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誌願軍捕俘,對面傳來中國話,戰士想起上級的叮囑,擡手就是一槍

2024-09-16軍情

抗美援朝戰爭打了三年多,大小戰役數十次,要說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得是上甘嶺戰役。這場仗是 1952 年 10 月 14 日打的,激烈程度堪稱韓戰之最。

在持續 43 天的戰鬥中,雙方反復爭奪陣地 59 次,戰鬥結束後,我軍陣地的山頭被削低了兩米。這場戰役的對抗涉及多個戰場,除了正面戰場的激烈戰鬥,側面戰場的對抗也非常激烈。

例如第 29 師下屬的第 85 團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正面戰場的戰鬥,但在這場戰役中也有卓越的戰功。據了解,在一次特別的遭遇戰中,85 團的士兵在行動中突然聽到對面傳來了熟悉的中國話,立刻毫不猶豫地擡手開槍,擊斃了喊話者。

士兵們為什麽會這麽做呢?他們殺的是敵人嗎?

【重要的偵察任務】

上甘嶺戰役發生在韓戰後期,那時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已逐漸失去主動,不斷收縮防線,這讓美國政府在和談中一直無法掌握主動,總統杜魯門很不滿。

為了談判桌上主動,聯合國軍 1952 年 10 月發動了猛攻,範弗裏特把這叫「攤牌行動」。

這場仗聯合國軍出動了 6 萬多精兵強將,還有 300 多門大炮、170 多輛坦克,再加上全方位的空中火力支援。聯合國軍這仗是打定了,就是要把不利局面給扳回來。

在聯合國軍的狂轟濫炸下,誌願軍始終在前線堅守,一次又一次擊退了敵人的瘋狂進攻。

在北韓戰場,1951 年進入的第 15 軍表現相當突出,在多個地方都獲得了不錯的戰績。

聽說啊,當時第 15 軍主要有三個大部隊,分別是第 29 師、第 44 師和第 45 師。這後兩個師先上的戰場,第 29 師是預備隊,負責隨時支援和側面戰場的戰鬥。

第 29 師的貢獻不可忽視,他們在側面戰場頻頻開啟局面,有效分散了聯合國軍兵力,大大減輕了正面戰場的壓力。

上甘嶺戰役剛打響,第 29 師的第 85 團就接到了硬任務,得趕緊拿下 275 高地和另一處無名高地。

這兩處高地對聯合國軍來說很重要,他們肯定得分兵去奪,那前線的進攻力量不就削弱了?

接到任務後,85 團團長曹洪山立馬想到了好多合適的進攻方案。但不管是哪個方案,都得盡量搞清楚敵軍的兵力分布和戰場部署,所以他打算派精銳偵察部隊去摸敵軍的底。

這項工作被派給了團裏經驗豐富的老偵察兵沈秀魁,他心思縝密、經驗豐富,最適合執行這種艱巨的任務。

沈秀魁明白「兵貴精不貴多」的道理,就從偵察連挑了 13 個最厲害的人。然後,他根據任務,把這些人分成了捕俘組、穿插組和指揮組 3 個組。

其中,捕俘組的成員最多,能力也最強。因為沈秀魁很清楚此次任務中最重要的就是捕捉一名敵軍俘虜。因為關鍵的戰場布置資訊很難靠偵查獲得,必須有一名俘虜提供內部資訊。

完成人員篩選和分配後,沈秀魁思考了很久,不僅制定了非常詳細的偵查和作戰方案,還把所有的註意事項一一羅列出來。

出發之前,沈秀魁把參與任務的13個人叫到一起開會,一遍遍強調了所有的註意事項,確保每個人都記得很清楚後才踏上征程。

【聽到中國話後擡手一槍】

沈秀魁準備得挺充分,選的也是偵察連裏的精兵強將。所以這次偵查任務挺順利,他們悄無聲息地摸到了 275 高地附近,趁著夜色潛到了敵軍陣前。

在這過程中,他們把敵軍的防禦力量甩得遠遠的,還獲取了不少有用情報。但沈秀魁覺得這還不夠,得抓幾個俘虜,才能搞到 275 高地的關鍵資訊。

但要做到這一點可不簡單,抓俘虜時會有動靜,很容易引起敵軍註意。而且抓俘虜也得看運氣,蹲幾個小時都沒人經過的情況也不少見。

回頭看,沈秀魁他們那天的運氣不咋地。

蹲點了好久,也沒等來美軍士兵。

沒辦法,沈秀魁只好帶著偵查員繼續往敵軍陣地裏面走,這樣遇到落單士兵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可這也意味著更容易被發現,所以士兵們都緊張得不行,連大氣都不敢出。

就在他們摸黑前進時,後方突然傳來一句中國話:「啥人?幹啥的?」偵查員們先是一楞,年輕的吳玉成立馬反應過來,擡手就給了對方一槍,毫不猶豫。

聽到這兒,估計很多人要問了,咋聽到中國話的問詢,我軍士兵就毫不猶豫地開槍了呢,就不怕誤傷到自家人嗎?

