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趙明黯然離場,是為榮耀豪賭線下失敗背鍋?

2025-01-19新聞
風雲突變,CEO趙明最終還是從榮耀出局。
前幾天雙方還在為此辟謠,如今打臉自己的同時,也讓「無風不起浪」定律,在商業領域中的含金量再次提升。
盡管榮耀手機和趙明本人,都宣稱是因身體原因辭職,但懂得都懂,這種說辭其實更像是一個敷衍卻體面的借口。畢竟,在趙明的公開信中,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不甘心和遺憾之情,異常濃烈。
正值榮耀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造,準備沖擊上市的關鍵階段,趙明在這個時候離任,顯然有些不合常理。更耐人尋味的是,從辟謠到坐實傳言也不過短短兩三天的時間,突然宣布趙明離任的同時,董事會就已經確定好接任者人選,白紙黑字寫著決定由李健接任CEO,而不是過渡期的代理CEO。
作為一家擁有20多家股東的企業,兩者分手的整個過程堪稱高效而決絕。也許因為轉折太過突然,榮耀此次靴子落地的聲音不僅震動了整個科技圈,也讓各種猜測鋪天蓋地襲來。
作為榮耀的靈魂人物,趙明之於榮耀堪比雷軍之於小米。在過往關於榮耀的報道中,趙明照片出現的頻率甚至比榮耀手機還多。榮耀和趙明之間可以算是互相成就的十年,可惜物是人非卻只用了兩三天。
雙方如此突兀地分道揚鑣,不免令人唏噓。
坊間傳聞稱趙明離職是因為與董事會產生分歧,發生了激烈的博弈。所謂分歧,很多分析都指向了一個觀點:榮耀業績不佳是導致趙明離職的主要原因。
可能這是最接近事實真相的推斷。但關於榮耀業績不佳背後的深層原因,其實更值得探究。趙明帶領下的榮耀,最近幾年過度傾斜線下零售的策略,或許才是引發這場巨變的導火索。
偏愛「線下」埋隱患
事實上,在2020年11月與華為分家之後,2021年第一季度榮耀手機迎來了最危險的時刻,市場份額一度跌至3%。但榮耀並未自亂陣腳,而是憑借多年積累的使用者基礎,以及過硬的研發行銷能力,在趙明帶領下,讓手機業務重新一點一點回暖。
與這段商業佳話同時進行的,是榮耀開始將線下零售模式當作另一只重要抓手。
作為互聯網起家的品牌,趙明和榮耀一直對線下渠道有些盲目的偏愛,甚至因此給人一種急於借此擺脫互聯網品牌的感覺。 再加上前幾年線下新零售風頭正勁,很多企業都開始布局線下,並將線下渠道作為重要增長動力。 這種風潮之下,榮耀也理所當然地開始發力線下。
到了2021年下半年,榮耀線下零售體系,專區專櫃與授權體驗店加一起已經超過3萬家,線下銷售的占比更是超過了驚人的70%。
彼時的趙明誌得意滿:「榮耀作為一個互聯網起家的品牌,能夠達到這樣的線下占比實為不易,這也說明目前的方案是比較適合榮耀未來發展的。下一步,榮耀會繼續加大授權店建設的速度。」
短期來看,趙明和榮耀賭對了。公開數據顯示,榮耀在2021年第二季度市場份額提升至8.9%,首次進入國內前五。到了第四季度,市場份額更是躍居第二,僅次於蘋果手機。
自此,榮耀開始了一路狂奔的模式。
而業內對於榮耀手機的這一策略,也多是溢美之詞,稱贊其從華為體系中脫離以後,走上了一條不錯的擴張道路。
到了2022至23年,榮耀手機已經連續兩年出貨量位居國內第二。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甚至登上了國內手機賽道的頭把交椅,形勢可謂一片大好。這些成績,給了趙明和榮耀極大的信心,越發認定重倉線下零售的正確。
直到去年,線上下零售「閉店現象」已經時有發生的市場趨勢之下,榮耀手機依舊信心滿滿,繼續選擇加碼線下渠道建設,計劃逆市新增上千家線下門店。一方面這是為上市做準備,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將此舉看作是穩固市場的最佳方式。
趙明給出的理由很充分:「我們也發現線下體驗店和旗艦店對於消費者的價值,這種購物體驗是線上所沒有辦法取代的,使用者只有體驗了,才能理解產品和品牌」。此話過後,線上零售的存在感再一次趙明被弱化。
但趙明忽略了線下零售與線上零售最本質的區別:相對於線上零售模式,線下零售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和時間,並且由於重資產的特征,在應對市場的變化方面,效率遠低於線上零售的高效和靈活性。
