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千股跌停的年代,今年就指望著過年前大A能夠給我賺點給小輩的壓歲錢,現在已經攔腰斬斷,快跌的褲衩都不剩了;富貴險中求,從古至今沒有那個行業都是那麽好賺錢的了,房子被割韭菜、股票被割韭菜等。
回憶「車匪路霸,走私倒賣,武裝押運的那個瘋狂年代」轉變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現實轉變成為「今天虛擬股市的路霸」,希望能夠借鑒一點經驗,能夠轉變的這個認識。
90年代車輛運輸貨運的魔幻往事。貨車這東西我太熟了,因為我們老家那邊有煤礦,從小身邊的人跑出去基本都幹這個。
很多人想到煤礦就想到「煤老板」,覺得有礦的地方大家都很富,其實礦主賺多少錢都不會給大家分,再說那些礦主很多是江浙的。不過煤礦確實催生出來兩個行業,下煤窯和跑大車,讓大家生活有個保障。
下煤窯是個高風險高收益的活,全國各地的人都往我們那裏跑,都想下煤窯,萬一出了事,事先都有口頭約定,拿錢平事,家人們過來也不吵不鬧,拿錢走人,如果屍體找不到,就加錢。礦上為了穩定其他礦友的人心,給錢這事也不含糊。
當然了,現在已經非常非常規範了,跟我小時候完全不是一碼事。
不過平時看到最多的,還是連綿不絕的大貨車。我專門查了下,直到現在,中國主要的運輸方式還是公路貨車,從小型卡車到21米半掛大貨。它們承擔了全國陸地運輸的70%。火車主要是拉一些大宗,比如煤炭化肥什麽的,其他的主要靠貨車。
據統計,全國有超過3000萬貨車司機,加上提供相關服務的人員,還有這些人的父母妻兒。行業的直接影響人數,可能有全國人口的10%。
對他們的關註其實很少,所以我今天就聊聊他們。特別是行業早期的發展歷程。本文意識流,想到哪聊到哪。
1
老話說「人生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
撐船的面對風高浪急,一不小心就會翻船送命。打鐵的一年四季忍受酷熱環境,還有重體力的工作。磨豆腐淩晨就要起來,泡豆、推磨、點鹵、壓制、銷售,每天迴圈常年不歇,非常辛苦。
貨車司機可以說是這三種的綜合,不僅危險,而且艱苦,而且是持續的苦。
根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全國因為交通事故死亡的司機超過兩萬。貨車司機的比例非常高,同時還有數萬人的受傷。
貨車的工作環境就那麽大一點地方,而且密封性都很一般,真正冬寒夏熱。現在已經好多了,以前更是惡劣。
至於工作時間和強度。高度緊張又長時間保持專註,坐著都是對體力和心理的巨大負擔,這一點開過長途的小夥伴一般都懂。
只要有活就不停的幹,一切都圍繞車子運轉。所謂的休息時間,其實只是工作的空隙。吃飯睡覺回家,甚至結婚和生孩子,都是「擠」出時間完成的。這幾年很多貨車幹脆是夫妻檔,兩口子都在車上。
這種工作和生活方式,代價是幾乎人人都有職業病。如果沒有,可能說明入行時間還不長。
現在的主要怨氣是無限的內卷,各種費用的與日俱增,同行的惡性競爭,平台依靠把握貨源的剝削,最後造成收入不斷降低。
曾幾何時,貨車司機也是個致富行業,到現在,性價比已經很低了。如果一切順利,去除成本有些結余。一旦出了什麽問題,不但虧本,甚至會對家庭造成巨大的打擊。
2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裏,寫李向前放棄做幹部,選擇當了卡車司機,這在現在人看來不可思議,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不難理解。書裏有一句話叫「方向盤一轉,給個縣長不換。」
