還僅僅是表面原因。俄方與歐美不同的壟斷資本集團的政治與經濟利益深埋在一切外交與軍事行動的背後,規制著兩個帝國主義陣營之間的「戰」與「和」。

第一篇:俄烏戰爭的經過:2022.2-2023.9

(一)戰爭的背景

2013年底至2014年,由於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簽「聯系國協定」,暫停烏克蘭的入歐行程,並倒向俄羅斯,烏克蘭內部的壟斷寡頭及政客發動了「廣場革命」,而支持亞努科維奇的烏克蘭東部資本集團阿赫梅托夫、菲爾塔什等人倒戈,導致亞努科維奇下台。隨後,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烏克蘭東部的盧甘斯克、頓涅茲克、哈爾科夫等地發生了親俄反烏的遊行,烏克蘭內戰爆發。

親俄的烏東民間武裝與烏克蘭政府軍在烏克蘭東部、東南部等地持續發生交火。俄羅斯與歐美兩方在烏克蘭境內上演了「代理人戰爭」。烏克蘭內戰持續至2016年,隨後逐漸降溫,但從未停止。歐美對俄羅斯相繼采取制裁措施,兩大帝國主義陣營的關系向下俯沖。德、法等國成為斡旋的中間人。

2009年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等國相繼加入北約。此後8年間,北約暫未進行東擴。2017年,黑山加入北約,2020年馬其頓加入北約。北約的局部東擴與俄羅斯產生了政治上的利益沖突。2021 年,俄羅斯與美國就北約東擴問題進行了多輪談判。俄羅斯要求北約停止東擴,尤其是不能吸納烏克蘭。而美國不答應。俄美談判破裂,雙方的關系驟冷,並直接反映在了俄烏關系上。

2021年年初,俄羅斯方面不斷向烏克蘭邊境集結軍隊,並組織大規模軍事演習。2021年年底俄羅斯方面繼續在俄烏邊境與白俄羅斯增兵。而自始至終,俄羅斯政府一再否認有進攻烏克蘭的計劃。

2022年年初,北約宣布將在東歐地區增加軍事力量,以威懾俄羅斯。俄美、俄烏矛盾進一步激化。2022年2月初,歐美方與俄方分別開展軍事演習,政治摩擦日益激烈。2月中旬,歐美等國政府釋出公告,警示公民撤離烏克蘭,並關閉大使館。

2022年2月17日,烏克蘭東部地區局勢惡化,烏克蘭政府軍與烏東民間武裝相互指責對方發動挑釁性炮擊。頓巴斯的戰事急劇升級。次日,烏東民間武裝開始疏散當地居民。

2022年2月21日晚,普京發表了長達一個小時的全國電視講話,正式宣布承認盧甘斯克共和國和頓涅茲克共和國。普京說道:「它(指烏克蘭)是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和精神空間的一個組成部份。……自古以來,古俄羅斯西南部歷史土地上的居民都自稱為俄羅斯人和東正教徒。」「烏克蘭基本上從來沒有一個穩定的真正國家的傳統。」「從俄羅斯及其人民的歷史命運的角度來看,列寧主義的建國原則不僅是一個錯誤,正如他們所說,它比錯誤更糟糕。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一點變得非常清楚。……布爾什維克的政策導致了蘇維埃烏克蘭的出現。」普京認為今天的烏克蘭逐漸向歐美靠攏,試圖加入北約,嚴重威脅俄方安全。因此,俄方做出了必要的反擊。演講的原文較長,朋友們如有興趣,可到知乎上搜尋,有網友將該演講稿轉譯並刊載在知乎中。

普京對烏克蘭獨立主權國家的地位發出了質疑,這一言論在世界上引起了廣泛的爭論。許多人將普京的此次發言與當年日本侵華時的日本官方輿論進行了對比。二戰期間的日本陸軍將領、南京大屠殺的主要指揮官松井石根曾說:「我總是堅信中日兩國之間的沖突是所謂‘亞洲家庭’兄弟間的爭吵……這就像是兄長在長時間忍耐後痛打其年輕而又桀驁不馴的弟弟一樣。這一行動是使中國恢復理智,不是出於仇恨而是出於愛。」

普京對烏克蘭的獨立和國家主權做怎樣的評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俄烏戰爭的爆發已成為必然。當天晚上,俄羅斯軍隊進入頓巴斯地區,宣布執行「維持和平任務(peacekeeping mission)」。

2022年2月22日,俄羅斯議會授權普京在俄羅斯境外使用軍事力量。23日,俄羅斯撤離在基輔的駐烏克蘭大使館。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澤連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並宣布烏克蘭進入戰時狀態。就在當天,俄羅斯對烏克蘭各地的軍事指揮中心實施打擊,烏克蘭國民衛隊的司令部被摧毀。

戰爭開始。

(二)戰爭第一階段(2022.2-2022.8):俄攻烏守

俄烏戰爭開戰之初

俄羅斯方面透過三個方面進攻烏克蘭,分別是北部戰線、東部戰線和南部戰線。

北部戰線借道白俄羅斯南下,直取烏克蘭首都基輔;

東部戰線從頓巴斯地區出發,向西推進;

南部戰線從克里米亞、烏克蘭東南部出發,向北進攻赫爾松、馬里烏波爾、敖德薩等地。

1. 北部戰線

在北部戰線,俄軍的主要目標是直取烏克蘭首都基輔。戰爭主要發生在基輔州和蘇梅州兩地。由於戰爭的緊迫性和時局變化的突然,很多戰爭謠言傳播較廣,比如俄軍將在1小時22分內擊潰烏軍,俄軍在24日當晚就占領基輔等等。

事實上,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在基輔戰線,俄羅斯軍隊從白俄羅斯南下,在2月底初步控制了切爾諾貝爾及其周邊地區。隨後俄空降部隊出發,企圖占領基輔附近的機場,並與烏克蘭方面發生激烈交火。俄羅斯軍隊繼續從西北向基輔推進,到3月5日占領了布恰、霍斯托梅爾和沃澤爾等地。

烏克蘭北部地圖

基輔作為烏克蘭首都,武裝力量較為密集。烏克蘭方面在3月16日發動反攻,並逐漸擊退俄軍。俄軍無法在基輔方面取得速勝。3月25日,烏克蘭政府軍反攻奪回了基輔東部和西部的幾個城鎮。俄軍逐漸撤退。由於俄軍並未進入基輔,隨後對基輔實施了導彈襲擊和轟炸。

到4月初,俄軍基本從烏克蘭北部撤離。4月底,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存取基輔。聯合國秘書長的到訪基本證明基輔及其附近的安全,俄軍撤退的情況屬實。

布查鎮

在俄烏交火的北部戰線上發生了著名的「布查鎮事件」。2022年3月12日,俄軍從北向南占領了布查鎮。隨後俄軍與烏軍圍繞該地產開了激烈的拉鋸戰。3月31日,烏軍基本收復了布查鎮。4月2日,前線新聞報道到,布查鎮的街道上到處都是屍體,約500具,大多屬於平民。該事件被稱為「布查鎮屠殺」。國際社會一邊倒的譴責俄軍在布查鎮實施的針對平民的屠殺,俄軍方面則加以否認。戰爭的殘酷在此處暴露無遺。

在北部戰線的蘇梅州,戰爭持續到了5月份。

2022年2月24日,俄軍進入蘇梅州。烏軍與俄軍在此處激烈交火。同一天,俄軍挺進蘇梅州的西北部切爾尼戈夫州並圍困其行政首府。2月25日,俄軍占領了距離俄烏邊境90公裏的科諾托普市。隨後烏軍撤出蘇梅州。巷戰持續到3月初。由於俄軍推進吃力,損失較重,不得不在3月中旬重新集結和補給。烏克蘭方面從3月23日開始組織反攻,並與26日收復該城。隨後烏軍繼續挺進。4月4日,蘇梅州州長德米特羅·日維茨基(Dmytro Zhyvytskyi)表示,俄軍已經基本結束蘇梅州,殘部仍在和烏軍交火。

僅僅兩個月,北部戰線便宣告結束,俄軍沒有達成戰略目標,烏軍守住了北方邊境,尤其是守住了基輔,使俄軍甚至未能進入。

北部戰線的變化

整個北部戰局的經過凸顯了俄軍的驕傲自大。俄軍以為可以透過閃電戰的模式直接擊潰烏軍。而事實上,烏軍及烏民眾的防守意誌較強,俄軍遭遇了激烈的抵抗,最終完全撤退。

俄軍不得不改變戰略,收攏戰線,將力量集中在俄方占據優勢地位的東部和南部。

2. 東部戰線

在東部戰線,俄軍的目標是擴大頓巴斯地區的占領面積,並向西向南發展。

烏克蘭東部

2022年2月25日,俄軍試圖占領距俄烏邊境最近的重點城市哈爾科夫。3月17日,俄軍占領伊齊烏姆,隨後在該城市附近與烏軍展開激烈交火。4月7日,俄軍在伊齊烏姆、斯洛維安斯克、克拉馬托爾斯克等城鎮周圍重新集結,並將北部戰線的部隊集中到該戰場附近。俄軍雖未能占領哈爾科夫,但包括伊齊烏姆、庫皮安斯克和巴拉克利亞在內的其他主要城市被俄羅斯軍隊占領。楚胡伊夫市於2月25日被俄羅斯軍隊占領,但於3月7日被烏克蘭軍隊奪回。在伊齊烏姆、楚胡伊夫一帶,烏軍與俄軍展開反復的拉鋸戰。

