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債市迎來變盤時刻 「固收+」再度受寵

2025-01-13新聞

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近期,債市整體走弱,其中短端回呼明顯,1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上周上行13BP,報收1.19%,同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7BP至1.65%,30年期國債收益率小幅上行至1.87%。

多家基金公司認為,當前,債市的基本面與資金面均出現邊際變化。基本面上,去年12月國內核心CPI回升0.4%,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超預期,兩者對國內債市均偏不利影響;資金面上,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階段性暫停在公開市場買入國債,向市場傳遞抑制利率過快下行的訊號。

一個值得關註的趨勢是,在債市利率已處低位,走強空間受限、波動可能加劇的環境中,債市進入「勝率尚可、賠率不高」階段,在純債基礎上適當配置轉債、紅利等低波權益資產成為不少資金的選擇,「固收+」策略再次受到市場關註。

基本面與資金面均現邊際變化

對於近期的債市回呼,多家基金公司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當前債市的基本面與資金面均出現了邊際變化。

基本面來看,1月9日,國家統計局釋出了2024年12月份的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其中,2024年12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11月收窄0.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好於市場預期;同期CPI同比上漲0.1%,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4%,繼續保持回升態勢。

匯豐晉信基金固收研究副總監吳剛指出,在去年12月季節性開工回落的影響下,PPI的生產分項環比與上月持平,顯示工業生產價格有一定企穩回升的態勢;同時,當月CPI偏弱主因食品項CPI下降,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繼續回升,預計未來的核心通脹在政策持續的刺激作用下有望穩步回升。

資金面來看,1月10日,央行公告稱,鑒於近期政府債券市場持續供不應求,中國人民銀行決定,2025年1月起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後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受此訊息影響,國債期貨當天開盤全線下跌。

萬家基金首席宏觀分析師熊義明表示,央行宣布暫停購買國債,主要向市場傳遞抑制利率過快下行的意圖。央行在1月3日釋出的貨幣政策例會上表示關註長期收益率變化,防範資金空轉套利,以及媒體報道的央行約談金融機構,都釋放出抑制利率過快下行意圖,這和2024年以來央行思路是一脈相承的。

浦銀安盛基金也表示,自去年12月以來,不少機構「搶跑」布局債市跨年行情。也是在此背景下,央行決定暫停國債買入,以平衡國債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緩債市收益率下行過快的趨勢,管理利率風險。

「勝率尚可 賠率不高」

具體到對基金的影響上,近期債券收益率的集體上升已經有所顯現,債券基金也隨之回呼。Wind數據顯示,超八成債券基金在上周發生了下跌,其中多只債基的周跌幅超1%。

同時,由於債市波動放大、債基凈值回撤,多只債券基金因發生大額贖回而不得不提高凈值精度。其中僅1月10日,便有5只債券基金釋出提高基金份額凈值精度的公告,拉長時間來看,2025年開年以來已有22只債券基金因發生大額贖回而調整凈值精度。

熊義明預計,短期債券市場或進入震蕩,畢竟央行短期意圖較為明顯,如果利率繼續下行,央行可能采取更多措施。從品種來看,他認為央行暫停買入國債對短期國債影響較大,但對長債的直接影響較小,因為央行去年8月開始國債買賣以來,買的基本都是短期國債,其對長債影響主要是預期層面的。事實上,之前短期限國債收益率跌幅較大,明顯和存單以及同期限國開債背離,央行暫停買入國債後,短期限國債和國開債利差或將回歸合理位置。

如果拉長時間來看,熊義明預計債券利率整體上行空間有限。一是年初配置需求較強,正如央行所說,政府債持續供不應求,央行此舉更多是為了避免加劇失衡,並非意在改變供求總格局;二是央行只是暫停購買,並未要大幅賣出;三是當前經濟處於復蘇初期,中央對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定調,決定了央行調控整體是有限度的,預計在後續經濟復蘇的過程中,包括央行在內的政策仍將繼續發力。

興銀基金固收團隊也持有相似觀點,整體來看,2025年債市在基本面缺乏較大增長動力的背景下,收益率仍將保持低位執行,但利率債供給沖擊和貨幣政策空間收斂也限制了利率下行的區間。因此,在保持組合中性久期和杠桿的同時,適當增加中長端利率債波段操作,透過交易提升收益表現或是更優的策略。

摩根士丹利基金總結指出,預計2025年債市趨勢仍在,但波動的權重明顯上升,盡管勝率尚可,但賠率不高,策略上應更好地把握節奏。

「固收+」策略再次受關註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債券基金無疑是中低風險配置的重要選擇,但在當前利率居於低位,走強空間受到限制,波動性也可能加劇的環境中,在純債基礎上適當配置轉債、紅利等低波權益資產增厚收益成為不少資金的選擇,「固收+」策略再次受到市場重視。

浦銀安盛基金建議,投資者可以采用兩大思路配置債券基金:

一是重體驗還看中短債:對於更加註重投資體驗,追求更低波動、更低回撤的投資者來說,不妨繼續關註利率風險更低的中短債基金。自中短債基金指數的基日至今,其年化波動率僅0.44%,最大回撤僅-0.50%,皆明顯優於中長期純債基金指數同期表現(年化波動率0.78%,最大回撤0.87%)。

二是爭收益關註「純債+」:對於可以承擔比中短債更高回撤,並希望爭取相對更好回報的投資者來說,則更推薦「純債+其他資產」的搭配方案,如純債+可轉債的一級債基,或者純債+股票的二級債基。這類基金在采用大部份倉位配置債券的同時,透過少部份倉位運用可轉債和股票爭取更好的組合彈性。

中金公司也在近期的研報中指出,低利率時代下,固收類基金有三大破局之路:

一是重視短久期品類:受益於短端利率補降預期,利率走低下居民存款及理財的轉移需求,疊加長債利率點位「透支」可能性所帶來的潛在回撤風險,短債基金或成為純債產品中的重要發展方向。

二是固收端、權益端與策略端增強手段:在低利率疊加「資產荒」背景下,推薦關註能夠在固收底倉以外提供增厚的產品品類,固收端建議關註QDII債基,波段交易型債基;權益端建議關註「價值紅利」以及「低價轉債」兩類增強方式相關產品;策略端建議關註場外被動債基或債券ETF產品作為Beta工具的輪動或擇時策略。

三是彈性品類迎機遇:展望2025年,投資者或將增加對於高彈性產品的關註和布局,以緊跟權益市場的上漲行情,推薦關註科技行業或成長板塊的Beta配置機會,或透過個股與轉債個券Alpha挖掘能力指標篩選「固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