雖然誇張,但也不離譜。
在70、80年代,貨車大多屬於公家。司機數量很少,車子更少,普通人想當司機幾乎不可能。
後來國家放開了,也就迎來了黃金90年代。
首先是個人買貨車跑運輸被允許。那時大家收入低,大多數人每月不過一二百塊。卡車卻以萬為單位,那種老式解放都要5萬多,新式車的駕駛和乘坐體驗要好得多,價格也高到10萬了。
那時卡車司機收入也高,包月的司機都有大幾百元收入。跑長途的,上千都很正常。如果是自己有車,願意跑敢冒險一點,不怕辛苦不怕走夜路,收入上不封頂。
你可能說,一個月幾百上千也不多啊,問題是那時候一個教師一個月才百八十塊,這千把來塊相當於現在四五萬。
很多人就是那個時候透過開車攢了第一桶金,先多買幾輛車搞個車隊,然後再房地產大爆發的時候轉型包工頭,一邊跑運輸一邊攬工程,很快就發了。
其實深究起來,當年繁榮的原因很多,最關鍵的是時機。
那時國內經濟方興未艾,大家都想賺錢,卻沒放下過去幾十年的執念,一邊迷戀鐵飯碗,一邊羨慕下海的人賺到了錢。真正條件好的人都在體制內,也就讓一群條件不好、無論如何進不了體制的「邊緣人」發了財。
而且那時活多車少,司機到了一地,貨卸了開到停車場。很多時候只要看你車是空的,馬上就會有人上來問你,去哪裏多少東西。甚至上一次沒運完,下一單早已預定了。
司機們還會挑剔一番,短途不想去,東西不好拉不想去,回來可能空車不想去。甚至因為不吃辣,江西和湖南都不去。
此外現在油價比90年代高了幾倍,當時柴油才2塊左右。大車又是都是油老虎,這一項就能剩下了不少。
還有一些當年的特殊情況,現在甚至還被津津樂道。
有一種特殊的貨運:運輸水貨。利潤最高的是進口電器和進口黑車(新車、被盜車、二手報廢車都有),還有成品油,外國香煙。這些的利潤非常高。
「走私」這事現在感覺非常嚴重,隨時進去踩縫紉機的操作。回到九十年代,大家覺得稀松平常,甚至那個羅永浩在大學演講的時候都不回避自己走私車的經歷。現在不敢想象,隨便一個網紅在網上說自己走私車,大概率過幾天就被封號了,那時候比較無所謂,憑本事賺的錢,說出來怎麽了?
除此之外,還有幾樣我沒想到的東西。比如化工和金屬原料、冷凍肉類魚類、二手衣服、二手汽車和電子零件、走私鐵礦石、非法開挖的建築河沙、甚至還有洋垃圾,這些的獲利都比正常貨運要高。
「洋垃圾」我以前理解不了,直到前幾年我有同事在非洲辦事處突然辭職。他就是倒賣中國的垃圾去非洲,衣服,單車,破電視,手機,報廢汽車,甚至還有過期罐頭即食麵。其實在很多地方,大家根本不看保質期,都是直接吃,只要嘗不出來有問題,那就是沒問題,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
這些東西以垃圾價格收回去,然後去非洲以「次新貨」的價格賣出去,盡管便宜,但是依舊能賺。有些電子產品甚至先送到孟買,那地方有能工巧匠負責維修和換零件,修好之後賣到全世界。「中亞線」走巴基斯坦,巴基那裏手工大神超級多,能文能武,電腦維修手搓曲軸,啥都能幹,修好再轉賣出去。
中國現在是全世界僅次於美國的「洋垃圾」出口國。
一部份幸運兒從80年代末萬元戶,到90年代後期坐上豪車,到新世紀就已經億萬身家,甚至企業上市成為社會名流。真是火箭一般的上升速度,他們這些司機只是吃點邊角碎屑,但是就已經撐的肚兒圓。
多說一句,倒賣河沙現在也是個暴利行業,經常有人說,每輛沙子車,就是一塊勞斯萊斯的碎片。只是司機的收入已經很差了,真正賺錢的是那些大哥們。土方開霸道,放貸的開路虎,開帕薩特的入幹股。你們仔細體會下。
3
在很多山區的公路邊,可以看到招牌除了住宿吃飯修車,有個專案叫「加水」。時常有大貨車司機,停在路邊在接水管。
一般人估計都會覺得奇怪:老式蒸汽火車加水,柴油的大貨水箱能用多少水?怎麽到處是牌子?