戰爭在2022年的3-4月份十分密集,隨後有所緩和。並於5月下旬再次升級。

2022年5月24日,俄羅斯軍隊占領了斯維特洛達爾斯克市。6月20日,根據報道,俄軍繼續加強對北頓涅茨克的控制,並占領了城市周圍的定居點。7月3日,俄羅斯國防部聲稱利西昌斯克市已被俄羅斯軍隊占領。7月4日,英國【衛報】報道稱,俄軍將繼續從盧甘斯克州出發,進攻頓涅茨克州的斯洛維尼亞斯克市和巴哈穆特市。

2022年7月8日,維塔利·甘切夫(Vitaly Ganchev)聲稱,哈爾科夫是俄羅斯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計劃透過全民投票將哈爾科夫並入俄羅斯聯邦。維塔利·甘切夫是烏克蘭哈爾科夫州人,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投靠俄羅斯,被烏克蘭稱為「叛徒」。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此人擔任盧甘斯克政府的重要領導人。此事隨後引發了更廣泛的爭論。

俄烏戰爭的東部戰線情況

總之俄軍在東部戰線上取得了相對有效的進展,其占領面積從盧甘斯克和頓涅茲克部份擴充套件到哈爾科夫部份。

3. 南部戰線

除東部戰線外,俄軍在南部戰線也有所突破。其南部戰線的主要目標是擴大南部占領區,並與東部戰區相聯系,形成東部-南部相連線的一體戰線。

南部戰線的主要戰場

俄軍南部戰線的根據地是克里米亞和俄羅斯的羅斯托夫州。2022年2月24日,俄軍控制了北克里米亞運河。2月26日,俄軍圍攻馬里烏波爾,並向東移動,使戰線連線到俄方控制的頓巴斯地區。俄羅斯海軍開始對馬里烏波爾以西70公裏的亞速海海岸發動兩棲攻擊。3月1日,俄羅斯軍隊襲擊了梅利托波爾和附近的城市。3月2日,俄軍在赫爾松戰役中取得勝利,這也是俄軍在攻入烏克蘭境內後占領的第一座重要城市。

隨後,俄軍重點進攻馬里烏波爾。3月14日,馬里烏波爾遭受俄方的導彈襲擊,俄方轟炸基本摧毀了該座城市的大部份建築。3月18日,馬里烏波爾已被俄軍完全包圍,戰鬥蔓延至市中心。在馬里烏波爾抵抗俄軍的便是著名的亞速旅。3月24日,俄羅斯軍隊進入馬里烏波爾市中心。

4月3日,俄軍從北部戰線撤退後,進一步擴大了對烏克蘭南部的進攻,對敖德薩、尼古拉耶夫和扎波羅熱進行了轟炸。4月8日,俄羅斯導彈襲擊了克拉馬托爾斯克市的火車站。4月10日,導彈摧毀了第聶伯羅國際機場。4月11日,俄軍部份機械化部隊從哈爾科夫向南部署到伊齊烏姆,企圖將東北戰線的部隊向南部署,與南方戰線相聯系。4月13日,俄羅斯軍隊加強了對馬里烏波爾亞佐夫斯塔爾鋼鐵廠以及留守在那裏的烏克蘭國防軍和亞速旅的攻擊。4月18日,馬里烏波爾的大部份被俄羅斯軍隊占領,俄羅斯南部戰線與東部戰線相連線。

5月10日,烏軍開始采取軍事行動,同敖德薩附近的俄軍交火,並組織南部戰線的抵抗。由於馬里烏波爾的陷落,俄軍東、南兩條互相聯系,而俄軍的重心顯然放在東部戰線。5月22日開始,東部戰線的交火再次加緊。

7月初,俄軍在南邊占領扎波羅熱核電廠。期間圍繞該核電廠發生了多起爆炸。社會各界高度警惕核泄漏的風險。8月19日,馬克龍和普京通電話,就核電廠事宜展開協商,力圖避免核事故發生。

南部戰線的戰況變化

俄軍在南部戰線自2月底至8月的進攻比較順利,尤其是馬里烏波爾一戰,俄軍獲得了較大的進展,並俘虜了亞速旅多達1000多人,包括亞速旅的主要領導人。俄軍基本實作了東部戰線與南部戰線相連的戰略目標,並積極向北推進。

4. 總結

俄烏戰爭的第一階段真是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一貫以強大的姿態展現在世人眼中、甚至被認為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擊潰烏軍的俄羅斯,竟然在第一階段的戰爭中僅僅取得了部份戰果,甚至在北部戰線基本失敗。作為軍事強國的俄羅斯在這一刻被揭開了虛弱的面紗。它並沒有如想象中那麽強大。但是俄軍依然較為強大,烏軍單獨依靠自身的力量難以直接與俄軍抗衡。

從俄軍進攻的方向來看,俄軍戰略目的模糊。北、東、南三線作戰,在前期未突出作戰重點,戰事不利是必然的。5月份俄軍調整戰線,在南方和東方取得突破後,東南兩線相連,基本達到了戰略目標。

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的最有效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大量依靠歐美的軍援。烏克蘭的武器裝備水平、武器庫的儲備均遠不及俄羅斯。透過歐美等方面持續不斷的軍援,烏軍補充並更新了武器裝備,並為接下來第二階段的反攻提供了物質條件。二是依靠人民戰爭。自2014年內戰爆發後,烏克蘭的民族主義思潮快速崛起。在過去,烏克蘭還與俄羅斯在歷史和民族感情上有諸多淵源與聯系,這一層關系為俄烏之間披上了一層含情脈脈的面紗。然而,頓巴斯戰爭極大地激起了烏克蘭民族主義的思潮,亞速營的產生可以視為其中的一股極端。2022年的俄烏戰爭更是將這一思潮推向頂峰。俄羅斯與烏克蘭徹底敵對,並作為入侵者出現。烏克蘭國內大量平民因此死亡,數百萬人作為難民逃離烏克蘭,前往中歐、西歐和南歐避難。在俄占區,烏克蘭平民襲擊俄羅斯軍隊的事件屢見不鮮。烏克蘭資產階級政府在輿論上不斷宣傳保家衛國的思想,但是並沒有很好的對烏克蘭社會形成一定的組織。實際上,烏克蘭政府本身也缺乏對社會的掌控力度。烏克蘭平民自發進行松散的反抗活動成為俄烏戰爭中的一個現象。同時,大量誌願兵組織也如雨後春筍般建立。

(三)戰爭第二階段(2022.9-2022.11):烏攻俄守

自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烏克蘭方面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反攻,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結果。

1. 東部戰線:哈爾科夫反攻

哈爾科夫反攻成果

2022年9月6日,烏克蘭軍隊從巴拉克利亞附近開始,在哈爾科夫地區發動突然反攻。9月11日,俄羅斯已從之前占領的哈爾科夫州大部份定居點撤出,包括伊齊烏姆、庫皮揚斯克和沃夫昌斯克。到9月18日,俄羅斯軍隊僅占領了哈爾科夫州奧斯基爾以東的一小片地帶。

由於俄軍在哈爾科夫州的快速潰敗,俄軍前線吃力,急需增員。9月21日,普京宣布在俄羅斯進行部份動員。當天,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表示,俄國防部將強制征召30萬名預備役士兵入伍。

隨著哈爾科夫州的失利,在9月下旬,俄方緊急準備在俄占領區組織公投,並吞並頓涅茲克、盧甘斯克、赫爾松、扎波羅熱地區。9月30日,普京在俄羅斯議會兩院發表講話,宣布吞並上述四個地區。

烏軍繼續向東推進。

2022年10月3日,俄軍從尼日切索隆、皮德利曼、尼日尼亞朱拉夫卡、博羅瓦、希基夫卡等地撤離,烏克蘭當局重新控制了幾乎整個哈爾科夫州。但烏軍也暫時失去力量繼續向盧甘斯克和頓涅茲克進攻。

2. 南部戰線:赫爾松反攻

此前,俄軍於3月2日進入赫爾松州。在占領赫爾松州後,俄當局在當地學校中引入俄語課程,將互聯網接入俄羅斯,頒發俄羅斯護照,流通盧布,進行其他的占領措施。

2022年7月初,俄軍已經基本控制了赫爾松州的95%、扎波羅熱州的70%、尼古拉耶夫州的10%。

2022年8月29日,澤連斯基宣布在東南部發動全面反攻。

赫爾松反攻成果

9月12日,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軍隊已從俄羅斯手中奪回了南部和東部總計6000平方公裏的土地。到11月9日,國防部長紹伊古命令俄羅斯軍隊從第聶伯河西岸及赫爾松市撤離,轉移到第聶伯河東岸。11月11日,烏克蘭軍隊進入赫爾松,俄羅斯完成撤軍。第聶伯西岸由烏軍收復。

