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絡中出現一段影片,眾多普通民眾齊聚韶山毛澤東同誌銅像前,齊聲高呼「為人民服務」,呼喊聲連綿不絕。聽聞此聲,心中湧起一股「淒楚」之情。
「為人民服務」原是毛澤東同誌的一篇文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它與【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一同編成冊子,民間稱其為「老三篇」,成年民眾大多人手一冊,家喻戶曉,銘記於心,甚至有很多人能倒背如流。
這三篇文章實則為改造中國社會的卓越教化之文,「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能破除「等級特權」制,動搖「利益階層」基,審視「各級官員」風,簡明扼要且接地氣,能一掃千年官僚舊習,營造全新官場氛圍與文化。
近期,一些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實作了「彎道超車」。作為常年奮戰在一線的理工科人員,我認為應實事求是,不能再嘗試大躍進式的語言和鼓動,這種歷史教訓不能重蹈,這也印證了前段文字中聞聲而悲的意境。
毛澤東同誌於 1944 年 9 月發表此著名文章,並非偶然,他洞察黨內問題滋生,以此提醒教育全黨。隨後提出「為人民服務」,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這是對全黨更高標準要求與檢視,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本質,敷衍者非我同誌。
按照這樣的檢視標準來看,如今的九千萬黨員,特別是處於各種關鍵崗位的幹部們,能否經受得住檢驗呢?!你們可曾聽到民眾在毛澤東同誌塑像前齊聲高呼「為人民服務」,這仿佛是古代的哭靈或告禦狀,是民眾表達不滿與抗議的一種方式。
這種現象的出現,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民眾的監督言論自由不暢,甚至在某些地方被剝奪。言論自由如抽象又形象的「事物」,各方看法不同解讀各異。回看歷史可知,言論自由實質是思想自由,它是國家進步、民族優秀、文明領先的「源動力」。
其盛衰皆遵循「始開明終專治」之規律,迴圈著「周期律」,從興盛至衰弱。新中國成立前,有人質疑新新中國能否走出此律,毛澤東同誌坦誠作答,共產黨人已找到方法即「民主」,並用「為人民服務」來檢視幹部落實「民主」。
在毛澤東同誌誕辰 130 年之時,12 月 16 日湖南韶山毛澤東主席銅像前的廣場上,數以萬計的民眾齊聲高呼「為人民服務」,這體現了中國普通國民對「民主」最權威的理解與認同。
民主的根基在於思想自由,主要體現為言論自由,缺乏這些便只是「空想」。西方所謂民主自由典範,對他國輸出「民主自由價值觀」,淩駕於國家民族主權尊嚴之上,是「泛民主自由至上」論,他們自己為何不落實?我們的知識階層跟風,是「思想桎梏」或「精神鴉片」,應是平台限流的重點。
對於那些所謂的敏感文字、詞匯、稱呼以及特定漢字,采取一概而論的限流遮蔽措施,甚至透過「扣帽子打棍子」的方式進行「恐嚇」式鑒定,這完全與「民主」和「自由」背道而馳。
今天扯了這麽多,其實民主自由,對於普通國民來講,最實際的就是國家政府以及各級官員,是不是落實了「為人民服務」這五字真經;現在網絡上彌漫著一種情緒,有越來越多的民眾懷念過去的年代與歲月,以及對毛澤東主席的懷念,多地民間重塑毛澤東主席雕像,這不是說民眾是想往過去歲月的「清苦」,而是感念過去歲月的「幹凈」,尤其毛澤東時代特有的中國式的「尊嚴平等清廉」,讓今天的國民更加的珍惜與懷念,這也是「民主」的一種國民感受。「為人民服務」則是全方位體現,中國式民主自由的國民感受;那問題來了,而我們的國家行政管理者們,還有多少人是按照這個「為人民服務」來履行自己的角色呢?!否則為什麽民眾會齊聲呼喚「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