其實就是水冷剎車,跟「水冷機槍」一樣酷。
這東西原理很簡單,在山區行駛,車輛的制動裝置使用頻繁,剎車片卡鉗輪胎等等會摩擦發熱。溫度一旦升高,因為熱衰減剎車效果會大打折扣,輪胎更是抓地力減弱甚至自燃。
於是想到了在制動和輪胎附近加個噴淋裝置,透過噴水降溫保持制動和輪胎的效能。司機調侃為「加個水冷」。
這個發明效果之好,西南山區的一些管理部門,要求不裝淋水器不許大貨上路。
但是這種行為危險性顯而易見,一是反復冷熱交替,輪胎可能直接爆開發生事故。二是冬天寒冷,噴的水在地面可能結冰。而且是那種薄薄一層暗冰,後面司機可能根本看不到。
因此北方到了秋冬季,管理部門又都嚴令不許用淋水器,一旦發現不許上路。
其實當年之所以發明淋水器,原因很簡單:超載。
現在隨著管理嚴格,貨車超載情況好了很多。90年代的時候,情況嚴重到他們回想起來都後怕。
那時貨車沒有不超的,而且超起來至少是100%起步,甚至幾乎沒見過不超的貨車。一些廠家生產的時候,車子從尺寸到動力,就給大家留了超載空間。
如果誰不超載,八九不離十有問題。
之前央視報道過一個有意思的事,90年代中期,四川高速上發現輛貨車一點沒超載,經驗豐富的警察起了疑心,仔細盤查,從油箱夾層裏找到了幾十公斤毒品。警察叔叔後來表示,不超載這事實在是太不合理了,肯定有蹊蹺。
超載之外,其他問題也非常多。
比如超速,很多老司機說車速表那時都是擺設,跑多快就看路況和拉貨量。當然還有膽子。
疲勞駕駛,那時跑累了跑餓了,才停下來休息一會。兩人輪班人歇車不歇,一旦忙起來,都是送過去再說,吃飯睡覺到時候解決。路上可能還要用點藥,我親眼見過大車司機墊著錫紙烤什麽藥。當時還有一種「去痛片」,鴉片含量非常高,司機們經常烤那玩意提神。
這樣自然是事故頻發,有時沒到地方,人就徹底睡了。幾乎每個老司機,都能說出很多驚險的經歷,最後大家對這一行有個總結:拿命換錢。
這些亂象,有些來自行業執行本身,有些來自環境。
當時屬於我一直反復強調的「混亂的8090年代」。行業剛剛起步,不論是內部還是監管都各種缺失。不論是車輛的質素,還是道路基建水平,都處於一個很低的程度。
對司機們來說,最痛恨的一種人就是所謂「油耗子」。
晚上卡車停下休息,這些人開著小車就來了,大多是改裝得麪包。所謂改裝就是在後排弄一個特大油箱。
到了停車場,耗子們下來。一般是三個人,兩個去撬油箱偷油,一個去駕駛室盯著司機。這些人很多都帶家夥,或者是鋼管或者是砍刀。
如果司機沒動靜就算了,如果要下來阻止。盯的人貼著車門站,不論司機先伸手還是先伸腿,他上去就砍。司機就算隨身帶著家夥,地形不利也不敢開門,不然肯定吃虧。
解決方法也不是沒有,當年一些司機就弄把打散彈的五連發獵槍,槍管鋸短了放車上。不論遇到耗子還是劫道的,搖下窗放一槍,對方如果識趣大多就悻悻而去。反正貨車到處有不值得玩命。
有的就枕把刀躺油箱邊上,一般油耗子看到躺著人,知道有準備,就不來偷了。
最保險的做法,還是結對而行,十幾輛大卡車一起行動,大家備好各種裝備,誰碰上麻煩,往往有個臉上有刀疤的光頭大哥帶著大家上前對峙。大家都是求財的,沒人會拼命,看著司機們有備而來,一般都會知難而退。