俄軍丟掉西岸與赫爾松市導致俄羅斯國內的親戰人士的不滿。他們批評普京政府的能力,對普京在開戰前所許諾的將會在極短時間內結束戰鬥表達質疑。俄羅斯後方不穩。普京素來以塑造俄羅斯民族主義乃至沙文主義的態度出現,然而此刻也逐漸受到了民族主義的反噬。

3. 總結

在第二階段,烏軍整體呈現出強勁的進攻能力,透過哈爾科夫反攻和赫爾松反攻,部份地收復了失地。但是俄軍依然占據烏克蘭較多領土。在東線,盧甘斯克與頓涅茲克等俄軍占領的核心地區並未受到動搖。在南線,第聶伯河東岸及馬里烏波爾等地也在俄軍的掌握中。雖然俄軍的占領面積縮小,但是東、南兩線相互聯系的戰略布置未被打破,俄軍的防守依然堅固。

在烏軍進行兩輪反攻後,較難再向俄占領區推進,而俄軍也暫時缺乏對烏克蘭發起大規模進攻的能力。11月至12月,冬季來臨,雙方進入長期的拉鋸戰中。

(四)戰爭第三階段(2022.12-2023.?):僵持階段

入冬以後,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發起了一場冬季攻勢,但這場戰役並未掀起太大風浪,攻勢陷入停滯,收獲有限。

入春以後,俄烏戰爭再次緊張起來。這次的戰場是烏克蘭東部的巴哈穆特市。在赫爾松和哈爾科夫失敗後,俄軍集中優勢兵力奪取巴哈穆特市,打破該地區持續半年的僵局。

巴哈穆特市在圖中的右下角

巴哈穆特戰役的主角是俄羅斯的僱用軍,華格納,其領導人即普裏戈任。俄羅斯的正規軍及頓涅茲克、盧甘斯克的民間武裝作為其支援。

華格納集團雖然是私人僱用軍隊,但其勢力極其強大。在2022年俄烏戰爭剛爆發時,其總兵力約不足一萬人。由於前線吃緊,俄政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動員。華格納也被俄政府準許,在社會上招募僱用兵,甚至允許其在俄監獄中招募囚犯。大約在2022年年底,華格納僱用軍的兵力增長至約5萬人以上。

2022年12月26日,烏克蘭方面聲稱,由於長期的戰爭,巴哈穆特市60%以上的基礎設施遭到損壞或摧毀。2023年1月16日,俄軍占領了巴哈穆特市附近的索萊達爾鎮,該鎮位於巴哈穆特以北20公裏處。2月,俄羅斯軍隊加強了在巴哈穆特以北的攻勢;隨後,俄方從東部和南部向巴哈穆特市進發。巴哈穆特市面臨俄方包圍。華格納軍隊作為巴哈穆特戰役的主力,發揮了極大的作用。3月4日,華格納集團負責人普裏戈任表示,除了一條道路仍由烏克蘭軍方控制外,巴哈穆特市已被俄方掌控。3月7日,難以繼續堅守的烏軍從巴哈穆特地區撤退。3月11日,英國國防部聲稱,華格納在巴哈穆特市戰況慘烈,損失較大。3月26日,華格納集團軍隊聲稱已完全占領巴哈穆特的阿佐姆工廠。該工廠對阿赫穆特巷戰來說具有較高的戰略價值。到5月初,華格納僱用軍基本占領巴哈穆特市。

巴哈穆特戰役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發生的最慘烈的一場戰爭。戰爭歷程長、各方損失大。普裏戈任聲稱,華格納自春季以來在該場戰役中損失了約兩萬人。有西方分析人士認為,該場戰役激烈程度之高,可以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凡爾登戰役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太林格勒戰役相比。

自2022年12月開始,據估算,俄烏雙方每天都有數百名士兵傷亡。

2023年3月6日,北約釋出評估意見認為,戰亡的俄方士兵數量是烏克蘭的5倍,而烏克蘭政府則聲稱俄羅斯損失的士兵數量可能是烏克蘭方面的7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3月29日出席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會議時對巴哈穆特戰役發表意見,將俄軍的傷亡情況成為「屠殺」。5月1日,白宮發言人約翰·柯比聲稱,僅在過去的五個月裏,俄軍的傷亡人數大約有10萬左右,其中死亡2萬。主要的損失來自於華格納集團。

而俄國防部則對此堅決反駁。

烏克蘭方面,俄國防部認為烏軍在2022年9月以前已經傷亡大約10萬人左右,這一數碼是俄軍的十倍。經過巴哈穆特戰役後,烏軍的傷亡人數只會更高。根據美國一些來源的估算,截止2023年8月,烏軍的總傷亡人數可能在20萬左右,其中死亡七萬,受傷十余萬人。

俄軍與烏軍均未公開自己截止當前的傷亡人數。而社會各界的估算漫天飛舞。俄軍對烏軍的傷亡數碼估算會偏大一些,反過來,西方對俄軍的上午數碼估算也是這樣。傷亡人數的多寡成為了兩個陣營的宣傳武器。

事實上,無論是俄軍還是烏軍,都絕不可能真正掌握確切的傷亡數碼。戰爭每天都在改變,失蹤、死亡等等各種偶然事件層出不窮。誰都難以得到確切的數碼,只能有估算的數碼。以至於人員傷亡究竟是歸咎於戰爭,還是「新冠疫情」,都說不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俄羅斯內的一些媒體的說法,2022年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國內的成年男子遺產繼承糾紛案件增加了2-3萬件,2023年5月巴哈穆特戰役結束後進一步增加至大約4-5萬件。這個數據可能是一個「另類」的參考數碼。但最終如何終不可知。一方面需要等到戰爭結束後的長期研究,另一方面需要人口總數的變化,進行側面驗證。

關於巴哈穆特戰役的意義,社會各級頗有爭論。畢竟巴哈穆特市本身並非是戰略價值極大的城市,在該戰役中投入如此巨大的兵力,形成如此大的損失,作用有限。即便俄軍暫時取得了巴哈穆特戰役的慘勝,也並未對整個俄烏戰局形成逆轉性的優勢。且在6月24日華格納兵變事件發生後,俄軍在巴哈穆特市再次形成劣勢。也有人認為,巴哈穆特戰役是華格納的墊腳石。普裏戈任及華格納其他領導人可以借取得巴哈穆特市的勝利而活的更多的政治地位。華格納士兵成為了普裏戈任及華格納高層的工具。也有人認為巴哈穆特市具有一定的戰略價值,其位於幾個公路的交叉點,有利於俄軍深入腹地作戰。且巴哈穆特戰役對於維護俄軍的威嚴、重振俄軍士氣,並拓展更大的戰局有利。

由於在今年6月初,華格納軍隊逐漸從巴哈穆特市撤離,俄軍接防。6月5日,烏軍展開對巴哈穆特市的反攻,俄軍變成了防守方。7月4日,烏軍在巴哈穆特市以南地區取得進展,並進入巴哈穆特市西側。俄軍遭到烏軍圍困。自7月至我寫作本文的8月底,烏克蘭方面仍在圍困巴哈穆特方面的俄軍。

東部戰線中,除了巴哈穆特戰役外,俄軍在庫皮揚斯克附近也取得了一定的戰果。雙方在盧甘斯克與頓涅茲克北部同哈爾科夫交界地帶展開激烈的拉鋸戰。

在南線,經過巴哈穆特的艱難戰役後,烏軍於今年6月在頓涅茲克與扎波羅熱交界處發動反攻。此前,烏軍與俄軍已在此處反復拉鋸。而南部的俄軍戰鬥力較強,軍隊協調,烏軍則付出了較為慘重的傷亡。從6月至8月,烏軍一直試圖在第聶伯河東岸獲得突破。雙方在此處也進入拉鋸模式。

從2023年春季至今,拉鋸戰成為俄烏戰爭的主題。雙方均無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能力。俄烏戰場成為一場消耗戰。

(五)總結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已有一年半,整個戰局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

第一階段是俄攻烏守,俄軍在東部和南部占領了烏克蘭大面積領土。烏軍取得了北部戰線的勝利。雖然俄軍在前期戰略目標不明,但烏軍依然無法抵抗俄軍的攻勢。

第二階段是烏攻俄守,烏克蘭在2022年秋季組織了哈爾科夫反攻和赫爾松反攻,分別奪去了哈爾科夫州大部份和第聶伯河西岸,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俄軍前線吃緊,不得不在2022年9月開始征兵。

第三階段是僵持階段。這一階段會持續較長時間。獲得西方援助的烏軍逐漸彌補了裝備劣勢。烏軍與俄軍在2023年春季就巴哈穆特展開激戰。最終俄軍慘勝,占領巴哈穆特市。隨後華格納撤軍補給。烏軍再次反攻。烏軍與烏軍在東線戰場與南線戰場持續僵持。雙方你來我往,戰鬥焦灼,但均無優勢徹底戰勝對方。暫時看來,戰局將會繼續在當前戰線上僵持下去。

