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桿子硬了,腰桿子自然硬。自中國兩款第六代戰鬥機接踵曝光後,立刻成為世界社交媒體和軍事論壇的熱門話題,也讓美國人在制定對華政策方面變得更為小心翼翼。尤其是成飛的殲-36首飛,外界軍事專家對其氣動外形和技術指標的分析進行了一系列分析,軍事網友們更是以中美軍事對抗作為背景,制作了頗具專業水準的殲-36獵殺美軍B-21轟炸機的戰術示意圖。一時之間,美國軍政高層哀鴻一片,更有美國專家學者明確指出:美國期待和平,不要和中國進行軍備競賽。
不得不說,殲-36的橫空出世,給予美國人極大的震撼和刺激。美國B-21新型隱身轟炸機剛首飛不久,就面臨殲-36和殲-XD兩種六代戰鬥機的技術性挑戰。美國在軍工科研特別是航空領域已經落後於中國,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美國軍方依然打腫臉充胖子,揚言「B-21才是第一種六代戰鬥機」。其實,縱觀美軍六代機研發的行程來說,美國人真的是起了個大早,下了血本,卻趕了個晚集。首先,美國六代機之所以延宕,就是因為美國只有六代機專案,卻沒有六代機在定義、戰術理念、效能指標上的清晰標準。因為目標不明確,在啟動計劃執行時就存在著各種盲目性,導致後續各種問題出現。
戰鬥機的研發必然會受到航空技術進步與軍事博弈的雙重影響,需要科研團隊踏踏實實,一步步地攻關探索,而並不是由軍事理論家憑空思考產生。而在美國,軍方提出的六代機計劃NGAD很早就提出了忠誠僚機的概念,但對於組合的構成、不同機型擔負的任務、需要裝備的數量卻始終難以敲定。
此後,隨著中國這個潛在對手軍事實力的快速現代化,美國軍方也在不斷調整方向和目標,再加上美國空軍和海軍存在分歧,雙方的需求差異導致設計方案上的分歧,進而引發資源爭奪與專案管理混亂。最終,六代機專案被叫停,隨著特朗普贏得總統大選,美國空軍將NGAD計劃是否繼續推行的決定權交給了特朗普。
但從目前美軍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來看,即便專案重新啟動,短期內也無法取得重大突破。面對殲-36一飛沖天的直觀挑戰,美國軍方早就焦頭爛額,失去了分寸,因此只能在第一時間用B-21轟炸機遮羞掩蓋他們在六代機研發領域的落後。
有意思的是,在進行了蒼白的辯解後,美國軍方又非常高調地提出,要透過融資研發新型戰鬥機,繼續參與六代機的競爭。然而,美軍的六代機專案還停留在概念機階段,何時能從設計圖紙轉為樣機,根本沒有時間表。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六代機已經橫空出世,七代機更是呼之欲出。
畢竟,中國在軍事裝備建設上一貫遵循「裝備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發展思路。在殲-20五代戰機已實作量產裝備的基礎上,殲-36首飛,這表明中國已經初步掌握了六代機技術,因此完全不在乎外界的關註。與此同時,這也標誌著中國的第七代戰鬥機也已經進入設計預研階段,這一結果無疑讓美國人更為絕望。
要說死鴨子嘴硬,還得是大言不慚的美國人。眼看著中國在六代機、七代機的研發上接連領跑,美國所謂的戰略專家們開始規避中國軍事技術差距這個現實話題,反而根據失敗者邏輯推斷出一個「遮羞布結論」:六代機是一個中國式陷阱,試圖用軍備競賽拖垮美國經濟。這種玩笑般的分析竟然也被美國軍方認可了。
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
美國五角大廈發言人萊德就睜眼說瞎話:「我們是愛好和平的國家,我們無意與中國軍備競賽」。
想當年,蘇聯就是在和美國的軍備競賽中土崩瓦解。然而,如今的中國不是蘇聯,美國也是今非昔比。中國有自己的發展之路,在軍工科研領域一直自力更生,自主創新。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突飛猛進,就讓美國人繼續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自娛自樂,自欺欺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