因為出發前沈秀魁反復強調,戰場上聽到字正腔圓的中國話,要毫不猶豫直接開槍反擊,吳玉成就把這句話記心裏了,下意識做出了反應。

沈秀魁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在北韓戰場上,聯合國軍裏有不少華裔士兵和會說中國話的南韓士兵。這些人在之前的戰鬥中,會故意大聲說中國話,來迷惑誌願軍。

戰爭剛開始時,很多誌願軍士兵都因此中招,聽到中國話後會遲疑幾秒鐘,這在戰場上是致命的,很多戰士因此犧牲。

據說,當時很多華裔美國士兵都這樣做了,例如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呂超然在 60 年代接受 CNN 采訪時就曾說過,他在戰場上用中文喊「別開槍,我是中國人」,以此欺騙誌願軍。

據美國媒體報道,呂超然用這招殺了好多誌願軍,給美軍掙了不少戰功,後來還當上少校了。

好在我軍很快就找到了破解的辦法,那就是讓誌願軍士兵說方言,不說普通話。因為大部份華裔士兵和南韓士兵只會說普通話,不會各個地方的方言。

當時 85 團的士兵大多來自四川,所以他們平時交流都說四川話。

而且當時 275 高地沒有其他友軍,所以吳玉成聽到對方說的不是四川話,就反手開了一槍。

【抓獲俘虜,順利完成任務】

事實證明,吳玉成判斷得沒錯,他擊斃喊話者後,對面很快傳來英語叫罵聲。這表明,沈秀魁等人遭遇的是美軍巡邏小隊,之後雙方激烈交火了。

美軍本來想使點小手段,沒想到沒準備好,很快就被沈秀魁帶著的偵察小隊壓下去了。他們扔了幾枚手雷後,對面的人就差不多都沒了。

但是,連續不斷的爆炸聲還是引起了 275 高地主力部隊的註意,他們迅速進行炮火打擊,還發射了兩枚照明彈。

好在,沈秀魁他們選的潛入點特隱蔽,高地斜射過來的火力都被躲開了。

與此同時,美軍盲目使用照明彈,結果導致多個巡邏小隊的蹤跡完全暴露,沈秀魁等人輕松地將這些人解決了。不僅如此,沈秀魁隱約發現還有幾人活著,這下連俘虜都不用抓了。

作為一個冷靜的偵察員,沈秀魁沒被近在咫尺的勝利沖昏頭腦。他讓士兵繼續潛伏,等確定高地上的火力減弱後,才悄悄沖上去抓了幾個疑似「裝死」的俘虜。

然後,沈秀魁他們帶著這些俘虜到了比較安全的地方。好在其中有個美軍只是腳受傷了,說話沒問題。

然而,當這名美軍被帶回我軍營地時,他很快就交代了自己的身份,並將 275 高地的所有部署情況和盤托出,並沒有堅持太久。

了解了這些關鍵資訊後,85 團指揮部立即制定了合適的作戰計劃,然後迅速向 275 高地發動了攻擊。

美軍雖然做了準備,但還是被我軍打得節節敗退。而且 85 團的資訊掌握得很準,所以打得很輕松。

在激烈戰鬥一晚上後,我們成功占領了 275 高地,還全殲了那裏的守軍。為了搶回這個高地,聯合國軍只好把上甘嶺戰場的部份火力調過來幫忙,85 團圓滿完成了既定戰略任務。

此戰結束後,沈秀魁及 13 名偵察兵均榮立個人三等功,以表彰他們在戰鬥中的出色表現。

【結語】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聯軍使出了不少卑鄙的作戰手法,還靠這些占到了一些便宜。好在誌願軍很快就學乖了,也找到了管用的應對策略。

正因為如此,抗美援朝戰場上才會出現這種「詭異」情況:我軍士兵聽到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後,擡手就給對面一槍。

【血戰上甘嶺:抗美援朝回憶】——鄧鐵膺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的情報戰是怎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