最致命的是,手機產業恰恰是一個充滿變數的領域,過度依賴線下零售模式的榮耀,打順風局的時候自然無所謂,可是隨著競爭對手們線上線下齊頭並進,小米華為線下不弱的同時,還在持續強化線上零售能力,榮耀在與之競爭,短板必然會慢慢暴露。
但彼時的趙明和榮耀形同一體,沈浸在發展勢如破竹的自信中,並未準確判斷風險發生的可能。
這就像一座大廈被以極快的速度堆砌而起,很多人在為之振奮而忽略了潛藏的危險。但隨著樓體的高度和重量增加,當真正的風暴降臨,大廈墻面開始出現龜裂,坍塌就已經註定了。
那一刻,曾經勞苦功高的趙明,成了站在最上面蓋樓的人。
押寶失敗吞「苦果」
榮耀的老對手小米手機雖然未曾公布線上線下銷售占比,但每次小米出新機型,都會在網上掀起搶購熱潮。再根據小米手機的總體策略和實際銷售路徑,尤其是對電商渠道的重視和行銷,可以推斷小米依舊還以線上銷售為主,或者追求線上線下相對平衡的零售模式。
這與榮耀手機死磕線下零售有很大的不同。如今,小米還是那個小米,而只顧埋頭擴張線下渠道的榮耀,在經歷了飛速上升期之後,開始如拋物線一樣逐年下滑。其過度重倉線下零售的模式,在與小米、OPPO、vivo、華為這幾家更具底蘊的廠商競爭時,開始顯得力不從心。
據IDC中國季度手機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的時候,榮耀公司在中國手機的市場份額占據18.1%,到2023年降至17.1%,再到2024年第三季度,市場份額已降至14.6%,市場地位從2022年的第二名一路降至第五位,是國內排名前5的廠商中跌幅最大的手機品牌。
這背後,一方面是線上銷售渠道的增長導致。由於榮耀手機近些年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線下渠道,所以並沒有吃到線上零售迅速增長的紅利。另一方面,隨著理性消費觀念的崛起,使用者更換手機的周期已經大大地延長,線下模式重資產的庫存壓力與日俱增。兩種變化之下,趙明和榮耀盲目加碼的線下渠道體系還未徹底站穩腳跟,便開始受到沖擊,增速放緩呈愈演愈烈之勢。
更關鍵的是,為了能夠快速占領市場,在產品研發上,榮耀采用的是「機海戰略」,即同時在賣的機型往往會有十幾款到幾十款不等。這使得榮耀手機缺乏創新與記憶點,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進店率。一旦遇到市場行情波動,相較於其他手機廠商,會有加倍積壓庫存的風險。為了解決和預防這種問題,榮耀只能選擇頻繁降價,但這種操作不但打擊消費者購買新品手機的熱情,也增大了新品上市時銷售的難度。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榮耀給到國代和省代的毛利分別為1.5%~2%、3%左右,但這一毛利率卻遠不足以承載手機的調價補差,很多經銷商表示「怎麽賣都賠錢」。再算上房租、人力以及許多看不見的成本,如此消耗之下,不論是線下渠道還是榮耀自己,都很難逃脫出上述惡性迴圈。
尤其是近兩年,隨著華為手機的強勢回歸,曾經被看作是華為平替的榮耀手機,在銷售上自然受到了影響,導致市場份額連續四季度下滑。雖然趙明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榮耀並不畏懼華為手機的回歸,但自身線下模式遇阻,競爭對手越來越強的事實卻無力改變。
這些問題就像一條裂痕,最終在趙明與榮耀董事會之間越裂越大。
由於重倉線下零售模式,榮耀在面臨問題時,並不能像線上零售那樣可以隨時進行調整應對, 只能眼睜睜地任由對手逐漸超越。作為公司戰略的負責人,這個問題自然成了趙明的「鍋」。因此,在與董事會的博弈中,即使擁有曾經帶領榮耀力挽狂瀾的功績,趙明也終究難逃出局的命運。
可以說,趙明豪賭線下的失敗,是他個人的悲情時刻,但更是榮耀的悲情時刻。如今,趙明辭任集團CEO,似乎可以輕松一下了,但榮耀面臨的挑戰還在繼續。
道總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資訊的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