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政觀長三角丨姜冬冬「由滬入蘇」履新泰州市委書記,帶來新期盼

2024-10-09新聞
空缺八個多月後,江蘇泰州市委書記一職迎來補缺。
江蘇省委組織部網站10月8日釋出訊息稱,省委決定:姜冬冬同誌任泰州市委委員、常委、書記。
10月8日,泰州市舉行全市領導幹部會議。 圖/泰州市委組織部微信公眾號「先鋒泰州」
官方簡歷顯示,姜冬冬出生於1976年,經濟學博士學位。此前他長期在上海市工作,有援疆經歷,2019年1月以來歷任上海市普陀區委副書記,區委副書記、區長,區委書記,至此次履新。
泰州地處江蘇中部,經濟發展也位於江蘇中遊:202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731億元,在江蘇13個設區市中排名第九位。進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時代,泰州雖身處長三角核心區內,卻有些不尷不尬:和蘇南地區隔著長江天塹,向西距南京直線距離120公裏左右,向東距上海直線距離150公裏左右,看似左右逢源,卻有些兩頭不靠。另外,泰州還是江蘇目前唯一沒有高鐵過境的設區市,坊間一直調侃「環泰州高鐵圈」。
當下的泰州,正在積極「向東看」,未來有望正式被納入上海大都市圈。2024年年中,來自長三角14座城市的規劃系統負責人齊聚上海,共商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其中有幾位新面孔,包括泰州。
因此,「由滬入蘇」主政泰州的姜冬冬,將如何率領這座蘇中城市突破「居中思維」,借力上海實作城市進位,在泰州引起關註。
75後經濟學博士
官方簡歷顯示,姜冬冬曾長期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靜安區招商辦副主任,靜安寺社區(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正處級),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區綜治辦主任,區委、區政府信訪辦主任,區政府信訪辦黨組書記,上海市委、市政府信訪辦副主任等職務。
新任泰州市委書記姜冬冬。 圖/泰州市委組織部微信公眾號「先鋒泰州」
此後,姜冬冬踏上援疆之路,歷任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第八批)副總指揮、克拉瑪依市分指揮部指揮長,克拉瑪依市副市長,市對口支援克拉瑪依市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克拉瑪依市委副書記等職務。
2019年初,援疆結束回到上海的姜冬冬出任普陀區委副書記,同年11月任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次年初「去代轉正」。2021年8月,姜冬冬任普陀區委書記、區長,同年9月任普陀區委書記,至此次履新。
據泰州市委組織部訊息,在10月8日下午舉行的全市領導幹部會議上,姜冬冬表示,泰州作為蘇中門戶,是江蘇聯通東西、承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自古就被譽為「水陸要津,咽喉據郡」,是一方英雄輩出的紅色熱土,底蘊深厚的風水寶地,動能強勁的發展高地。
姜冬冬表示,將倍加珍惜黨和人民賦予的厚望重托,倍加珍惜偉大時代賦予的奮鬥舞台,倍加珍惜為泰州人民服務的寶貴機會,團結帶領市四套班子領導,緊緊依靠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努力交出一份「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的高質素答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泰州新篇章。
此前擔任泰州市委書記的朱立凡,已於今年1月赴新疆工作,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黨組成員。
泰州發展期待破局
泰州位於蘇中地區,建市於1996年,西接揚州,東鄰南通,南與無錫、常州隔江相望。按理說,地處長三角核心區的泰州有一定的區位優勢,但進入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時代,卻陷入了「邊緣化」的尷尬。
泰州城景。 圖/微信公眾號「青春泰州」
向西看,南京都市圈在泰州與揚州、鎮江交界處便戛然而止,未將泰州納入;向南看,蘇錫常都市圈在長江以南抱團發展,泰州只能在北岸充當旁觀者;向東看,2022年印發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中,劃定了「1+8」市域行政區域,江蘇除了蘇錫常之外,江北的南通也在都市圈範圍內,但也不包括南通的近鄰泰州。就好比一個「凹」字形,泰州處於正上方的凹陷區內,無法「進群」,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泰州的高鐵建設,和泰州在都市圈時代的「落單」,一定程度上互為因果。
目前,泰州是江蘇唯一沒有通高鐵的設區市,穿泰州主城區而過的寧(南京)啟(啟東)鐵路設計速度僅120~200公裏/小時。泰州南有京滬高鐵、滬寧城際、沿江城際,北有徐宿淮鹽高鐵,東有鹽通高鐵,西有連淮揚鎮高鐵,數條高鐵恰好在泰州市域外圍組成了「環泰州高鐵圈」,屢遭泰州本地網友吐槽。
經濟發展上,泰州在省內的名次也有些「安逸」。2023年,泰州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731億元,在江蘇13個設區市中穩居第九位。向前看,泰州落後第八名鹽城700億左右,跨越趕超難度不小;向後看,泰州領先第十名鎮江近1500億,短時間內無降級之虞。
因此,外界難免會給泰州打上「溫吞水」、「甘於居中」、「小富即安」的標簽。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註意到,2023年2月,【泰州日報】頭版曾連續發表社論,指出要勇向高處攀、敢與強者比,堅決破除「先翻老黃歷」的慣性思維,摒棄「躺平觀望、自以為是、自我設計」的小算盤;堅決破除「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消極思想,摒棄「不擔風險、少擔任務、怕擔責任」的官油子。
還有,要解放思想,破除慣性思維,積極對標先進,堅決克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消極心態,比學趕超,始終保持發展的危機感,「吃別人嚼過的饃,踩別人走過的路,永遠不會留下自己銘印。」
如何實作破局?向東看,積極對接融入上海,或是一條重要舉措。
據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方微信公號2023年9月15日釋出的訊息,該局總工程師孫珊日前帶領工作群組一行前往泰州,共商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2024年年中,來自長三角14座城市的規劃系統負責人齊聚上海,共商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州赫然在列。這意味著,泰州未來或將正式加入上海大都市圈,結束「無群可進」的尷尬局面。
人們不免期待,作為在上海成長起來的幹部,姜冬冬將如何為泰州發展帶去新機遇和加速度?接下來泰州又將如何借力上海實作進位,徹底打破「居中」思維,同樣備受關註。
澎湃新聞記者 袁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