如今,戰爭成為了消耗戰。烏克蘭方面是否還能持續不斷地獲得西方援助,俄羅斯方面是否能夠繼續支撐前線戰爭消耗,這將決定俄烏戰爭最終的走勢。

以俄羅斯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與以歐美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在烏克蘭的領土上進行角逐,而烏克蘭大地成為了廢墟。這場戰爭將深刻改變整個世界的局勢。俄羅斯與歐盟的社會經濟均因此遭受重大改變。事物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帝國主義之間的鬥爭將以政治、經濟、軍事、輿論等各種手段表現出來。

鬥爭不是平衡的,而是不平衡的。因此,僵持不是永久的,而僅僅是暫時的。

第二篇:亞速營是何方神聖

普京在發動俄烏戰爭時聲稱,俄羅斯方面的政治目標有二,一是使烏克蘭在歐美與俄羅斯之間政治中立化,二是使烏克蘭「去納粹化」。「去納粹化」這一口號針對的物件主要是以「亞速營」為代表的烏克蘭軍事組織或政治組織。

在2014年至2022年的八到九年間,亞速營作為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納粹化」標簽的主要目標,經常性地登上俄羅斯的輿論媒體中。亞速營士兵行為極端、充滿仇恨與暴力、極端排俄且極端民族主義、甚至出現了大量茹毛飲血的獵奇行為。一時間,亞速營的種種形象已經成為俄羅斯主串流媒體報道描述烏克蘭的替代品。俄民眾對烏克蘭的反感也隨之上升。亞速營成為烏克蘭的一個當代的符號。

然而,當我們深入分析亞速營的歷史及其所起的作用時,我們會發現,亞速營作為一種極右翼的文化現象、意識形態潮流,在輿論場中的作用遠遠大於其在戰場上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上看,亞速營不是一支彈頭隊,而是一支宣傳部隊。同時,亞速營的領導階層在其存續期間借輿論宣傳撈取了大量的政治資本,成為烏克蘭右翼的重要人物。亞速營則從誌願兵組織演變為統治者們的政治投機工具。

(一)亞速營的歷史

亞速營早在2014年便已經成立,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再次獲得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註。

亞速營最初僅僅是一支「誌願兵」組織。2014年烏克蘭「廣場革命」爆發後,親俄政客亞努科維奇下台並逃亡俄羅斯,烏克蘭政壇發生巨變。為保證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利益,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並默許烏東發生分裂主義騷亂。而哈爾科夫便是烏東三州之一。

在烏克蘭東部,親俄群眾及政客不滿烏克蘭在野黨以「政變」形式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並全面導向歐美,於是在烏克蘭東部舉行遊行、公投,企圖獨立。烏克蘭東部社會局勢動蕩。在此期間,親政府的烏克蘭誌願者被組織起來,成立了一支「準軍事組織」,在哈爾科夫市巡邏,維持社會秩序,並與親俄勢力對抗。

這支誌願兵組織便是亞速營的前身。其領導者是安德烈·比列茨基 (Andriy Biletsky) 。

安德烈·比列茨基

比列茨基是哈爾科夫人,1979年出生,2001年大學畢業。比列茨基大學畢業時正值社會各界掀起「反庫奇馬運動」之時。當時的政壇明星尤先科、季莫申科先後下台,他們在社會中組織力量反對時任總統庫奇馬。比列茨基頻著偏右翼的意識形態加入了反政府的政治活動,並由此被捕。比列茨基是一個政治投機客,他先後參加了多個右翼政黨活動,在27歲時就積極參選烏克蘭議員,然而以失敗告終。

2013年底至2014年,烏克蘭廣場革命爆發,比列茨基積極參與此次政治事件,並逐漸成為烏東地區重要的右翼政客。在亞努科維奇倒台、烏克蘭內戰爆發之際,嗅到機遇的比列茨基挺身而出,在其家鄉哈爾科夫市組織誌願者,以黑色服飾為標誌,也被稱作「黑人軍團」。誌願者組織遊行和巡邏,與親俄群眾發生沖突。

2014年4月,烏克蘭內戰爆發,頓巴斯地區發生交火,烏克蘭武裝部隊指揮失當、裝備不足、士氣低下,接連戰敗,難以對抗親俄武裝。地區局勢升級。

2014年4月13日,烏克蘭內政部宣布,為了應對危急的社會局勢,政府將從群眾中組織一萬人以上的民兵武裝。比列茨基所領導的該誌願兵武裝正式成立。 隨後,由於哈爾科夫市的局勢相對緩和,該組織從烏東地區被部署到烏克蘭南部,瀕臨亞速海的別爾江斯克。

別爾江斯克,瀕臨亞速海,東北部即馬里烏波爾

比列茨基和亞速營背後的資助者是烏克蘭著名資本家科洛莫伊斯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台的烏克蘭新任總統澤連斯基,也曾是科洛莫伊斯基旗下電視台的演員。科洛莫伊斯基擁有烏克蘭最大的銀行,普裏瓦特銀行。其本人在烏克蘭勢力非凡。

這倒是個有意思的現象。以新納粹主義聞名的亞速營,其背後的金主科洛莫伊斯基卻是個猶太人。事實上,比列茨基的新納粹主義信仰是假,撈取政治資本是真。

2014年5月5日,比列茨基所組建的該支民兵武裝取得番號,我們俗稱為亞速營。比列茨基也就成為了亞速營的創始人兼第一任指揮官。

隨後,亞速營被投入到烏克蘭南部的戰場上,同親俄武裝展開激戰。2014年6月13日,比列茨基率領他的部隊取得了馬里烏波爾戰役的勝利。比列茨基的威望也隨之提升。

2014年6月,烏克蘭政府方面給予亞速營的人員編制為400人。亞速營在烏克蘭內戰期間人數一直不多,僅能維持「連」到「營」級這個編制的人數。

在2014年8月至9月,亞速營轉戰烏克蘭南部和東部,戰果不俗。亞速營也因此逐漸知名。

2014年9月,亞速營進行重組,由「營級」升格為「團級」。亞速營士兵拿著寡頭科洛莫伊斯基和烏克蘭政府方面的兩份薪資,待遇很好。

在亞速營高層的運作下,亞速營的意識形態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其新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和極端民族主義思潮透過互聯網在國際上廣為傳播。

2014年10月26日,比列茨基作為亞速團的指揮官,參與烏克蘭議會選舉,以不錯的聲望當選議員。亞速團的另一成員奧列格·彼得連科也借勢當選議員。亞速團副指揮官瓦季姆·特羅揚成為基輔州警察局局長。亞速團的核心層獲得了政治回報。當選議員後,比列茨基便離開了亞速團。自此,亞速團的「比列茨基時代」結束了。但是亞速團依然在極右翼的思潮下前進。

2014年11月11日,亞速團正式被編入烏克蘭國民警衛隊,被稱為「3057軍事單位」,或「亞速特別作戰部隊」,並繼續在馬里烏波爾前線同親俄武裝展開拉鋸戰。

2015年8月,亞速團從前線撤離修整。在休整期間,亞速團組織各種活動,包括青訓營、講座等,組織閱兵,並在各種親俄武裝交火地帶出現。

從2014年至2015年,大量新聞報道陸續報到了亞速營在烏東地區針對親俄群眾實施的屠殺。具體數碼從數百到數萬不等。亞速營成為極端主義的在現實的物質載體,世界各地排斥亞速營及其意識形態宣傳亦非電洞來風。

到2017年,亞速團的規模估計有2500人。

由於烏克蘭內戰逐漸降溫,亞速團在戰場上的表現較少,直到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前,在這個空檔期,亞速團在互聯網上進行了廣泛宣傳,並形成了其所屬的極右翼意識形態潮流。

(二)亞速運動的活動與本質

在這個階段,亞速營越來越具有爭議。

一方面,亞速團以其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和保護烏克蘭居民的行動贏得烏克蘭民眾的部份認可,且符合西方帝國主義陣營打擊親俄武裝、從事代理人戰爭的意圖;另一方面,亞速團以乖張而不受約束的軍紀、獵奇的行為、納粹主義的意識形態在國際輿論中引起爭論。

在美國政壇上,就是否支援、訓練亞速團士兵,美國國會展開激烈辯論。亞速團的戰鬥固然符合西方在烏克蘭的利益,但西方也擔心納粹主義意識形態成為不可控制的力量,從而反噬在西方統治秩序本身。政治上的爭議更加拔高了亞速團在輿論場上的知名度。

雖然比列茨基在2014年10月離開了亞速團,並在2016年離開了烏克蘭國民警衛隊,但是他仍然在積極利用亞速團所帶來的意識形態紅利。比列茨基在社會上組織亞速民間運動,團結烏克蘭議會中的極右翼勢力,並同歐美其他極右翼政治組織取得聯系。這一活動被稱為「亞速運動(Azov Movement)」。

2016年,比列茨基以亞速團退伍老兵和其它亞速組織,組織了政黨「國民軍團(National Crops, 或轉譯為民族兵團、國家軍團)」。該黨有模仿希特勒納粹德國的傾向,從而提出了自己施政綱領,即強化政權對社會和經濟的控制。在外交上,該黨一面要求與俄羅斯徹底清切斷一切聯系,另一面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與歐盟。

