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有關情況,涉及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這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之後國務院層面的一個系統落實「施工圖」,也是繼央行等之後又一個宏觀調控重要部門的集中發聲。
就像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釋出會上所介紹的,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可以概括為「穩」和「進」。一方面,生產供給、市場需求都很穩,正在開展的「兩新」工作成效明顯。另一方面,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結構更趨最佳化,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經濟大省也挑起了大梁,這些都是穩中有進的體現。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期間,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中國經濟的新期待都在與日俱增。這非常正常,9月下旬以來,隨著中國高層和相關機構一系列經濟政策的密集出台,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集中顯現,股市與房地產市場的雙雙升溫就是可知可感的例項。
毋庸置疑,「做多中國」的熱情受到了「增量政策」的激發。需要指出的是,「做多中國」的底層邏輯源自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各個領域的優秀成績單。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市場潛力大、經濟韌性強等有利條件沒有改變,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趨勢依舊延續,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農業生產為糧食安全提供堅實保障,制造業投資仍處於快速增長的軌域,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高質素發展深入推進,中國經濟在各個領域和方面都給予人們以堅定信心,這也為各項增量政策的實施以及迎接改革接下來的攻堅階段奠定了紮實基礎。
也要看到,中國經濟的復雜性決定了許多政策的效果仍需要時間來顯現,尤其是在當前內外壓力交織的情況下,政策要取得良好的實效,不僅需要政府的推動,也需要全社會持續的共同努力。「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這是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最為客觀和理性的看待,也是對奮鬥在中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人們的要求。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有急浪也會遇風雨,但總在發展壯大。要將政策的短期效應轉化為長期動力,需要深層次改革的有力支撐,克服改革深水區的陣痛與障礙。這個階段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從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到內部結構調整的壓力,從技術創新的瓶頸到市場變化的不確定性,都需要我們拿出勇氣、智慧、團結精神和持續艱苦奮鬥的決心。
每一個親身參與、見證中國發展歷程的人都懂得,奮鬥精神一直是中國人應對挑戰的秘訣。中國每一次重大變革和成就背後,都凝聚著全國人民的努力。隨著宏觀政策的進一步發力和最佳化,產業升級、就業增長、金融投資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局面將逐步形成。中國經濟的故事遠未結束,奮鬥精神也將繼續支撐中國走向高質素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除了短期的市場表現,更需要的是對長期經濟前景的堅定信心,以及對高質素發展道路的持續追求。保持長遠的戰略定力和信心,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懈奮鬥,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這就是對中國未來經濟的最好投資。
距離2024年結束還有80多天,當下最需要的是全社會圍繞著宏觀調控政策的指揮棒擰成一股繩,堅定信心、真抓實幹。我們既要有完成全年經濟目標、克服經濟前行困難挑戰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同時也要有放在高質素發展和結構性調整行程中看中國經濟的系統性思維,要對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保有信心和耐心,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困難挑戰有思想準備,更要對中國經濟本身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