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海軍的數艘戰艦停靠碼頭,開放供公眾參觀,實際上見到的龐大艦艇,比照片中顯得更為壯觀,給許多人帶來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一個小男孩在參觀呼和浩特艦的過程中,對著垂直發射系統好奇地提問「這能裝核彈嗎?」這個問題驚動了外界。
▲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首先,這件事讓人感慨,現在的年輕一代對國產軍事裝備的認知和感受,已經遠超我們當年對「江南四傑」乃至如今幾乎被淘汰的051C的體驗。顯然,就像一位前輩曾說他是在051的陪伴下長大,我們也同樣幸運,每一代的情況都在改善。關於這位小朋友的提問,052D和055型都裝備了850毫米的垂發裝置,位於艦首的32個發射單元位置優越、深度充足,完全能夠發射鷹擊-21導彈。對於這種基於東風-21改進的反艦彈道導彈而言,配備核彈頭不是問題,關鍵是是否選擇這麽做。畢竟非常規武器的使用和儲存條件極為嚴格,需要充分考慮操作和作戰的安全,不是簡單的裝填就可以發射。
▲051C曾被譽為「俄式神盾」
關鍵的是,2011年首次公開的052D,它一開始就敢於將垂發單元的口徑設定為850毫米,這本身就是相當於國產防空艦「三大件」的壯舉。美國海軍在80年代時創造了「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首次采用了艦載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同一時期的蘇聯海軍雖也有此類套用,但通用性較低,效率不高。到了90年代,「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問世,635毫米垂發成了美國海軍的標準配置。這個口徑足以用於發射「標準」防空/反導導彈、「戰斧」巡航導彈等主力武器,尺寸較小的優勢也使得不足萬噸的「阿利·伯克」能配備96個垂發單元(早期型號由於搭載了兩台起重機,占用了6個發射單元)。隨後其他國家在獲得美國技術支持後建造的「神盾艦」,基本也保持了這一標準。
▲從052C起國產防空導彈、雷達和燃氣輪機集體上艦
從工業角度看,美國海軍再次統一了行業標準,但中俄很快挑戰了這一準則。俄羅斯海軍在本世紀初設計的22350型護衛艦,采用了獨特的720毫米垂發,專為容納「鋯石」等重型武器設計。當時這種設計受到了諸多嘲笑,甚至被看作是俄羅斯導彈小型化技術失敗的證明,052D的850毫米垂發單元初期鮮為人知,與此有關。052D下水後,外界對其「僅64單元垂發」略表不滿,但也尚可接受。13000噸的055只裝備了112單元垂發,這讓許多人感到意外,因此引起的討論,使得850毫米垂發單元成為了眾所周知的存在。
▲許多人未意識到南韓海軍的改變
經過多年的討論,國產850毫米垂發單元的意義已經變得非常清晰,只有大口徑垂發單元才能容納體積和效能都大幅提升的遠端武器。如果要將基於東風-21的鷹擊-21納入635毫米垂發單元,難度將大為增加。事實上,即使是一直追隨美國海軍建設的南韓海軍,在其最新的萬噸級驅逐艦上也裝備了850毫米垂發單元(只有16個,其他都是635毫米口徑),其效果顯而易見。美國海軍雖然也推出了710毫米的MK-57垂發,但至今未廣泛套用。
▲美國海軍MK-57垂發的發展並不順暢
一方面,710毫米與635毫米相比增幅不大,美國海軍認為這一進步空間較小,未來潛力有限。另一方面,當前正在建造的「阿利·伯克Ⅲ」本質上是一個過渡型產品,如果改變垂發單元的尺寸,將耗時耗力且不符合其定位。因此,美國海軍計劃在下一代DDG(X)建造時,再考慮使用大口徑垂發的可能性(新一代「星座」級護衛艦依然使用635毫米的MK-41)。可以說,這正是大船難以調頭的典型例子。美國海軍使用MK-41已逾40年,整個維護、保障、儲存及裝配體系都建立在這一標準上,一旦升級口徑將涉及廣泛調整,增加龐大開支,因此只能暫時將就,將問題留給未來解決。
▲規模龐大的老艦隊也是改革的巨大阻力
中國海軍在前幾年大型軍艦相對匱乏,偶爾的幾艘也不成系統,850毫米垂發一提出就迅速實施(這項技術現在已不算難),然後快速推廣。與其他效能和技術的進步相比,這種早期缺乏束縛、能夠大膽改革是中國海軍當前最大的優勢之一。至少在未來15年內,850毫米垂發對國內海軍來說足夠使用,其他國家包括美國海軍在內,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垂發口徑過小的問題,更新艦載武器的難度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