比列茨基運作該黨與其他右翼黨派組織了極右翼政治聯盟,但在2019年的大選中一敗塗地。

2019年,因為以亞速營這一軍事組織為核心的「亞速運動」和極右翼思潮在國際上已經形成一定的影響力,Facebook依據其管理規定限制了「亞速運動」的相關輿論活動。由於政治和輿論場上的雙重擠壓,亞速運動隨後發生內訌,影響式微。

雖然比列茨基身處亞速團之外,但依舊和亞速團的指揮官等高層領導保持聯系,力圖施加自己的影響,形成軍隊與政治的聯動關系。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比列茨基與亞速營再次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把亞速團稱為納粹主義軍事組織,其實不是很準確。該團的士兵來源成分復雜,有納粹分子,有極右翼但並不支持納粹的人,有前囚犯,有投機分子。有的人文化水平不高,實際上不懂什麽是納粹主義或新納粹主義;有的人並不信仰納粹主義,僅僅覺得這很「酷」,另類,而且獨特;有的人獵奇,喜歡血腥暴力、性犯罪、虐待等。也有的人僅僅是普通士兵,或是有失業群眾。但這並不影響亞速軍事組織的高層及政客們利用該組織以攫取影響力和政治資源。

亞速團成為統治階級的政治投機工具。比列茨基等人利用它起勢,在烏克蘭謀求政治地位;普京利用它宣傳反納粹主義意識形態,鼓動俄民眾反烏;西方極右翼政客利用亞速運動潮流在國內培植右翼勢力;烏克蘭政府利用亞速營宣傳民族主義思潮,對抗俄羅斯入侵;西方帝國主義者們利用它執行代理人戰爭。

各方勢力繁紛復雜,不一而足。

(三)亞速營在俄烏戰爭中的表現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亞速團重新受到關註。

在俄烏戰爭爆發前,普京執政集團在俄羅斯內部開足馬力,將亞速營的社會形象加以宣傳,成功鼓動起俄國民對烏克蘭去納粹化的支持,對俄烏戰爭的支持。

亞速團在戰爭期間主要守備於烏克蘭南方的馬里烏波爾。在南部戰線上,馬里烏波爾成為焦點,而亞速團則被寄予厚望。

2022年3月19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向亞速團在馬里烏波爾的指揮官丹尼斯·普羅科彭科(Denys Prokopenko)授予「烏克蘭英雄」稱號。普羅科彭科也是烏克蘭武裝部隊歷史上最年輕的軍官。

雖然亞速團作為一個「象征」被西方社會和烏克蘭政府加以宣揚,但亞速團本身的軍事戰鬥力並不強大,甚至可以說無足輕重。它的輿論影響力遠遠大於它在戰場上的表現。

2022年5月,在馬里烏波爾圍城戰中,亞速團主力被俄軍俘虜,總人數大約有1000人。5月17日,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表示,困守亞速鋼鐵廠的亞速營已無條件投降。5月19日俄羅斯國防部表示,過去24小時內有771名亞速營武裝分子從馬里烏波爾的亞速鋼鐵廠走出投降。3天以來,亞速鋼鐵廠累計已有1730名武裝分子投降,其中包括80名傷員。自此,亞速團或稱亞速旅遭打了淪陷性打擊,主力損失殆盡。而在各地的其他零散支部則影響較小。

2022年6月17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在16日俄羅斯空軍使用高精度導彈摧毀了位於哈爾科夫州的「亞速營」指揮部,以及兩個烏克蘭武器庫和10個火炮陣地。

2022年9月22日,烏克蘭方面將親俄的烏克蘭寡頭維克多·梅德韋丘克(Viktor Medvedchuk,此人與普京素有交情)和55名俄羅斯戰俘移交給俄羅斯方面,以換回大約200多名烏克蘭戰俘,其中包括188名亞速團成員。在該188人中,就有亞速團的將領,丹尼斯·普羅科彭科(Denys Prokopenko)、斯維亞托斯拉夫·帕拉馬(Sviatoslav Palamar)和其他主要指揮官。俄烏雙方同意,亞速團的五名領導人將被留在土耳其,直到戰爭結束。

就在這次換俘前一天,2022年9月21日,俄政府剛透過法令,開始對國內進行部份動員,征兵30余萬人。有分析認為,烏克蘭軍方在2022年8-10月份舉行的兩次大規模反攻使俄羅斯在前線受到較大傷亡。俄軍的換俘行動和征兵行動本身是緩和前方戰場、增強後方實力的調整措施。

然而,這次「交換俘虜」的行動引起了俄羅斯國內的強硬派和戰爭支持者的爭議。因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俄羅斯政府宣稱將在俄羅斯國內對這些亞速團戰俘進行公開審判,絕對不會將之移交出去。對亞速團的重點宣傳是俄執政集團動員國內民族主義和親戰情緒的重要手段。當前線作戰不利時,俄執政集團也遭到了極端情緒的反噬。

2022年10月烏克蘭反攻結束後,俄烏雙方進入了長期的拉鋸戰。進入2023年3月,俄烏雙方在南部戰線和東部戰線上進行規模巨大的消耗戰,尤以東部戰場上的「巴哈穆特戰役」為要。俄軍的主力華格納在此以巨大代價攻取巴哈穆特市。隨後俄官方高層內部內訌發生,2023年6月24日,華格納兵變事件發生。

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亞速團的力量已經為殘酷的戰爭所檢驗,它僅僅是前線戰爭中的一個小小的戰鬥單位,對局勢並不產生巨大影響。因此,亞速營的宣傳和熱點也就漸漸過去。

但是,極右翼的社會熱潮並不因此結束。

(四)俄羅斯華格納與烏克蘭亞速營的異同

烏克蘭有著名的亞速營,俄羅斯有著名的華格納。兩者皆有其特殊性,在此,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二者的異同。

在兵力上,華格納在2023年3月時有士兵5-8萬人,主要成員是僱用兵和囚犯。很那難說華格納士兵有什麽意識形態信仰,可能以民族主義和利己主義(掙錢)為核心;而亞速團僅有千余人,其成員魚龍混雜,就像我們前邊所述的,有納粹分子,有非納粹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有囚犯,有極端派,有普通士兵,因失業而入伍的誌願兵,也有普通的愛國主義者,有投機客等等。

在戰爭上,華格納在俄軍東線屬於俄軍主力,並在巴哈穆特戰役中付出巨大代價拿下該城市;而亞速團僅僅是烏軍南線上的一個戰鬥單位,並在馬里烏波爾戰役中被俄軍俘虜。

在政治上,華格納的領導人普裏戈任在俄政壇上影響巨大,乃至成為一支勢力,與俄國防部對抗;而亞速團在政治上的代表——比列茨基——僅是烏克蘭政壇的一個中小量級的角色。

因此,在政治-軍事影響力中,烏克蘭的「亞速團」與俄羅斯僱用軍「華格納」不在同一個量級上。

如果說華格納與亞速團有相似之處的話,那就是它們都對本國政府及國防部有一定的分歧和利益沖突。

華格納在今年年初同烏克蘭政府軍圍繞巴哈穆特市展開了激烈爭奪戰。今年5月初,華格納基本占領巴哈穆特,同時被爆料損失慘重。5月2日,普裏戈任抱怨彈藥短缺。由於彈藥不足,華格納宣稱將於5月10日從巴哈穆特撤軍。普裏戈任以此為手段向俄國防部施加壓力,形成嚴重的政治後果。隨後,普裏戈任在Telegram中釋出影片。他滿嘴臟話指責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和俄羅斯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瓦列裏·格拉西莫夫向華格納提供的彈藥比所需數量少了70%。雙方關於軍需物品、戰術配合等問題矛盾巨大。5月18日,華格納集團負責人普裏戈任表示,俄羅斯正規軍已撤至城市以北570米處,這一行動暴露了華格納的側翼。華格納處於被烏軍襲擊的不利境地。華格納與俄軍配合出現較大問題。

6月10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國防部已下令,在當月底前國防部將與非官方的所有武裝力量簽合約,實際上是針對華格納,控制華格納。6月11日,普裏戈任表示華格納不會與俄羅斯國防部簽署任何合約。雙方矛盾升級到頂點。

6月24日,普裏戈任率領部份華格納士兵發動兵變,並向莫斯科進發。兩天後莫斯科方面與普裏戈任達成妥協。兵變結束。但是普裏戈任與國防部的矛盾並未解決。普裏戈任被允許以白俄羅斯為基地,向非洲發展軍事利益。8月23日,普裏戈任飛機失事而死亡。

