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國艦船設計研究中心,幾個建築格外引人註目,據說與航母、055大驅設計息息相關。它們外形酷似海軍艦艇,規模結構也近乎相同。巧合的是,這些建築甚至早於相應艦艇的船台建設,從建築設計中,我們便能窺探中國海軍未來主力艦艇的面貌。
海軍建造這些大樓,並非展示艦艇設計,而是進行大型艦艇的陸地電磁相容性測試和其他相關試驗,這符合國際慣例。 陸上測試驗證艦船電子器材的相容性,之後才能套用於實際艦艇建造,避免出現艦艇建成卻無法正常使用電子器材的窘境。
武漢艦船設計研究中心航母樓飛行甲板上出現一個黑色艦載機模型,它與沈飛測試中的第六代戰鬥機外形相似,暗示沈飛的六代機研發目標是艦載機。中國兩架第六代戰鬥機同時首飛後,關於這兩款飛機的討論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沈飛和成飛的六代機技術路線不同,是獨立專案;也有人認為兩者存在競爭,最終會選擇其中一款進一步發展。
成飛最新設計的六代機體積驚人,甚至超過殲-20;沈飛的六代機則顯得小巧,航母甲板上的模型顯示它與殲-15大小相近,更適合航母部署。這表明,兩者並非互相競爭,而是各自承擔不同任務,定位及技術要求各異。
中國航母未來五到十年內很可能裝備第六代戰機,這格外關鍵。反觀西方,類似專案尚未啟動。法國德國合作研發的FCAS戰機,盡管計劃部署在法國未來的PANG航母上,但實為第五代戰機,並非其宣傳的第六代。甚至,FCAS戰機及PANG航母能否順利發展,尚有待觀察。
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研發的六代機,目前均未有艦載版計劃。西方國家航母發展趨緩,艦艇設計難以滿足六代機上艦需求。所以,未來十五到二十年內,西方航母搭載六代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中國海軍未來十年將獨享第六代戰機航母,這並非遙不可及。殲-20從首飛至今已十四年,再過同樣的時間,中國海軍新一代航母搭載第六代戰機馳騁大海的畫面便將成為現實。甚至,五年或六年內就能實作,十年只是保守估計。屆時,中國海軍技術實力將無可爭議地領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