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國會眾議院以高票透過一項動議,聲明台島不屬於中國。此舉公開曲解了聯合國2758號決議,意在制造混淆視聽。這反映出荷蘭正在積極配合美國的戰略企圖,美國試圖借助對該決議的扭曲來確認台島所謂「國際地位」。與此同時,當荷蘭眾議院給中國劃定紅線時,德國海軍已派遣導彈護衛艦和綜合補給艦開展穿越台海行動。盡管德國海軍堅持使用軍艦進行此類活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德國顯得有些退縮。本之前聲勢浩大的宣稱現在卻顯得相當低調,如同是在打卡一樣。
德國海軍部署了一艘舷號為F222的巴登符騰堡級導彈護衛艦,這一型號是德國最為強大的水面戰鬥艦艇。此前,這艘護衛艦曾在紅海執行過護航任務,並取得了相應成果,但在此過程中也發生了意外,導致美軍的MQ-9死神無人機被擊落。雖然德國建造的護衛艦面臨一些挑戰,其中包括船體傾斜問題,不得不返回船廠進行改造,但這並未掩蓋其強大的工業基礎。然而,此事卻顯示出德國工業實力日漸衰退,實際上與經濟形勢類似,如今已顯現出後勁不足的問題。
汽車產業曾是德國經濟的支柱,但如今卻深陷危機。這主要是因為在新能源轉型中,德國未能把握時代潮流,因此不得不透過關閉工廠和裁員來削減開支。與此同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以迅猛之勢崛起,積極拓展全球市場份額,而德國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則在逐漸下降。汽車產業的疲態僅反映了德國經濟整體的發展乏力,顯然,如今德國產業綜合實力遠不如往昔。盡管還是G7集團的一員,但如今已失去了昔日那股朝氣與活力。
盡管德國的綜合實力正在下降,但對美國而言,德國仍具有顯著的利用價值。美國透過多年的滲透,對德國政壇施加了較大的影響力。德國內部綠黨的崛起,與美國的支持密切相關。綠黨的政策實際上削弱了德國經濟,同時全力支持美國的全球戰略,尤其是在遏制中國方面。因此,近期德國對中國采取了強硬外交姿態,其軍艦穿越台海便是這一策略的一種體現。然而,面對這種決策,實際上的能力卻並不足以支撐,因此在艦隊透過台海時表現得有些謹慎和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