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去死吧,造謠誣蔑解放軍這麽多年的「人海戰術」,可以去死了

2024-04-28軍情

有個讀者問了我關於三三制的問題,好像是跟別人辯論,然後來問我。我簡單發文講一下,並另外再講幾個知識點。

三三制,說白了就是一個班三個戰鬥小組。這種班組戰術,全世界軍隊都有,不是什麽稀奇事。美軍也是一個士官帶兩三個兵,他們通常是以一支布朗寧自動步槍為一個組,這種以武器為基礎的編組方式,非常常見。所以呢,三三制是標準的被網絡軍迷段子手給神話的東西。不是什麽了不起的戰術,非常普遍。段子手們把它吹成解放軍克敵制勝的法寶,很能意淫。誌願軍的班組戰術強於美軍,並不在於三三制,具體是什麽原因,以後再說。

和提問的讀者辯論的人不僅不承認三三制,而且還說誌願軍一般都是密集作戰形式,也就是所謂的人海戰術。人海戰術這個事,軍迷們辟謠無數次了。我來簡單講一講,以後大家再和別人爭論這個事,你就給他一巴掌:美軍講了,誌願軍沒有人海戰術。

美軍解釋,中國人沒有人海戰術,我至少在兩份美軍內部檔裏見過。一份忘了名字,另一份是美國著名專家馬歇爾在北韓戰場上,對1950年11月到1951年2月,美軍與誌願軍的交戰情況進行調查後,撰寫的研究報告。代表的是受訪美軍基層官兵的普遍意見。

人海戰術,這個名詞怎麽來的呢?似乎有點難以考證。大概有這麽幾個來源。

一是打了敗仗的國民黨軍為了汙蔑解放軍而造出來的。

二是韓軍早期也喜歡這麽說,但新一點的南韓官方歷史不這麽說了。

三是美軍對解放軍使用這個詞。比如韓戰,首先見於外國媒體的報道和早期軍隊的一些報告。而這些報道和報告自然來自於直觀印象。那麽這種直觀印象怎麽來的呢?其實是很有意思的。

眾所周知,誌願軍都是在夜間發起進攻。晚上麽,能見度比較差。而誌願軍的通訊能力又很差,軍號和哨子是最主要的通訊工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各種韓戰書籍裏都提到,誌願軍的號聲和哨聲搞得美軍非常緊張,聽起來似乎到處都是人。加上誌願軍通常采取多路攻擊縱隊,更加深了「人很多」的印象。這就是人海戰術的來源,美軍這麽叫,並不是因為一群一群誌願軍對著美軍的機槍往前沖,而是他們感覺到處都是中國士兵。順便說一句,美軍在1950年12月,把調查研究誌願軍的號聲和哨聲作為一個緊急優先事項進行了研究。很快就得出結論,這是中國軍隊的通訊聯絡方式。所以,寫韓戰,那種寫到了1951年後,美軍還困擾於誌願軍號聲哨聲,被嚇得魂飛魄散的,都是胡說八道。

馬歇爾采訪了大量的美軍官兵後指出,除了極為罕見的例外,中國軍隊從來不進行密集沖鋒。像日本人那樣的萬歲沖鋒是看不到的。

原文如下:

在描述中國軍隊的行動時,「人海」一詞的使用相當廣泛。新聞報道給人的印象是,中國人的進攻數量眾多,緊密集中。一些官方檔也不加區別地使用該術語,從而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此的印象。

但高度集中是例外。中國人並不典型地使用大規模兵力,例如,像蘇聯紅軍在二戰期間在烏克蘭的行動中使用大規模兵力對抗德國人,其數量之多以至於被火海吸收並最終窒息。相反,在進攻中,中國軍隊傾向於在進攻的最後階段部署到防禦周界外後,以多條細線對我們的工事進行進攻,每條細線彼此間隔良好。進場縱隊可能是單列縱隊,也可能是一個三四人並排行進的縱隊。這取決於具體情況和攻擊部隊的規模。

......即使中國人逐漸向陣地推進,仍不至於過度聚集。

美國人描述的「多條細線對我們的工事進行進攻」,我們叫作「多路小群攻擊」。順便說一句,這也是一個被現在的自媒體神話意淫的名詞。凡是吹噓「小兵群戰術」的,你直接按右上角的叉叉就行了。這年頭,自媒體意淫的本事那是非常的強大,我還看到過有個自媒體把手榴彈空爆吹噓成發明創造出新戰術,炸得美軍哇哇叫。還成了爆文,引來無數自媒體抄襲。

手榴彈空爆,這個需要發明創造?不過說到手榴彈,也是很有意思的。誌願軍認為,美軍的手榴彈投擲水平很差。而美軍也同樣認為,誌願軍的手榴彈投擲水平很差。手榴彈是韓戰中雙方最常用的近戰兵器,結果,大家都看不起對方。