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航母事業中,馬偉明院士的名字如雷貫耳,他被譽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2019年,中國自豪地迎來了第三艘航母福建艦的下水,瞬間吸引了萬眾矚目。這艘擁有尖端電磁彈射系統的航母不僅代表了國家的軍事實力,更是取得技術突破的標誌。福建艦上的電磁彈射裝置一時間成為眾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人們紛紛點贊這一裏程碑式的成就。
縱觀歷史,中國的軍工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艱辛歷程。馬院士於1960年出生在江蘇鎮江,自小便展現出超凡的智慧與對物理的熱愛,儼然一位天才。這種天賦為他日後的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選擇了海軍工程大學,這一決定雖然受到猶豫,但最終幫助他在軍工領域大展拳腳。馬偉明目睹了中國軍工從蘇聯時代的技術依賴走向自主創新的歷程,他身處的那個年代,正是國家努力追趕世界技術潮流、實作軍工業自給自足的關鍵時期。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怕做不到,就怕努力了還不想做」,馬偉明院士正是踐行了這句話。他從90年代起帶領團隊攻關電磁彈射技術,歷盡艱辛,屢次遭受外界質疑,卻從未放棄。有人笑他提出的目標不現實,更有人質疑「中國能否在電磁彈射領域趕上美國」。對此,馬院士的內心是堅定的。他深知,科研之路布滿荊棘,但唯有堅持不懈才能看見光明。
動輒數年的苦心孤詣,終於在福建艦中開花結果,電磁彈射的成功不僅令國人歡呼,更在國際上樹立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強大地位。然而,對於馬院士而言,這一切的榮譽似乎並未讓他停下腳步。相反,他在接受采訪時坦言,「不拼命,國家要我們這些院士做什麽?」這句話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他既是科學家亦是愛國者的心靈之窗。這份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每一個聽到此話的中華兒女。
如今,馬院士正繼續投身於新的科研專案,毫無懈怠之態。盡管身體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甚至在體檢中十項指標有七項低於標準,但他卻從未因自己的辛勞而停下腳步。他深知,國防科技的突破是國家的未來,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每一位與他並肩奮鬥的工程師,都是以國家和民族的重任為己任的英雄。
馬偉明院士的努力與奉獻,不僅改變了航母的彈射技術,更向世人展示了什麽是真正的愛國情懷。在這條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他們拋卻了個人的榮耀與健康,把國家的繁榮視為終極目標。作為讀者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思考: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又該如何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奉獻出一份力量呢?
隨著福建艦的下水,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也定會在更多人的努力下書寫新的輝煌。正如馬院士所說,這僅僅是一小步,而未來更多的進步終將到來。此時此刻,不妨再次深思,面對國家與民族,我們能做些什麽?這不僅是對每位科研工作者的激勵,更是對每一個普通人的生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