光頭大哥們的人生結局往往的比較極端,他們敢扛事、敢帶頭,有天然領導力,一部份攤上事牢底坐穿或者死於非命,一部份後來成了巨富。
還是那句話,2005年前的中國迅速崛起,不是文質彬彬的人搞出來的,而是邊緣地帶的草莽英雄們拼出來的。2005年之後是房地產和互聯網,帶頭大哥們多少有點文化了。
而且那時候你想學開大車是很難的,一般只有兩個途徑,跟著家人去打下手,順便學車,是的,先開車再拿證。最多的一個途徑,就是汽車兵退役,軍隊大車很多,每年退役很多汽車兵。所以司機裏當過兵的非常多,敢打敢沖。
一般人還幹不了這事,畢竟90年代時,「車匪路霸」到處都是。
最猖獗的時候,甚至有的敢搶巡邏警車,警察阻止搶劫都有被殺的。曾經有地方政府頒布條例「群眾打死犯罪中的車匪路霸有獎。」
這些人大多都在經濟和交通不發達地區,作案方法很簡單:弄個柵欄或者大石頭或者幹脆就是輛車,貨車來了就截停。
有的是只要現金,有的是要搶車上的貨,有的是連車帶貨卷包燴。有時候幹脆把司機一棒子打暈扔路邊,貨就拉到城裏找熟人脫手,車子送到汽修廠。或者拆了賣配件,或者幾輛車攢一個新車,透過關系給車上了手續再賣掉。
當年大江南北湧現好幾個集中幹這個的,專門拆解組裝這種地下車,甚至有的獲得了「中國三汽」的諢號。大量走私車報廢車盜搶車紮堆。一輛大卡車進來,一兩個小時就被拆成一堆零件了。
這種情況不止是公路貨車,長途客車和火車都經常出事。拉人的就上來搶劫,拉貨的上來搶貨。
我老家的人對某地方特別敏感,經常提,我一度都忘了那地方是哪了,直到去年音樂節老鄉「撿」東西,才想起來。
當時問題的嚴重程度,使得全國上下都非常重視。1993年,最高法出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厲打擊「車匪路霸」犯罪活動的通知】,宣布對「車匪路霸」犯罪案參與者從重處罰;情節嚴重的要堅決處死,且一般不考慮緩刑。算是對此得第一次嚴打。
一位叫徐洪剛的戰士休假回家,路上遇到四個人持刀搶劫。他為保護群眾出面阻止,被歹徒捅了14刀,用衣服兜著腸子下車追趕歹徒。成為了當年著名的英雄人物。
結果事與願違,效果非常一般,車匪路霸不但不收斂,還有愈演愈烈的態勢。甚至從偏遠地區往主幹線和大城市發展,甚至有犯罪分子喊出「打上京廣線」的口號。
到1996年4月,中央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圍繞「車匪路霸」現象展開第二輪「嚴打」。
事後統計,一年多時間裏。居然打掉了近10萬團伙,抓了42萬人,迫於壓力還有幾萬人主動自首。
加上所謂「車匪路霸打死有獎」,司機們也都帶著輕重火器上路,這股歪風邪火才被壓了一些。
這讓我想起來另一件事。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不少美國人在上車前會搶先喊一聲「shotgun」,這相當於宣稱自己要坐副駕駛位置。對,副駕在美國叫「shotgun」,就是「噴子」或者「獵槍」的意思。
為啥有這麽個說法呢?怎麽副駕跟獵槍扯上關系了?
