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總台環球資訊廣播】;
伊朗、法國、英國、德國定於當地時間13日在瑞士日內瓦就伊核問題展開新一輪對話。這是繼去年11月底歐洲三國與伊朗重新開機核對話後,雙方的第二輪對話。
△伊朗【德黑蘭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據媒體報道,新一輪對話是為了政治解決伊核問題而重新開始的一輪外交努力。對話將以現有框架為基礎,重點討論先前協定中概述的各項條款,特別是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定。
自從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結束伊朗核問題全面協定並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後,伊朗與西方國家就核問題的矛盾不斷激化。
2020年伊朗宣布其持有離心機的數量不再有任何限制。國際原子能總署的監測顯示,伊朗在加快鈾濃縮速度。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
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環球資訊廣播采訪時分析認為,本輪對話的重點已經從此前的探討「事務性」問題轉向尋求搭建對話機制。
此前伊朗和歐洲三國更多探討的是一些具體的事務性問題,特別是對於歐洲所關切的伊朗增加離心機數量、提高濃縮鈾的豐度以及增加高濃度濃縮鈾的儲存量等問題。
隨著美國特朗普政府即將上台,以及今年下半年伊核協定中部份對伊朗的限制措施和聯合國2231號決議中的大部份內容都將失效的情況,雙方需要盡快達成新的協商機制,進一步拓展針對目前緊張局面的政治磋商空間。
當前的談判已經不再局限於問題本身,而在於如何能夠搭建一種新的對話機制,為各方就目前的分歧進行更進一步的磋商創造更好的條件。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在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1月20日重返白宮前,解決伊核問題的緊迫性日益增加,這可能是透過外交手段恢復伊核協定的最後機會。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網站報道截圖
對此,李子昕預計,考慮到特朗普上台後可能再次對伊朗實行「極限施壓」政策,伊朗和歐洲可能會在本輪會談中就未來磋商的方式取得共識。
歐洲和伊朗在核問題上都有著各自非常明確的「紅線」。歐洲絕對不能夠接受伊朗發展並擁有核武器;而伊朗最主要的訴求是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否則伊朗必然會采取強硬手段予以反制。
與此同時,特朗普將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可能會再次被擺上桌面。美國的一味示強政策讓地區局勢的發展出現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歐洲現在需要做的是盡可能避免伊朗被徹底激怒,但是也要嚴守自身政策紅線。因此本輪伊朗和歐洲有關未來磋商方式的談判應當會取得一定的共識,至少要為今後雙方進行更加有效地溝通保留必要的政治回旋空間。
李子昕認為,伊朗和歐洲方面對於現實安全的關切是促成此輪對話的重要驅動力。
在技術層面上,伊朗不太可能完全任由西方在協定內容中加入有關限制伊朗彈道導彈技術發展以及有關試驗的相關條款;而美國正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單方結束了伊核協定,目前美國國內也沒有恢復伊核協定履約的政治基礎和輿論環境。因此,想要恢復伊核協定的履約可謂難上加難。
但是各方立場敵對並不意味著不能達成新的協定。正是由於各方都有強烈的現實安全關切,這恰恰有可能讓各方在尋求新的力量平衡過程中就一些問題達成妥協。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易歆 楊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