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德國突然派遣兩艘軍艦穿越台島海峽,盡管中方多次警告,德國仍執意進行,並在事後高調宣稱是為了維護「航行自由」。這一舉動不僅讓中德關系陷入緊張局面,也引發了廣泛的國際關註。然而,這次看似為了表面上的「航行自由」背後,德國究竟有何意圖?這是一次單純的軍事演練,還是歐洲國家在台海問題上的外交轉向?中方對此作出的反應同樣強硬,解放軍不僅派遣了21架次軍機和6艘軍艦全程跟蹤監視,甚至有分析稱,這兩艘德國軍艦在台海上空幾乎被「包了餃子」。那麽德國為何會選擇在此時穿越台島海峽?背後隱藏的動機又是什麽?
從表面上看,德國軍艦穿越台島海峽是為了支持所謂的「航行自由」,這種說辭已經成為西方國家頻繁幹涉他國內政的一張「萬能牌」。
德國此次派出的兩艘軍艦分別為,「巴登符騰堡」護衛艦和「美因河畔法蘭克福」號補給艦。盡管這些軍艦在裝備和噸位上都相對先進,但與中國解放軍在該地區的海空軍力量相比,其實作戰能力並不突出。
「巴登符騰堡」號護衛艦號稱是德國海軍的尖端戰艦,排水量接近7000噸,具有較強的綜合作戰能力。該艦設計用於執行廣泛的任務,從反潛戰到對空防禦,從海上監控到對地攻擊均具備一定的能力。
這艘護衛艦的主武器系統包括一門127毫米口徑艦炮,這種艦炮射速較快,可以對海上和岸上的目標進行火力打擊。此外,該艦還配備了8套「魚叉」反艦導彈,這是美國制造的反艦導彈系統,具有不錯的打擊能力,射程可達120公裏左右,能夠威脅到敵方的水面艦艇。
在防空方面,「巴登-符騰堡」號裝備了2套MK49近防導彈系統,這是一種短程防空系統,用於攔截低空飛行的導彈和飛機。不過,該艦在防空和反導能力上並不算非常出色,與目前世界上一些先進的護衛艦相比,其防空系統偏弱。解放軍此次出動的艦艇雖然未公開全部型號。但可能包括054A型護衛艦、052D型驅逐艦以及更先進的055型驅逐艦。與德國派出的兩艘軍艦相比,中國解放軍的艦艇在技術裝備和作戰能力上擁有顯著優勢。
解放軍的054A型護衛艦雖然噸位較小,只有4000多噸,但其武器裝備和作戰能力在同類別艦艇中相當出色。首先,該艦裝備了32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能夠發射紅旗16型防空導彈,具備較強的區域防空能力。最新款的紅旗16FE導彈射程高達160公裏,比德國護衛艦上的近防系統覆蓋範圍要廣得多。
此外,054A型護衛艦還裝備了鷹擊83型反艦導彈,這是一款射程超過200公裏的反艦導彈,具備遠距離打擊敵方水面艦艇的能力。相較於德國「巴登-符騰堡」號的「魚叉」導彈,054A型的反艦能力更為強大,特別是在射程和命中精度方面。
該艦還裝備了各種電子戰器材,包括先進的雷達系統和聲吶器材,能夠對敵方潛艇和空中目標進行有效探測和攔截。憑借這些裝備,054A型護衛艦不僅在反艦作戰中占據優勢,還能夠有效防禦敵方的空中和潛艇威脅。
除此之外,052D和055驅逐艦的作戰能力更是不在話下。
在解放軍的強勢反應下,德國兩艘軍艦不僅未能在台島地區展示其所謂的「航行自由」,反而陷入了自取其辱的境地。這也再次證明了解放軍在台海地區的強大軍事存在和行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