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國際形勢令人擔憂,台海地區的緊張關系可能導致戰爭的爆發。我們對於即將到來的「統一之戰」的準備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大陸做好了軍事上的準備
在軍事上,中國大陸早已為武力統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東部戰區是當前五大戰區之一,面對的是台灣島。該戰區擁有三支集團軍,兵力達到20萬,規模和裝備都遠遠超過島上的武裝力量。
這20萬人中,包含了36個合成旅,其中重型合成旅的數量超過10個。
解放軍的合成旅大約有82個,其中重型合成旅有29個。
透過比較可以看出,約40%的合成旅和大約三分之一的重型合成旅都被部署在中國的東部戰區。
最好的坦克,基本上是99A坦克或96系列坦克,它們裝備在重型合成旅中。
大陸方面的力量,擁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尤其是在坦克方面,「勇虎」主戰坦克在島上的武裝力量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解放軍在火箭軍和空軍等領域的優勢更加明顯,除了陸軍的優勢之外。
火箭軍的實力不容小覷,手中擁有的高超音速導彈和東風-26反艦導彈等先進武器,連美國也難以抵擋。
盡管島上的軍隊配備了許多防空導彈和系統,但面對大量的高超音速導彈,這些防空器材的效果仍然有限。
如果兩岸真的發生沖突,島內的軍事力量將根本無法抵擋這些快速的導彈。
目前,在空中力量方面,島上最先進的戰鬥機是F-16V。
美國在出售這款戰機時,極力宣傳「台版F-16V」裝備的兩個光電吊艙具備出色的反隱身能力。
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美國常常是口出狂言。
如果F-16戰機配備了兩個光電吊艙,隱身戰機也能被發現。那麽,為什麽美國不直接大量生產這種更簡單的F-16V,而是投入精力制造F-35戰機呢?
如果光電吊艙能夠讓二代和三代戰機發現隱形戰機,那麽中國的「殲-8」戰機與F-22的對抗也是有可能的。
實際上,島上的空中武裝力量並沒有任何優越性,殲-20對戰F-16V就像是在「捕捉火雞」一樣簡單。
即使美國想要在台灣問題上采取軍事行動,實際上也沒有太多有效的解決方案可行。
在中國大陸,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的存在,確保了美國航母無法接近。
中國的海軍和空軍實力相當強大,裝備技術與美國相當,沒有明顯差距。特別是解放軍海軍,隨時可以出動大量艦船。
屆時,中國解放軍將憑借廣闊的大陸,展現出超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其規模之大,使美國的軍隊無法與之匹敵。
在中國的家門口,中美之間發生了激烈的對抗。美國的軍事力量面臨著極大的危險,生死攸關。
中國大陸方面早已做好了軍事上的準備。
「武統」的傷亡問題
為什麽中國大陸尚未選擇「武統」?這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首先,傷亡人數是一個重要考量。其次,國際政治局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中國台灣是一個孤立的島嶼,與中國大陸沒有直接的連線。登陸戰是非常殘酷的戰鬥方式,和巷戰一樣,往往會造成重大傷亡。歷史上,登陸作戰幾乎沒有以低傷亡的方式取得勝利的例子。
在二戰時期,美國面對日軍堅定防守的硫磺島,盡管擁有強大的海空力量和兵力優勢,但仍然遭受了慘重的傷亡。
盡管硫磺島最終被美國占領,但代價卻是慘重的,近7000名士兵犧牲,超過2萬名士兵受傷。
硫磺島的戰鬥在美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陰影,使得他們對進攻日本本土感到猶豫不決。
美國計劃在後續采取措施,首先將水雷布置在日本周圍進行封鎖,隨後還打算在日本本土噴灑落葉劑。這一系列行動可能會導致日本的糧食減產,同時使其無法順利進口所需的食品。
根據美國的估算,如果對日本實施封鎖,持續半年到一年,預計將有70%的人口死亡。這將大大削弱日本對美國的抵抗能力。
盡管如此,美國依然準備好為了目標犧牲100萬人。
如果美國實施這個計劃,接下來將會出現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登陸戰。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知道,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徹底粉碎了日本「寧死不屈」的希望,最終導致了日本的投降。
「一億玉碎」計劃旨在讓女性參與戰爭。透過這個計劃,女性的角色被全面提升,參與戰鬥成為可能。歷史上,女性的參與不僅是為了支持,還有助於改變社會對她們的看法。這個計劃強調了女性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和價值。
在台灣問題上,使用原子彈是不可能的,對其施加水雷封鎖和噴灑落葉劑的做法也無法實作。
因此,中國大陸若要實作「武統」,唯有透過一場直接的登陸作戰來對抗。
傷亡將會是兩岸都難以承受的。
「和平統一」一直是中國大陸的主張,然而,台當局對此並不贊同。
「武統」在國際上的影響
關於國際政治,最大的挑戰在於「武統」可能會成為他國的口實。
多年來,西方國家一直在不斷地抹黑中國大陸,以阻止其采取武力統一的行動。
如果中國大陸選擇進行軍事統一,幾乎可以預見,西方國家將會在外交、輿論和經濟等多個領域對其進行強烈反擊。
觀察當前的俄烏沖突,可以很清楚地理解這一點。一旦俄羅斯軍隊出動,美國和歐洲立刻對俄羅斯實施了全面的制裁。
為了制裁俄羅斯,歐洲決定停止購買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在能源供應方面被高度依賴。
如果大陸方面采取武力統一的行動,那麽即使歐美不對中國實施如同對俄羅斯的制裁,他們也很可能會在外貿等方面對中國設定障礙。
推波助瀾的,正是美國在這一背後。
美國正在進行一場與中國的「貿易戰」,而這個戰爭中,美國之所以難以取得勝利,主要是因為歐洲的態度十分靈活,誰給的利益多,歐洲就會站在哪一邊。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規模和單一市場,因此,歐洲不可能為了應對美國的貿易戰而停止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一旦中國大陸采取武力統一,情況將會發生變化。盡管歐洲不會完全與中國切斷經濟和貿易聯系,但在美國的影響下,必然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中國目前主要關註經濟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尚未打通並基本整合亞洲與非洲資源之前,中國不希望與歐洲發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