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俄烏戰場的兩大重點,其一是庫爾斯克戰區,這裏的烏軍投入了最大的機動兵團;其二是紅軍城戰區,烏軍在這裏投入了最大的防禦兵團。
因為大多數精銳和戰爭資源均投放在上述兩處,其他戰區的烏軍所能得到的支援就會弱化不小,這就為當面俄軍的突破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當然,這種條件只能說仗比以前好打些,還遠沒有到手拿擒來的地步;但打仗有時候就差這麽點,有這麽一點變化出現,很多仗就足夠碰一碰了。
比如現在「悶聲發大財」的東部集群,該部之前的作戰經常是頭鐵硬上,損失頗大才能取得些戰果;甚至有時候頭破血流了,都未必能撈到些好處來。
比如2023年初東部集群進攻弗勒達之戰,說是慘敗而歸也不誇張,直接給烏軍第72機步旅送軍功去了。
但最近兩三個月,烏軍的戰爭資源大都投放於其他方向,東部集群在步步蠶食之下,成果慢慢就出來了,尤其是弗勒達方向。
當初東部集群進攻弗勒達,主打的是一個「猛虎掏心」,在絲毫沒有清除烏軍補給線的情況下,直撲弗勒達城下。
結果城區啃不動,攻擊途中又遭遇重大損失,幾乎是眼看著烏軍的援軍在幾條公路線上不斷開至,最後把楞是把自己給反擊出去了。
現在東部集群充分吸取教訓,先不動弗勒達,而是向其兩翼的輸血線下手,成果頗豐。
在弗勒達西翼,烏軍原本可以從大諾禾菲爾卡透過T-0509公路沿線的佐洛塔·尼瓦村、普列希斯蒂夫卡村,跟弗勒達聯系在一起。
前段時間俄軍東部集群透過突襲,輕易就拿下了普村,現在又向西壓迫一部份,弗勒達到大諾禾菲爾卡約30公裏的地段,現在有一半已經落入俄軍之手。
弗勒達西翼的輸血線,基本算是斷了。
而在東翼方向,烏軍原本控制著整條T-0524公路線,以及線東幾公裏範圍的大片陣地。
但俄軍在付出相當長時間和代價,攻下烏軍線上東最大的定居點——新米哈伊利夫卡之後,便不斷壓縮路東的烏軍陣地。
尤其進攻康斯坦丁諾夫卡村,基本上一個月搞定,此時又恰逢庫爾斯克、紅軍城兩大戰事爆發,烏軍無暇增援南頓方向。
東部集群借此機會全力向T-0524公路出擊,終於沖到了公路線。
這就使得弗勒達的東翼輸血線,至此也喪失了作用。
然而弗勒達的防禦體系,此時還沒有松動,因為既然能稱之為是體系,就絕不會僅有弗勒達本體。
弗勒達本體是高地、公路線上的一座「萬人城」,而且全城幾乎都是高層建築,「高上加高」,再加之城區建築極為堅固,使得本城成為一大要塞。
在城東是別墅區域,城南是帕夫利夫卡的工業區域,這些算是弗勒達的前沿陣地。
東、西兩翼的輸血線不能使用後,弗勒達靠著背後的輸血線還可一戰,而城東北方向的南頓巴斯1號礦、3號礦、沃達尼村及村南工業區仍然可為弗勒達之側翼屏障,牢牢護衛這弗城的最後交通線。
俄軍既然深知強攻弗勒達不易,現在采取了剪除其羽翼的戰術,那麽就要先向兩個礦區以及沃達尼村下手。
反過來說,烏軍要想保住弗勒達,也要盡量將上述區域控在手中。
烏軍如果有足夠的兵力、裝備、彈藥,其實俄軍要強攻上述任意一處陣地都不容易,但是現在烏軍無法向南頓投註太多資源。
所以俄軍沒有付出很大代價,就沖下了沃達尼村以及南頓巴斯1號礦,這幾乎使得弗城陷入了半包圍的境地。
而俄軍想進一步扼斷弗勒達的後勤線,很顯然需要拿下南頓巴斯3號礦方可。
現在俄軍突擊隊已經成功突入3號礦,具體能否奪下當地,就看接下來幾天的近距離戰鬥結果如何了。
這個礦區要是拿下,那麽弗勒達周邊的羽翼基本就被剪除,唯一的後勤線也將受到嚴重威脅,後續恐怕也是極難堅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