華格納在戰爭中同國防部的矛盾螺旋上升,成為2023年俄烏戰爭中的焦點事件。

在烏克蘭亞速團這一方面,2022年3-4月間,由於亞速團在馬里烏波爾戰場上受到包圍,岌岌可危。此時正處於俄烏戰爭的第一階段,俄羅斯力量強大,尚未接收到西方支援的烏軍實力弱小。俄攻烏守下,烏軍很快遺失了南方大量領土。亞速營孤守馬里烏波爾鋼鐵廠無人救援。此事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引發了一場遊行示威,支持亞速團的群眾對烏克蘭政客的妥協、腐敗、無能、畏縮等提出強烈控訴,並指責烏克蘭政府後勤力量無能。這與華格納指責俄國防部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該場遊行中,亞速團指揮官丹尼斯·普羅科彭科的妻子也帶頭參加。

然而,華格納面對的是普京、紹伊古等人,而亞速團面對的是澤連斯基政府。華格納實力強大,且與國防部的矛盾已經極端激烈;亞速團僅僅被烏克蘭政府塑造成抗擊俄軍入侵的政治形象,本身沒有與政府對抗的實力。華格納的政治領袖普裏戈任與俄執政當局矛盾尖銳,有實力威脅俄政壇安穩;而亞速團的政治代表比列茨基則是烏克蘭政局的組成部份,政治影響力有限。

這一切都導致了最終不同的結果:華格納的領袖普裏戈任離奇死亡,華格納徹底被普京集團收編;亞速團繼續成為烏克蘭抗擊俄軍入侵的象征,被俘虜的亞速團指揮官經俄烏俘虜交換後被安置在土耳其,2023年7月澤連斯基前去土耳其將這批指揮官迎回烏克蘭。

(五)總結

作為一支軍隊,亞速團僅僅是俄烏戰線上一支不甚起眼的作戰單位,它不能影響俄烏戰局的具體走勢,不具備決定性的軍事力量。在政治上,亞速團被塑造為抗擊俄羅斯入侵的政治形象,亞速團的指揮官、前指揮官等高層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相當的政治資本;在輿論上,亞速運動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了一種極端民族主義的右翼思潮,且借其在俄烏戰爭的所發揮的作用獲得了「部份」合法性外衣。它成為整個世界範圍內極端思潮發展蔓延的一個側面,做出了不少慘絕人寰的行徑。

正如我們前文所述的那樣,在政治上,亞速團成為各方統治階級進行政治投機的工具。亞速武裝的前指揮官比列茨基等人利用它起勢,在烏克蘭謀求政治地位;普京等俄羅斯執政集團利用它在俄羅斯境內宣傳反納粹主義意識形態,鼓動俄民眾反烏和支持戰爭;西方極右翼政客利用亞速運動潮流在國內培植右翼勢力;烏克蘭政府利用亞速營宣傳民族主義思潮,對抗俄羅斯入侵;西方帝國主義者們支持並利用它在烏克蘭境內,與俄羅斯進行執行代理人戰爭。

總而言之,亞速營是帝國主義國家們在國際社會上進行帝國主義競爭時所產生的一個獨特的現象。在它們的蹂躪下,烏克蘭境內的無產者陷入了哀嚎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三篇:北溪管道究竟是被誰所炸

北溪天然氣管道(Nord Stream)是鋪設於波羅的海海底的離岸天然氣管道專案,共有兩條線:北溪1號和北溪2號。北溪1號早在2011年便鋪設完畢,隨後投入使用。俄羅斯透過北溪1號跨越波羅的海向德國輸入天然氣,而德國作為管線的終點,再由之向整個歐洲大陸輸送天然氣。

北溪2號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才開始規劃,基本沿用北溪1號的路線。因此,我們在圖中可以看到,北溪1號與2號基本平行。2021年9月,北溪2號剛建設完畢,但尚未投入使用。5個月後,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北溪2號便徹底停止使用。

北溪管道在海底的模樣

2022年9月26日前後,北溪管道發生爆炸,大量甲烷在波羅的海泄露。這不僅是嚴重的環境事件,更是嚴重的政治事件。該事件深刻影響了未來俄歐關系的走向。然而最嚴重的並不是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北溪管道被炸深刻改變了美國與歐盟尤其是與德國的關系。

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內部發生了變化。

北溪管道被美國所炸或由其指使所炸,本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正是由於社會上的不少人對復雜的政治鬥爭和帝國主義競爭的無知,他們將重大的「政治鬥爭」降低為狹窄的「偵探故事」,似乎希望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找出這個最不為人所明知的「兇手」。而不是從深刻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出發,從帝國主義國際競爭的變化出發,探尋每一政治事件的「前因後果」。

列寧在1914年5月3日的【再論政治危機】中說:

任何政治危機,不管其結局如何,都會帶來好處,這是因為它能使隱蔽的事物變為明顯的事物,暴露政治上起作用的力量,揭穿各種欺騙和自我欺騙以及空談和幻影,明顯地展示事物的真相,並且可以說是強迫印入人們的頭腦。

在今天,琢磨出某支神秘的軍事力量是怎樣避開雷達等偵測,怎樣在不同勢力之間串聯,怎樣潛入海底,怎樣實施爆破,怎樣逃離特定水域等等,毫無意義。真正的意義在於各方政治力量在北溪管道爆炸前如何處理互相的關系,在北溪管道爆炸後又將會走向怎樣新的政治格局中。

世界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與經濟利益是不平衡的,不平衡是事物運動發展的規律。而每一次政治危機都將加劇這一不平衡的關系。這是就是鬥爭的藝術。

(一)北溪一號的建設

北溪海底管道的建設根源於西歐尤其是德國的經濟需要,以及俄羅斯的能源優勢。德國與俄羅斯在工業與能源的發展上恰當地形成了互補的關系。德國本國能源相對匱乏,且在國內綠黨及環保運動崛起後,更加依賴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俄羅斯是距離德國較近的天然氣出口大國。雙方高度吻合的上下遊經濟聯系塑造了長期的政治友好關系。

世界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政治友好或政治敵視。一切政治的、上層建築的關系都根植於底層的經濟的深刻聯系。

早在1995年,俄羅斯便與德國簽訂了長期合作協定,約定俄羅斯每年向德國輸入天然氣208 億立方米。1998年,雙方進一步簽訂了新的天然氣合約,約定俄羅斯需在未來的2008年至2020年間每年增加輸氣 120 億立方米。

然而,此時的輸氣管道仍然走的是陸路。從俄羅斯出發,途徑烏克蘭、波蘭的等中間國家,進入德國。兩國不但可以收取中間過路費用,且管道的安全也掌握在兩國手中。一旦俄羅斯與波蘭、烏克蘭安全形勢惡化,則輸氣管道隨時會受到影響。

這構成俄羅斯與德國協商鋪設海底管道的政治考量。

2005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同德國巴斯夫公司(BASF)簽訂了聯合建設北歐天然氣運輸管道的合約。北溪一號步入規劃階段。該管道能使俄羅斯每年直接向德國輸送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俄羅斯與德國的關系不斷升溫,甚至在經濟上互相交叉。

2005年,德國與俄羅斯簽署了建設北溪天然氣管道的協定,北溪1號正式提上日程。

在2006年和2009年,烏克蘭與俄羅斯曾在天然氣管道的過境費用上發生嚴重爭端,俄羅斯兩次關閉了途徑烏克蘭而運輸向西歐、中歐等地區的天然氣運輸閥門。時任烏克蘭總統尤先科是親西方的政客,其在任期間與俄羅斯對抗明顯。雙方在過境費用上的爭端是表面,兩國政治爭端和勢力範圍劃分的爭端是根本。俄羅斯借切斷天然氣運輸線向歐盟施壓。兩次「斷氣」事件都發生在冬季,極大地擾亂了歐盟的生產和生活,倒逼歐盟施壓烏克蘭向俄羅斯妥協。正是這些事件的發生,俄羅斯有意與德國協商繞過烏克蘭而直接向其輸氣。

經過大約5年的拉扯,2010年北溪1號專案獲得了沿線所有國家的特許,擺平了相關國家的政治壓力,並開始施工。海底管道的鋪設並沒有很高的技術壁壘,2011年5月北溪1號便建成,其中第一條管線於2011年11月開通,第二條管線2012年10月開通。

北溪1號

北溪1號起於俄羅斯西北部靠近芬蘭的維堡,終點在德國的盧布明,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天然氣管道。除了俄羅斯與德國外,法國、荷蘭等也參與其中。

俄羅斯輸往西歐的天然氣管道總體由三部份構成:第一部份是穿過烏克蘭的多條陸路管道;第二部份是陸路管道亞馬爾線,從俄羅斯出發,途徑白俄羅斯,終點位於波蘭和德國;第三部份是海上管道北溪1號以及即將投入使用的北溪2號。2011 年北溪1號建成通氣後,該管道逐漸成為了俄羅斯向西歐輸送天然氣的關鍵路線,輸氣量逐年上升。

北溪1號輸氣情況

在2018年後期,北溪1號天然氣輸送量已經超過了俄羅斯出口至西歐天然氣總量的 40%,在2018年開始超負荷運轉。

北溪1號專案建成後為德國的工業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支持。在2014年後烏克蘭危機爆發時,途徑烏克蘭的陸路運輸管線受到嚴重威脅,德國更加依賴海上管線。在俄烏與俄美關系緊張之際,北溪1號的重大經濟作用凸顯出來。這也造就了德國與美國、波蘭、烏克蘭等國的政治分歧。

