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導彈射程不夠,年輕中尉卻要泄燃料,錢學森眼前一亮:你叫什麽?

2024-07-14軍情

1964年6月的一天,在大西北的戈壁灘上,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導彈即將發射。由於是從零到一,所以肯定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問題。

果不其然,在試驗發射時,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導彈的射程不夠。

對此,很多人的意見都是「增加推進劑」,正如電車續航裏程不夠就要多加電池組一樣,這個問題似乎並不復雜。可問題是,火箭的燃料箱有限,已經無法多餵燃料,這又該如何是好呢?

正當專家們絞盡腦汁想解決辦法時,一個年輕的中尉軍官突然站了起來,建議道:可以減輕火箭的重量,增加射程。

「減重增程」,這是很常規的辦法,專家們自然也都很清楚,但火箭各個部件的配重都是經過精密計算的,已經無法在此基礎上減輕火箭的重量了。

接下來,這名中尉軍官的一席話,讓在座的專家們大吃一驚。

中尉軍官繼續說道:火箭發射時推進劑的溫度升高,密度就會變小,發動機的節流特性也會隨之發生變化。而經過我的計算,如果從火箭肚子裏泄出600公斤燃料的話,這枚火箭就能擊中目標。

盡管年輕軍官所言有理有據,但在場的很多專家們卻依舊不願相信,有人甚至不客氣地反問道:火箭射程本來就不夠,現在還要泄出燃料,這能行嗎?

聽到有人這樣說,大家就更不會理會這名年輕中尉的這個「不合理」的建議了。

這名年輕中尉敢於利用「逆向思維」提出這樣的建議,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但他也很有可能因此而受到歧視、排擠,甚至是打擊、棄之不用,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無疑,提出這一「不合理」的建議,所承擔的風險是巨大的。

然而,這個年輕人並沒有顧慮太多,他所關心的只有火箭是否能擊中目標,至於其他的問題,則不是他應該考慮的,所以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意見。

而事實證明,正確的意見總會被明智的領導所采納。

當錢學森聽到這位年輕中尉的發言後,突然眼前一亮,激動問道:你叫什麽名字?這名年輕的中尉回答:我叫——「王永誌」。

錢老非常開心,立馬讓人把火箭的總設計師請來。錢老指著王永誌對總設計師說:這個年輕人的意見很對,就按他的意思辦。

果然,當火箭泄出一部份燃料後,射程更遠了,接連發射了三發,全部命中目標。

從此,錢老便記住了這個善於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的年輕人,並有意對他著重培養。

除了善於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外,王永誌還特別有魄力!

眾所周知,1971年9月10日,中國在酒泉基地發射了第一枚洲際運載火箭。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枚洲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的背後,卻是王永誌「力排眾議」、「果斷堅持」的才造就的。

首先,在洲際導彈總裝完成後,要進行全彈試車,但當時唯一的一個試車台已經被占用。在此情況下,負責導彈總體設計工作的王永誌當即做出決定:不試全彈,只對導彈的二級進行試驗。

與當年的給火箭泄燃料一樣,王永誌又一次受到了質疑和反對,而這次同樣是錢老站出來表示支持。結果,不僅二級導彈試車成功,還把時間向前推進了整整11個月。

然而,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導彈即將起運發射場時,有一位領導卻堅決不同意,認為這枚導彈測試的次數已經夠多了,經不住折騰了,還是不要打了。後來還是在周總理的批準下,這枚導彈才順利運往發射場。

但就在導彈做最後一次檢查時,錢老突然從北京來信,說這枚火箭質素不是很穩定,實在不行就別打了。

看到錢老的信後,王永誌不由得變得難為起來,但他最後還是秉持著實事求是地精神,與專家們經過反復論證,認為火箭可以發射。於是,王永誌就沒有聽從錢老的意見,讓發射工作繼續推進下去。

當時,火箭已經豎立在發射架上,並開始進行加註,不料,這時氣象部門卻突然預報說:一股冷空氣正在襲來,在未來的三天裏,發射場的上空將低雲密布……

在這樣的氣象條件下,顯然不適合發射火箭,於是指揮部當即下令停止加註。王永誌思考再三後,認為可以發射。

結果,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發射成功,震驚了世界。

王永誌的優秀表現,令錢老非常開心,於是,在後來航天部的一次會議上,他就提出:我建議由王永誌擔任洲際導彈的總設計師。

於是,1978年,王永誌正式出任洲際導彈的總設計師,成為中國第二代火箭的領軍人物。

後來,國防科工委的領導就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的問題征求錢老的意見時,錢老又一次推薦了王永誌。

而事實證明,錢老看人的眼光非常獨道,在王永誌的領導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作了跨越式發展。

幾十年後,當總裝領導去看望錢老時,錢老還高興地說:我推薦王永誌擔任載人航天空車總設計師,沒有看錯人, 「他年輕時就嶄露頭角,大膽進行逆向思維,和別人不一樣。」

幾十年來,王永誌長期致力於中國戰略導彈、運載火箭和載人航天工程的研制試驗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中國的航天國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之貢獻。

2024年6月11日,王永誌院士與世長辭,享年92歲。斯人雖逝,但浩氣長存!#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