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反向「卡脖子」自產航空葉片禁運,多國戰機停擺,F35年產36架

2024-10-14軍情

F35戰機再次表現不佳。最近,美國「防禦新聞」網站披露了一則訊息,稱美國已接受了36架F-35,並交付給了各方。表面上看似一切正常,但實際上存在很大問題。因為自去年6月起,由於F35戰機的TR-3軟件升級問題,交付被暫停。

一直到今年7月才恢復並交付這36架戰機。這意味著F35的年產量從2022年的143架驟降至36架,這可能與國產零部件禁運有直接關系。

2024年,商務部、海關總署與裝備發展部聯合釋出公告,對航空航天結構件以及發動機制造相關的器材、軟件和技術實施出口管制。這一措施對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航空發動機葉片產生了重大影響。

而葉片作為發動機的關鍵部件,這直接導致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面臨發動機短缺的局面。或許有些朋友會疑惑,為什麽美國的發動機竟然依賴中國生產的葉片呢?

實際上,西方航空發動機葉片的進口情況與大家的想法大相徑庭。長期以來,這些葉片主要來自中國。根據相關資料,2010年中英之間簽署的合作專案中,楊銳負責的TiAL葉片向中國出口,並且根據「羅-羅」公司的振動疲勞測試,這些葉片的耐用性超過了西方設計壽命的兩倍。

這表明其質素並無問題,同時進口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軍工復合體樂於進行此類進口。如此依賴何時會被打破呢?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顯示,F404軍用航發的12000種零件中,有80%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生產、代工或提供原材料。

此外,F404航發不僅被美國使用,全球多個戰機也在使用這一發動機,這可能導致多國戰機的停運。

根據印度國防部的訊息,莫迪此前與美國達成了引進F404發動機的協定,但該發動機的航空葉片完全由中國代工。目前,由於管制, 美國無法獲得這些葉片,因此美方建議印度直接與中國進行溝通。這一情況導致印度24架LCA戰機的生產計劃受到嚴重影響。

波蘭空軍引進的南韓FA-50攻擊教練機同樣面臨生產延遲,情況似乎比印度更為嚴峻。波蘭方面表示,南韓目前只能提供一個空殼給他們,因為雷達缺少必要的芯片和材料,而發動機則需要特定的葉片。

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於需要中國的出口特許和原材料禁運。南韓對此也感到無奈,因為FA-50本身就是一款現成的產品,許多零部件都是由美國提供的。美國的態度是,我可以給你不帶葉片的發動機,而南韓、印度或波蘭等買家可以直接與中國協商。

如今的美國已經無暇顧及盟友的裝備問題,因為它自身都需要集中有限的資源來生產F35的發動機。反向「卡脖子」的情況越來越頻繁。9月15日,商務部釋出了一份檔,宣布對銻等稀有金屬、超硬材料及相關產品和技術實行出口管制。

這對美國戰機的原材料供應鏈再度造成了重大打擊。實際上,早在2023年,中國對稀有金屬鎵實施出口限制時,F35的產量就已經下降至98架,減少了50多架。而截至2024年7月,F35的生產量更是僅為36架,創下了歷史最低水平。

目前美國交付的36架F-35仍是帶有TR-3軟件缺陷的版本,只能用於訓練,無法參與實戰,各國對此已頗為不滿,但卻不敢公開表達。美國空軍自己認為,最樂觀的情況下,可能要到2025年上半年才能解決升級問題。

當前對外宣稱F-35 Block 4升級計劃因TR-3軟件問題而延遲,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F-35並非首次制造,就算TR-3軟件真的存在問題,難道不能使用舊版軟件?為何還要大幅減產?很可能是因為稀土、葉片等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遭遇「卡脖子」,美國軍工難以直言,只好借此作為托詞。

總體而言,過去20年的產業全球化推動下,美國的軍工體系為了不斷追求利潤最大化,已經將航空領域的生產鏈全球化分工。印度負責軟件開發,中國提供稀土,代工廠生產葉片。

一旦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F35的生產陷入癱瘓。而如今,似乎不僅僅是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幾乎每個環節都面臨挑戰。實際上,美國已經無法完全掌控F35的生產能力了,2025年究竟能生產出多少架F35,誰又能預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