北溪1號的成功不是技術上的成功,而是政治上的成功。這造就了德國積極與俄羅斯接觸並力圖保證德俄關系穩定的重要經濟根源。默克爾任德國總理的2005年-2021年正是德國與俄羅斯關系密切的時期,也是德國工業穩定發展的時期。北溪1號以及日後的北溪2號是默克爾的重要政績,也是默克爾強化與普京之間往來聯系的現實基礎。

(二)北溪二號的建設

由於北溪1號的成功,在其建成投產的第二年,即2012年,北溪1號的聯合營運公司就啟動了增加北溪1號管道建設的評估工作,並得出結論,擴建增建工作在經濟上、技術上都是可行的,並將該專案命名為「北溪2號」。

但此時俄羅斯對北溪2號的建設並無明確的態度,畢竟烏克蘭的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相對親俄,俄羅斯暫時不擔心途徑烏克蘭的陸路管道的安危。直至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

2014年烏克蘭爆發廣場革命,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政府倒台,烏克蘭全面導向西方。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並默許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勢力進行分離主義活動。俄烏關系降到冰點。從俄羅斯到德國的陸路運輸管道受到嚴重威脅。而北溪1號還無法代替其他管線的輸氣工作。擴大海上管線輸氣業務迫在眉睫。

同時,俄羅斯也希望借能源問題進一步與歐盟捆綁,深化與德國等歐盟國家的能源關系,並借之對歐盟施加影響。

另一方面,在2014年俄烏關系、俄美關系下降的同時,西方強化對俄經濟制裁,導致俄羅斯經濟困頓。

俄羅斯GDP增速

同時,全球能源價格也經歷了大幅下降。

原油期貨價格走勢
天然氣期貨價格走勢

俄羅斯經濟高度依賴能源產業。在經濟制裁和國際能源價格下降的背景下,俄羅斯更加需要擴大能源出口,以彌補經濟損失。北溪2號管道的修建就具有了更加急切的經濟需要。

2015年1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布開始磋商北溪2號的修建工作。2015年6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宣布,將與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的6家能源公司合作,組建專案公司,投資修建北溪2號。9月,專案公司建立,各方草簽了股東協定。

北溪2號工作的開展立即遭到了東歐多國的強烈反對,尤其是波蘭、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等國。2015年11月,相關的9個中東歐國家向歐盟提出抗議,堅決反對北溪2號的建立,反對歐盟進一步加深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也就北溪2號修建問題向歐盟施壓。而俄羅斯則宣稱將進一步降低陸路管道的輸氣規模,增加透過海底運輸管道(北溪1號、2號)及土耳其路線的輸氣量。

由於美國的施壓和中東歐多國的壓力,北溪2號建設的參與方逐漸結束,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反而成了北溪2號專案公司的唯一股東。然而僅僅依憑俄羅斯方面的經濟和技術,無法完成管道建設。

經過多方磋商,在2017年,德國、法國、荷蘭、奧地利等國以名債實股的形式向北溪2號專案公司投放貸款,並給予技術支持,繞開歐盟內部的規制。

2018年,芬蘭、瑞典先後透過了施工營運特許。當年8月,北溪2號在俄羅斯的部份開始動工。而為了安撫烏克蘭,德國總理默克爾出面向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承諾,將保證烏克蘭當前的天然氣過境國的地位。

經過長期交涉,2019年年底,北溪2號過境國的丹麥最終同意在其沿岸鋪設管道。北溪2號修建事宜在歐盟內部終於順利透過。

2020年,從俄羅斯過境土耳其向中南歐輸氣的「TurkStream」也正式通氣。俄羅斯避開東歐爭議地區而向中歐、西歐輸氣的戰略布局初步顯現成效。

此時,美國政府不得不親自下場,直接對參與北溪2號建設和營運的各方進行經濟制裁。由於美國的幹預,專案公司參與方不得不撤離波羅的海的施工海域。北溪2號專案暫停了一年。

2020年年底,美國大選紛爭激烈,特朗普政府搖搖欲墜。趁此機會,俄羅斯方面再次開啟了北溪2號的建設工作。2021年7月,北溪2號的第一條管線鋪設完成。為了進一步推動北溪2號建設,臨近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出訪美國,與拜登政府交談。最終雙方達成協定,只要俄羅斯不將天然氣用作政治工具以對付烏克蘭和東歐國家,美國則不會繼續制裁各方。

終於,2021年9月6日,長達1200公裏的北溪2號建設完畢。

北溪2號

北溪2號從俄羅斯烏斯季-盧加港出發,經過波羅的海,最終抵達德國。路線安排基本與北溪1號保持一致。該管線預計未來可向德國每年輸氣550億立方米,俄羅斯輸往德國的天然氣數量將會翻倍。

2021年年底,德國政府換屆,默克爾卸任,朔爾茨政府上台。相比於默克爾,朔爾茨政府的執政基礎和外部壓力較大,在北溪2號的問題上更加退讓。隨著俄烏局勢在2021年年底與2022年年初日益緊張,北溪2號的輸氣工作暫停。

2022年2月21日,普京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承認頓涅茲克共和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俄烏矛盾一觸即發。22日,德國宣布中止北溪2號專案的稽核程式。北溪2號將長期停用。

(三)各方對北溪管道的態度

在各方立場上,德國和俄羅斯是堅定支持北溪專案的國家。

由於美國的幹預和制裁,2019年底,德國時任外長海科·馬斯在推特發文稱「歐洲的能源政策是由歐洲決定,不是美國。德國拒絕任何外部幹預和區域外制裁」。2020年接受采訪時再次表示,德國絕不是美國的第51個州,德國將會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和立場,並將堅持推進符合本國利益的政策。如果在一切事物上都受制於美國,則沒有什麽歐洲主權可言。德國外長的發言本身也反映出美國與歐盟,尤其是與德國的利益分歧。歐美陣營內部絕非鐵板一塊,相反,暗流湧動。

由於美國對參與北溪專案的企業和個人進行了制裁,德國遭到了美國的壓制。德國政界批評美國在幹預德國內政。相比於德國,法國的態度則更加溫和。因為法國有相對充足的核電供應,其能源的對外依賴度不如德國。經濟利益決定了法國不會在北溪專案上與美國強對抗。一定的經濟基礎決定一定的政治利益。

然而,在默克爾卸任後,德國新任政府朔爾茨政府對北溪專案也更加緩和,不再那麽堅定。這與朔爾茨政府的組成也有關系。朔爾茨政府本身是由德國綠黨、社民黨、自民黨組合而成。其中,綠黨與社民黨對北溪專案批評有加。德國現任政府內部的利益交錯限制了朔爾茨在北溪問題上的發揮。一切政治行動都根植於內部的利益關系。

烏克蘭以及東歐多國是反對北溪專案的主力。烏克蘭反對北溪專案非常容易理解。烏克蘭本身是俄羅斯天然氣輸往西歐的必經之路,是重要的中轉國。北溪專案繞過烏克蘭,本身威脅了烏克蘭中轉國地位,也就威脅了烏克蘭在俄歐之間的重要戰略價值。這不僅僅是一點點過境費的問題,更是重大的政治安全問題。東歐其他國家的考慮與烏克蘭類似,尤其是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國。它們擔心一旦北溪專案落地,西歐的主要國家,德國、法國,在能源問題上與俄羅斯強繫結,俄羅斯會擁有對歐盟更大的影響力。歐盟也會在眾多事務上選擇向俄羅斯妥協或合作。而夾在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幾國將成為大國利益下的犧牲品。當俄羅斯向這些國家提出政治與經濟訴求時,德法難以保全他們,更願意把它們當做交易。

與東歐幾國相比,美國的利益所在更加隱蔽,也更加重大。第一,美國不願意看到歐盟與俄羅斯經濟聯系過與密切,這將動搖美國在歐盟的利益。特朗普政府非常清楚,也非常直接,不搞彎彎繞繞的方式,直接下場制裁德國和俄羅斯的相關公司。一度造成歐美之間的利益沖突。當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著手修復與德國的關系,並在妥協下最終於2021年年底同意北溪2號專案的修建。美國以北溪專案為交易,換取德國在對華立場上與美國保持統一。

然而,這僅僅是短期的。從長期來看,美國必須反對歐盟與俄羅斯走進,核心是反對德法走進俄羅斯。

從小的方面說,美國在能源市場上與俄羅斯存在競爭關系。美國在本世紀就頁巖油、頁巖氣技術獲得巨大突破。美國本身的天然氣產量也飛速增長。美國的液態天然氣(LNG)出口迅速增長,形成美國本國的利益。美國能源產業以歐盟為重要的海外市場,必然與俄羅斯的廉價天然氣產生競爭。從2017年開始,美國對歐盟的LNG出口迅速增長。到2019年,美國對歐天然氣出口占歐盟天然氣進口量的16%。北溪2號與美國能源出口利益沖突巨大。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尤其在北溪2號被炸後,歐盟在2022年的秋冬季節大量進口國際市場上的LNG。其主要供應國是卡塔爾和美國。