原來當初他們西部開發的時候,車隊隨時會被打劫,大車的副駕得有個人拿著噴子在那裏警戒,時間長了,那個位置就成了「噴子」。曾幾何時,咱們的貨車副駕上也有一個「shotgun」。
大貨司機那時預設,開到荒僻地方不能停車,如果看到路上不對勁。只要不會弄翻車就一腳油門撞上去,大不了修車花點錢。除非有槍,不然停車危險性太高了。
那時候開大貨如同舊時代的走鏢,很多人之前是退伍兵,或者是蹲過號子,或者平時就比較蠻,不然真不敢出去跑。
不過現在惡性犯罪幾乎都沒了。
隨著社會發展,特別是通訊發達監控遍布,更主要是經濟發展「人命」值錢了。一輛車加上貨,不再顯得那麽貴了。在計算中遠不能值一條命,不論是司機的還是罪犯的。
而且惡性案件變少後,偶爾有一個會非常刺眼,警方會不惜代價抓捕,犯罪成本暴漲,根本得不償失,慢慢也就沒有了。現在的惡性案件一般都是沖動作案。
但是沒那麽惡性的情況依然存在。特別是「油耗子」和「電耗子」,隨著油價上漲,一輛重卡那能裝一千多升的大油箱太有誘惑力。「電耗子」就是偷電瓶,不僅偷大車的,還偷快遞的。
5
很多貨車司機對行業都非常糾結:加入的人和車越來越多,貨物增長卻已經停滯。行業越來越卷。
行業不斷洗牌,不斷看到有人離場,但是桌子依然擠地滿滿當當。
據我了解,卡車司機的收入多年沒有增加,大多數人都在6000-1萬的區間內。
這個數要說很低也不是,但如果加上工作時長、勞動強度、安全風險等因素,這個收入是明顯太低了。而且大部份人根本吃不了這個苦。
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營運車輛準入的放寬,大量司機和輕卡湧入,把原本就混亂的市場攪的更卷了。
因為輕卡便宜,甚至對完全的新手,有的運輸公司搞起了「一條龍」服務。考駕照、辦貸款、掛靠公司、分配貨源、車輛年檢和修理。等等全部包半,只要人帶著身份證來,簽訂了合約,後面你就是光榮的「司機牛馬」了。
當然公司不是好心,他們各個環節都要收錢,車子貸款是司機辦理,但是卻掛在了公司名下。一旦有問題,風險全在司機身上,公司半點沾不上。
這種內卷的極致,就是所謂「饅頭車」的出現。說的是貨車司機運貨不圖賺錢,成本價拉貨,自己只吃饅頭也要把生意搶到手裏。
「白饅頭,白開水。服務區,和天睡。老幹媽,調個味。加小油(指私人加油站那種非正規渠道,品質基本看臉的油),走國道(不要過路費)。只要花費少,他們就能跑。」
之所以這樣,原因很簡單:貨源太少,價格太低,但是車輛本身費用在那擺著。於其空車,不如拉回個成本。
他們把整個行業都給幹殘了,誰都賺不到錢
6
尾聲
不管咋樣,直到現在大貨車依舊是基層老百姓少數幾個還算高薪的工作,只是這些年卷的不成樣了。
我去年不是跑過那個109國道嘛,穿越可可西裏無人區那個,沿途到處都是大車。去過阿克賽欽的小夥伴說那邊也是連綿不斷的大車車隊在輸送物資。
可見哪怕在無人區,也有他們。
可以說,貨車對於經濟體,相當於血紅蛋白對於我們的人體,越來越重要。這些年整體法律法規是不斷完善的,之前困擾司機們的那些問題,類似劫匪、超速、超重什麽的,已經很少了,但是無處不在的瘋狂互相壓價,在很長時間內都解決不了。
不過跟滴滴一樣,這個行業給那些想努力的人一份相對高一些的收入,這無論如何都是好事。
要過年了,也致敬那些現在還在路上的人。
轉自微信公眾號: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