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中旬末,中國宣布了一項重大的軍事改革,這一訊息令印度媒體感到意外,他們通常傾向於負面報道中國的軍事發展。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印度和美國的媒體竟然開始正面報道中國解放軍的動向。
廣大人們普遍認為,解放軍在這個關鍵時刻宣布了軍隊建設方面的新變化,這是為了應對當前國際形勢下的軍事鬥爭任務,換言之,解放軍已經做好了交戰的準備。
八大金剛格局出現
本次解放軍軍事改革的重點是對原戰略支援部隊進行改革,撤銷了戰支原有的番號和組織結構,其中資訊支援部隊、軍事航天部隊以及網絡空間部隊成立,而聯勤保障部隊是唯一得以保留的部隊。
外界最為關註的力量之一就是資訊支援部隊。
這一支部隊將成為解放軍實施資訊化和體系化作戰的核心力量。
【歐亞時報】曾發表專題文章,針對解放軍新組建的幾支部隊進行了深入分析。印度媒體指出,這些新部隊的成立標誌著解放軍的職責分工更加精細。
資訊、太空和網絡空間作戰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突顯,這促使將這些戰略支援的職能部門獨立出來。資訊支援部隊與陸海空火箭軍協同作戰,直接融入武裝沖突,與軍事航天和網絡空間作戰形成對應。
資訊支援部隊的廣義職責包括戰場資訊的搜集和分析、通訊網絡的建立和營運,以及作為戰場資訊體系中關鍵節點的存在。
在實際作戰中,資訊支援部隊將執行各項任務,包括但不限於無人機操控、電子幹擾、訊號情報的搜集與分析,以及衛星偵察等。
資訊支援部隊並不局限於戰場後方,當需要時,他們也會執行一些特殊作戰任務,比如,我軍可能會執行定位敵方指揮中樞或高價值電子訊號器材的任務。
官兵們可能會被編入特種部隊,擔任技術支持的角色,直接深入敵後,參與斬首行動。
因此,現代戰爭中,資訊支援部隊的官兵需要具備極高的軍事素質,他們可以說是全能戰士。
建立資訊支援部隊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爭奪戰場資訊主動,而且還要認識到在現代戰爭中,傳統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已經不能單獨決定勝負,制資訊權也至關重要。
印度媒體指出,資訊支援部隊將成為解放軍在現代戰爭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力量。中國做出這樣重大的變革,顯然意識到了當前國際形勢的風雨飄搖。
為了充分認識到資訊支援部隊的重要性,我軍已派遣畢毅中將,一位經驗豐富的領導者,擔任該部隊的指揮官。畢毅中將曾擔任解放軍陸軍副司令,是陸軍資訊化建設的關鍵推動者。
將這支軍隊歸屬於他,可以保證資訊支援部隊順利地融入陸軍現有的資訊化作戰體系中。
風雲湧動的國際形勢
據印度媒體報道,中國解放軍已成為全球資訊化程度最高的作戰力量之一,其對資訊化作戰的進一步最佳化和升級表明解放軍已經意識到戰爭可能爆發,正在緊急提升其核心戰力,充分利用戰前的時間。
誰是解放軍的防禦物件?
其實,答案早已顯而易見,世界上僅有的與解放軍在資訊化和體系化水平上相提並論的,莫過於美軍。
世界上首支具備資訊化和綜合作戰能力的軍隊是美軍,而實際上,解放軍在新時代的多次軍事改革中都在借鑒美軍的經驗。
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中美兩國的現代化軍事實力差距已經縮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雙方已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積極探索現代戰爭的勝利之道。
顯然,解放軍決定將重要賭註押在資訊制控上。根據近年來發生的多次局部戰爭,可以看出,誰能夠占據資訊優勢,誰就能夠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之間的納卡戰爭。雖然亞美尼亞的軍事實力並不薄弱,因為當時它一直是俄羅斯的友好盟國,裝備了許多俄制武器,也建立了俄羅斯式的作戰體系。
阿塞拜疆並非透過地面作戰與亞美尼亞硬碰硬,而是利用從土耳其購買的TB-2無人機,直接對亞美尼亞軍隊戰線上的高價值裝備實施打擊。
世界各國首次意識到即使是非先進型號的TB-2察打一體無人機,也能實施降維打擊,對傳統的陸戰武器構成威脅。亞美尼亞軍隊所配備的T-72B主戰坦克和S-300PMU防空導彈系統,在一發未發之際即遭到TB-2無人機的直接摧毀,彰顯了這一現象。
很快,隨著亞美尼亞在戰線上失去重型火力的控制,阿塞拜疆地面部隊很快就取得了突破。在納卡戰爭之前,無人機一直被視為一種用於不對稱作戰的武器裝備,但實際上它的價值遠遠超出了這一角色。
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即使在二戰後最激烈的戰爭之一——俄烏沖突中,無人機的效費比仍然相當不錯,並且可以極大地提升軍隊在戰場上的情報收集和戰局把握能力。
資訊權的爭奪在於誰擁有更多的戰場情報,擁有更多情報的一方將在戰場上更具主動性。這正是中國兵法所強調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含義。
印度媒體不可能對解放軍全面推進的資訊化建設不感到羨慕和嫉妒,因為印度沒有足夠的國力來實作類似中國的全面資訊化建設,這也導致了印度難以成為真正的現代化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