從大的方面看,拋開小小的能源行業,美國需要堅決反對歐盟與俄羅斯走進。因為歐盟是美國對外資本輸出的最重要、最核心、最大量的目的地。美國在歐盟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這要求美國必須有它的政治力量對其海外資本進行保護。而這一政治力量便是「北約」。透過北約,美國實作在歐盟駐有大量軍隊,這是美國與歐盟進行繫結的最深刻的保障。這一保障起源於冷戰。然而,當蘇聯解體後,世界格局飛速變化。俄羅斯不再繼承蘇聯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也不再對外進行革命輸出,甚至其本國已經無力做到這一點。那麽,美國就不能無緣無故在歐盟駐軍。失去了駐軍的合法性,美國在歐資本也就失去了政治保證。這是美國的壟斷資產階級們絕對無法接受的。因此,東歐地區局勢緊張和歐盟的戰略安全受到威脅就成為留下美軍的最好的理由。那麽,俄羅斯必須「主動地」或者「被動地」成為威脅西歐安全的因素。在此前,這一因素一直不為美國所控制。德俄關系也因此升溫,造就了北溪1號的成功。然而,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烏關系降到冰點。烏克蘭的戰略價值為美國所重視,俄烏矛盾的螺旋上升成為最好的支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要多久,美國也必須使俄羅斯與歐盟的分歧不斷擴大,使兩方的共同點不斷縮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北溪管道受到了美國的制裁,也受到了美國的打擊。

更進一步,當俄羅斯與歐洲的能源通道被制裁,歐盟大量企業外逃至美國,造就了歐盟的衰退和美國的獲益,則是中短期內的附加之喜。

(四)2022年北溪管道被炸事件

2022年9月,在俄烏戰爭前線上,烏軍發起了哈爾科夫反攻和赫爾松反攻,在哈爾科夫州和第聶伯河右岸擊退俄軍,收復了部份失地。而俄軍則損失不小。

2022年9月21日,普京發表全國電視演講,宣布征兵30萬人,補充俄前線軍力。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22年9月26日,波羅的海的丹麥、瑞典海域發生巨大爆炸,北溪一號和二號共3條管道爆炸,數十萬噸甲烷對外釋放,堪稱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因甲烷泄露導致的環境災害。次日,歐洲天然氣價格陡升12%。

2022年9月29日,普京發言稱北溪管道被破壞是美軍所實施的前所未有的恐怖主義行為。

隨後俄羅斯要求參與對北溪管道爆炸的調查中,卻遭到瑞典的拒絕。

俄發言人佩斯科夫直截了當地說道,北溪管道被炸,歐洲與俄羅斯均將蒙受巨大損失,尤其是德國的工業將會遭到打擊。

丹麥方面不願就誰是幕後肇事者發表意見,但是承認該爆炸由「人為」導致。

更有意思的是波蘭。2022年9月27日,即北溪管道被炸的次日,曾任波蘭前外長和前國防部部長的拉多斯瓦夫·西科爾斯基(Radosław Sikorski)在推特上發文:「謝謝你,美國。」4個小時後,他又在該推文後面補充了其他推文。兩天後,即9月29日,西科爾斯基刪除了「謝謝你,美國。」這條推文。9月30日,西科爾斯基又刪除了後幾條推文。

隨後,有記者報道稱,早在2022年2月,拜登便透過媒體講到,如果俄羅斯敢發動俄烏戰爭,那麽北溪管道專案將不復存在,美國說到做到。另有美國記者刊文指出,北溪管道爆破事件是由美國指揮實施,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均有所參與。該說法隨後遭到了美國政府的嚴詞否認。丹麥調查組和瑞典調查組先後於2022年10月與11月發表調查結論,稱爆破事件為人為所致,但未指明是誰。

2023年3月27日,俄羅斯就調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形成議案送出聯合國安理會表決,俄羅斯、中國、巴西投票贊成,其余12個國家投票棄權。雖然沒有常任理事國投票反對,但是按照安理會規則,必須達到九票才能透過。因此俄羅斯方面的該提案未獲安理會透過。

在國際民間輿論上,大多數圍觀群眾認為北溪管道爆炸是由美國所為。

從政府到民間,各方輿論表現正是如此。

(五)總結

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僅僅是美國-歐盟-俄羅斯三方復雜關系下的一個具體事件。這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從國際政治鬥爭的具體表現來看,在歐美陣營內部,美國依然掌握著相當的主導權。美國處於歐美陣營的主要矛盾地位。

而在以歐美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與以俄羅斯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之間的鬥爭中,歐美陣營掌握著主動權,而俄羅斯方面處於弱勢地位。

對於美國來說更是如此。

針對俄羅斯,俄烏戰爭逐漸走向了長期的消耗戰、拉鋸戰。俄羅斯速勝的軍事目標宣告失敗,使烏克蘭去中立化的政治目標難以達成。甚至烏克蘭變得更加的「不中立化」,在戰爭中更加的倒向西方。俄羅斯在前線戰事不利,更加加重了後方執政集團的內部鬥爭。2023年6月24日普裏戈任兵變事件便是明證。不僅在統治階級中,在被統治階級中,反對現任政府的力量也越來越強大。在這些反普京集團的力量中,一些是極端民族主義者,他們不滿足於俄軍在前線的重大失利,將俄軍的受挫歸咎於普京執政集團的腐敗無能;一些是因俄羅斯受到制裁而經濟地位下滑的普通民眾,戰爭極大地消耗了俄羅斯的財政能力,雖然普京提高了養老金的支付水平,初步穩定了社會局勢,但是制裁導致經濟上的影響逐漸在俄羅斯社會上泛起漣漪。俄羅斯越是陷入這樣的境地,越是符合美國的戰略需要。

針對歐盟,俄烏戰爭徹底將俄羅斯與歐盟的關系打入冰點,俄歐合作的前景就此破滅。隨著歐盟地區能源價格上漲,德國等國的制造業將陷入中長期的衰退。部份歐盟的企業外遷至美國,使美國獲得了部份收益。當然,這是不過是蠅頭小利。更重要的是,由於東歐局勢的緊張,歐盟進一步依賴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美國長期駐軍歐盟的政治目標得到保障。美國在歐的資本輸出也更加穩定。更進一步說,俄歐經貿關系的破壞打擊了德法等國的制造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歐盟的經濟實力,也就削弱了歐盟同美國進行壟斷競爭的能力。

美國在這場帝國主義利益驅使下的戰爭中獲益匪淺。而最受打擊的,便是帝國主義競爭中的犧牲品,烏克蘭。數百萬烏克蘭無產者成為難民,湧向中歐、南歐、西歐。烏克蘭大量城市被戰爭摧毀,經濟崩潰。烏克蘭無產者作為人的權利,這種在18、19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爭取來的名義上的權利,也在戰爭中、逃難中被撕得粉碎。也許烏克蘭的壟斷寡頭們還可以逃亡海外,但烏克蘭卻成為了人間煉獄。

帝國主義者們賺得盆滿缽滿,弱小國家被欺淩地體無完膚。這就是帝國主義的時代。

最後,普京在2022年2月21日的電視講話中,將烏克蘭與俄羅斯彼此分離的現狀歸咎於列寧,歸咎於當年布爾什維克的錯誤政策。既然如此,讓我們看看革命導師列寧在當年是如何看待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

列寧在1914年3月19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夜)所寫之【告烏克蘭工人書】中說:

現在也該是我們烏克蘭工人覺醒和堅決地聯合起來同資本作鬥爭的時候了。因為我們作為工人和被奴役民族的一員,正在遭受壓迫,我們的民族被剝奪了在學校用母語受教育的權利。然而我們的敵人已經使我們也懂得了:(1)工人的解放應該是工人自己的事情;我們只有自己覺悟起來,自己組織起來,才能爭取到較好的生活;(2)只有同一切民族的工人首先是同大俄羅斯工人,即礦工、工廠工人和農業工人結成兄弟聯盟,我們才有可能找到解放的道路。 同誌們!我們的道路是:一切民族的工人結成兄弟的聯盟。任何民族主義者,無論是大俄羅斯民族主義者或是烏克蘭民族主義者,都欺騙不了我們。大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禁止使用我們的語言,從而剝奪了我們真正發展的手段,他們還在我們同大俄羅斯工人之間散布不和。烏克蘭民族主義者聲稱他們也反對民族壓迫,然而他們只不過是假裝成工人的朋友,用自己的民族主義思想來愚弄工人。 不!我們知道,俄國馬克思主義者同俄國境內一切民族中覺悟的工人聯合起來,正在爭取一切民族的平等權利。我們知道,大俄羅斯的覺悟工人並不承認大俄羅斯民族享有特殊的國家特權,而是爭取民族自決權,即俄國被壓迫民族自由建立自己生活的權利。 對工人來說,除了各民族工人在共同組織裏兄弟般地聯合起來以外,沒有別的和更好的道路。 烏克蘭工人同誌們!

(未完待續)

我是 @風雷,專註於中國經濟、國際局勢、階級分析 等 硬核分析文章 。原創不易,如果您認為有所幫助的話,歡迎您的關註。

深度長文系列

硬核分析系列

方法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